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简称紧密型医共体)是我国现阶段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路径和关键举措。文章基于紧密型医共体的监管现状,以史密斯模型理论为框架,从政策目标、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对紧密型医共体的监管困境及问题进行剖析。结果显示,政策目标模糊、执行机构协调性不足、经济与技术环境作用有限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紧密型医共体监管效果。针对存在问题,应完善监管政策体系、明确执行主体权责、促进目标群体参与、优化社会技术环境来推动紧密型医共体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正面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负担加重与传染性疾病常态化管理的双重挑战,“医”与“防”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以彩虹模型为理论框架,具体深入地从宏观、中观、微观和支持要素四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医防协同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在借鉴国内外医防协同先进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系统协同、组织协同、专业协同、服务协同、功能协同和规范协同六个维度提出了促进医防协同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安徽、福建、浙江等医共体先行省份的实践经验,发现医共体模式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逐渐壮大,签约内容更加丰富,能获得更多医保支持以及县域内优质资源。然而,如何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走深走实,仍然面临着医共体内“人、财、物”利益协同方面的挑战。在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的过程中,应进一步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资源保障,以医保为杠杆激发家庭医生的服务动力,同时注意防止“虹吸”。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政策运行面临困境,为深度剖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政策运行中存在的困境,以米特—霍恩模型的六大因素:政策目标与标准、政策资源、组织沟通与运行活动、运行机构特征、运行环境以及运行者价值取向为框架进行分析,得出政策运行的困境包括:政策目标涉及范围较广,政策标准落实时间较长,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医保支付指挥棒作用弱,分级诊疗上下转诊不畅,信息化建设契合度不高,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不足,“三医”联动协调程度低等。为解决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政策运行困境,提出建议:制定具体可行政策,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提高基层医疗能力,加强医保改革力度,从而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稳固建设与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打包支付对患者就诊流向的影响,选取福建省某国家试点医共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分析和间断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研究该医共体实行医保打包支付前后患者就诊流向指标变化。结果显示,改革后门诊患者县域内就诊人次、县域就诊率上升,住院患者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下降趋势放缓;门诊患者基层就诊率下降,住院患者的基层住院人次及占比下降趋势放缓。医共体实行医保打包支付有助于引导患者回到县域内就诊,但尚未推动患者向基层分流。未来需进一步完善医保打包支付机制,提升医共体整体及基层服务能力,落实配套制度建设,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相似文献   

6.
以安徽省S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为例,利用CIMO模型分析建设的政策背景、改革措施、干预机制和取得的成果。S县通过实行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健全人才管理、推动资源下沉、整合信息平台、畅通双向转诊以及推动医防融合等措施,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工作推进机制、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制为核心的利益共享机制和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但是也存在不完善的利益分配方式,缺乏强有力的监督与管理。最后,提出要强化政府办医责任,多部门合作,共同推进改革;医共体内“两包”(医保基金和公卫基金打包支付给医共体)和“结余留用”机制要稳定并长期坚持;强化医共体的监督考核,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7.
医校协同对见实习医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具备的合作基础是目标相同、精神相通、组织相亲、经验相补、政策相关,双方合作对见实习医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对医院、学校、学生三者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见实习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不强、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考察监督难度大等问题,医校协同对见实习医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可供借鉴的路径为建立医校多维对话平台、理顺合作交流机制,构建医校双重考核模式、实施全员全过程评估,推进医校党建融合共建、深化医教文化融合,促进医校党建业务深度融合、赋能医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博弈视角下多元化办医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博弈视角对多元化办医进行了分析,其后对博弈视角下多元化办医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包括优化准入机制,营造多元化办医公平环境;完善区域卫生规划,预留民营医院环境空间;明确功能定位,统筹公立、民营医院发展;转换政府职能,促进管办分离;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共同体关注学前师范生专业素养的习得养成,更关注职前培养生态系统中主体间“一体化共生关系”的构建。基于共生理论审视我国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实践发现,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实践面临共生单元中协同主体力量的式微,共生关系中协同模式的固化,共生环境中协同文化的漠视等生态困境。建构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共同体,必须彰显共生单元生态位,构筑多元主体网络和建立共同愿景;打造共生关系生态链,释放互惠共生动力和强化协同育人功能;迈向共生环境生态圈,营造正向文化生态和改善心智模式。  相似文献   

10.
政校园协同创新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对于促进民办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意蕴。本文基于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实际,重新审慎了当前政校园合作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政校园协同创新的三维实践路径:构建政校园协同工作室,凝集多元共生单元;组建“对口支教”活动,深化协同合作模式;搭建网络资源贡献平台,实现资源互通互享。  相似文献   

11.
南粤古驿道是沟通岭南与外界交流、促进岭南内部融合、见证岭南文化形成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动南粤古驿道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引起广泛的社会参与。文章以河源古驿道为例,基于共生理论研究框架,分析河源古驿道的历史演变,确定河源古驿道共生单元为古驿道—乡村—城镇;其次分析共生单元及共生环境现状,认为共生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致使古驿道共生单元逐渐被割裂了相互联系,共生关系趋于弱化或者消失;最后,通过分析古驿道共生单元历史形成与演变,提出河源古驿道共生系统重构方式,建议把古驿道的保护和传承融入其共生系统的发展之中,为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发展注入灵魂。  相似文献   

12.
运用共生理论,对下梅古村落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共生关系和共生性发展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生冲突状况及其共生条件;其次,提出下梅古村落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共生的目标模式是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模式;最后,从利益表达、利益分配、利益补偿和利益保障四方面来构建下梅古村落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共生理论的闽台旅游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引入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分析了共生理论在闽台旅游合作研究中的适用性,从环境诱导机制、共生动力机制及共生阻尼机制等3个方面探讨了闽台旅游合作的共生机制,得出了外部环境有利于闽台共生关系形成、闽台旅游共生关系形成及向高级模式进化过程中动力与阻尼并存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金融共生理论的再认识,提出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户之间存在着金融共生关系的设想,并对农村信用社与农户金融共生的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二者之间满足共生的充分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适合两者共同进化、发展的目标模式———金融互惠共生,并对该模式的运行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融合共生是新时期红色旅游的必然选择,红色旅游企业共生系统可分为区域内共生子系统和区域外共生子系统,表现为核心共生、主要共生和跨界共生三种形态,核心共生形态是红色旅游企业共生区别其他企业共生的根本所在。红色旅游企业共生由合作和共识耦合而成,但核心共生形态的形成机理更多地表现为天然性,要求红色旅游企业主动寻求合作,争取与其他共生单元达成共识,促进红色旅游企业共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农合运行机制的定性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讨论了新农合费用快速增长的原因。研究发现,新农合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根源在于费用控制机制在重心定位、支付方式选择、监管主体能力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重塑新农合费用控制机制应实现控制重心由新农合经办机构向医疗服务提供方转移,支付方式由后付制向预付制、混合制转变,监管手段由依附式被动手工审核向独立化主动信息预警系统过渡,医疗机构管理模式由僵化的行政式管理向重差异重竞争的市场化管理方式演变。  相似文献   

17.
基于桑植县的调研数据,以该县新农合参合人员报销案例最多的3种典型病例及其代表群体“医疗成本”作为依据,对参合农民乡镇住院全报销的免费医疗模式效果开展评价。在进行改制前后患者“医疗成本”比较,以及患者群体“医疗成本”的比较后发现:改革对农村小儿患者群体住院的医疗费用控制效果较差;对成人患者群体而言,虽报销费用明显增加,但受益被增加的自费开支项目抵消;农村老年患者医疗费用因报销费用提高而受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对"泛珠三角"如何突破现有经济增长格局,构建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一个重大考验。生物共生与各省经济之间的有机联系具有很强的一致性。通过引入共生理论,分析"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共生系统、共生能量的产生机理、共生系统进化规律,提出提高"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共生单元的主质参量,培养和利用有利的共生环境,拓展合作的共生界面,促进共生系统的优化发展等促进"泛珠三角"经济合作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社会共生研究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问题,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共”“和”等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共生思想的文化因子进行解析。研究认为,中国共生性的“和文化”是包括个人的共生和国家的共生,人类面对的即是一个命运相连的共生社会;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的不断优化共生关系的空间,这是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处理国际关系中需要遵循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