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洛阳纸贵     
西晋左思“欲赋三都”,从山东临淄“移家京师”,“遂构思十年”赋成,一时不被人看重。左思请德高望重的皇甫谧看过,皇甫谧矢口称赞,并为作序。又有著作郎张载、中书郎刘逵作注释,于是《三都赋》声名大噪。起初,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想作此赋,听说左思在写,对他弟弟陆云说:“有一个鄙夫要写《三都赋》,待他写完,用来盖酒坛子吧。”待《三都赋》问世,经名家荐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陆机也为之叹服而辍笔。  相似文献   

2.
清风慕竹 《社区》2014,(5):40-40
左思在历史上之所以有名,主要是与一个成语有关,即洛阳纸贵。那是因为他写出了精美绝伦的《三都赋》,为时人所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至断货,想买都买不着了,不少人为了抄写这篇千古名赋,不惜大老远跑到外地去买纸,足见其风靡的程度。不过《三都赋》并不是写出来就为人所赏识的,它的走红仰赖于当时一位著名的学者——皇甫谧。  相似文献   

3.
左思以诗作享誉百代,却以创作《三都赋》震动西晋文坛。从《三都赋》的创作、面世到引发“洛阳纸贵”的震动,反映出西晋文坛一代风气:其一,西晋统一的短暂繁荣激发起文人创作大赋的巨大热情,消歇数百年后,大赋又进入了繁盛时代;其二,都城洛阳迅速形成一个庞大的文人集团和诗赋创作中心;并兴起一种文人结集、相互标榜,以赋赠答,以写大赋为荣的文坛风气;其三,由于南北文化的交流、碰撞,西晋文坛盛行争辩、品评之风;其四,文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形成了在赋创作上追求个性化的思潮。从风格讲,左思的赋作与诗作基本上是统一于“左思风力”的。  相似文献   

4.
《三都赋》何时写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思藉以扬名的《三都赋》究竟完成于何时,众说不一。韦凤娟同志说:“在公元二八○年灭吴前夕,《三都赋》问世了”(《文史知识》1982年第七期);《山东古代文学家评传》1983年4月第一版)则认为“《三都赋》早构思于左思居临淄故家时,却晚成于陆机入洛的公元二八九年后。”查《晋书·左思传》载:“(思)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而张载是于“太康  相似文献   

5.
探讨《三都赋》的真实内涵及其价值,赋作成于何时,实为问题的关键。本文即从这一问题出发.结合左思生活时代的政治、文化背景及其生平、思想和创作的实际,探究此赋的现实意义及其与大赋传统的关系。左思赋成《三都》的时间,其说不一,直到今天仍为左思研究中的一大疑难。较有影响的说法有三。傅漩球认为赋成于太康元年(28O年)之前;‘’‘牟世金、徐传武认为完成于“295年左右”;”’陆侃如则系之于左思的晚年。’“且每一说法,各有其立论的依据。《文选·三都赋序》注有云:“三邮者,刘备都益州号蜀,孙权都建业号吴,曹操都邮…  相似文献   

6.
以铺陈文采,描绘事物,述行序志为表现手法的赋体、始兴于楚国,繁盛于汉代,流衍于魏晋。这种介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学形式,跻身古代文苑,经历过相当长的一段历史,同时也进发过独特的奇光异彩。司马相如之流的以闭衍富丽,夸奇炫博著称的大赋,曾居辞赋之正宗,汉代以来专营此业的辞赋家,差不多都以写大赋而封官授爵,名扬天下。称“长赋之极轨”的张衡《二京赋》,有“洛阳为之纸贵”美称的左思《三都赋》,都是“精思傅会,十年乃成”的洋洋大作,足见作者惨淡经营精雕篆刻的苦心。然而所有这些名噪一时的“京殿苑猎”“润色鸿业”的大赋,无不存在堆垛铺陈而无实,夸张扬厉而竞华这个共同的  相似文献   

7.
张玉书同志在《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五年第二期上发表了《〈三都赋〉何时写成》一文。他既不同意《山东古代文学家评传》中所说的左思《三都赋》写成于陆机入洛的公元二八九年后,也不同意韦凤娟同志所说的《三都赋》写成于公元二八○年灭吴前夕。他认为《王都赋》写成的时间“应在公元二八○年吴亡以后,而在公元二八二年皇南谧卒以前,以公元二八一年较接近事实。”不赞同《王都赋》晚成于陆机入洛的公元二八九年后,这是颇有见地的。但是张玉书同志通过对《晋书·左思传》上的一段文字的解释作为论据,这不仅不确凿,而且显得不能自圆其说。《晋书·左思传》载:“初,陆机入洛,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  相似文献   

8.
左思《三都赋》的晋人旧注有张载、刘逵、卫权、綦毋邃四家,这些在唐前单行的注本后被唐人《文选》注吸纳,原注渐次亡佚,唐钞《文选集注》便成为认识晋注的重要媒介.诸家晋注各有特点,又皆具有无征不信的精神,和《三都赋序》所言的征实作风一致.对晋人旧注的考察,促使我们再次思考《世说新语》注中提出的《三都赋》左思自注说.  相似文献   

9.
左思《三都赋》选择邺都而不是洛阳作为描写对象,有对曹魏尤其是对魏武帝曹操武功文治历史功绩的认可与肯定,《三都赋》对邺都的选择与描写很好地表达了“正之以魏都,折之以王道”的宗旨,阐明了晋承魏统的政治伦理观。《三都赋》产生“洛阳纸贵”的轰动效应,是西晋主流意识形态对晋承魏统政治伦理认同的一种表现,也是三国以迄西晋魏、蜀、吴三国争统的历史与政治背景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娇女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通过对《娇女诗》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左思在创作《三都赋》的同时,与自己的一对娇女纨素、蕙芳一起游戏、玩耍,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去除创作的疲劳,缓解人生的悲愤。左思是辞藻壮丽的文学家,也是对女儿一往情深的伟丈夫。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等学校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的现状,分析了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高等学校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中国高等教育在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带有明显的贵族化倾向,这种倾向使得政府、社会、受教育者都要为高等教育付出较高的成本,它也对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危害。相对于中国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众多的受教育者难以承受如此高的成本。产生贵族化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校领导的业绩观、少数人的利益驱动、片面的评价标准与机制、政府与高校之间的特殊关系是促使高校贵族化的主要原因。矫治高等教育贵族化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确立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校发展观,厘定高校与政府间的责权关系,在对高校评价时强化对高校的成本核算,形成求实纯朴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3.
纸质信息媒体与电子出版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纸质信息媒体与电子出版物在现代社会交流中各自的个性及其共性,以及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指出电子出版物作为新型的传媒在阅读方式、知识产权、学术地位以及载体与信息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在版权法、生产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二手房市场“高价柠檬”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手房个体差异显著,加上交易分散,相比而言,卖者普遍比买者知道的信息多,因此,该市场如同其他旧货市场一样充斥着大量“柠檬”——次品。这样就出现了许多问题,政府将如何应对,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一稿多投之风愈演愈烈的原因,对一稿多投和一稿多发的现象以及人们对此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进行了辨析,用事实说明处理退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学术论文摘要的规范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提供论文足够信息量的功能,对于增加期刊的摘引率、扩大影响、促进论文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目前众多学者在论文摘要中有待完善的问题,站在学术论文作者的角度,去探讨写作高质量学术论文摘要的方法。首先,介绍了学术论文摘要的分类;其次,根据学术论文的特点,将它们归纳为5种类型(即研究报告型,综述型,论证型,发现、发明型,计算型),探讨并总结了各种类型论文摘要的写作格式及内容,给出了相应的示例;最后,论述了规范化撰写摘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数据错误是一种常见错误,其对文章的科学性有较大的影响。笔者列举了编辑实践中所遇到的20例错误,并逐一进行辨析。识别错误数据主要依靠编辑的经验和学识功底。在科技论文编辑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方法,有助于发现和修正错误数据。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0月中旬公布征求意见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有许多亮点,其中最突出的是强调新一轮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政府主导。这不仅是由政府性质和医改任务所决定.而且直接针对目前客观存在的医疗卫生领域公益公平的缺失、经济和社会失衡的风险。坚持政府主导将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从根本上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相似文献   

19.
作为南唐故物,澄心堂纸深为北宋士大夫所钟爱。它不仅用于书画,亦在寄赠往来、吟咏唱和中沉淀出丰富的内涵,具有了文房器物、审美对象、文化典故等多重意义。关于澄心堂纸的酬赠与唱和活动,为北宋士大夫提供了情感与人际关系的交流场域。他们对此纸的推重,则使它在历史轮回中成为南唐与北宋的双重指代。在北宋士大夫接纳并传扬澄心堂纸的过程背后,隐含着好尚文雅的审美旨趣,而透过与此纸相关的文学书写,又可见出他们的情感心理与自我认识。在文才与佳纸相得益彰、流芳百世的理想中,北宋士大夫寄寓了声名不朽的自我期许。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阜阳剪纸历史悠久,其依附民俗生存,风格融南北之长,"既有北方的简练和粗壮有力,又有南方的精巧和秀丽多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阜阳剪纸艺术历经岁月的磨练而开始有了复苏气象和一些新的风格特征。试从近现代阜阳剪纸作品分析入手,就其风格特征及其变化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以期从其发展轨迹中认识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