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一民 《民族学刊》2012,3(1):59-68,95
清代中国内陆边疆西藏、新疆、蒙古地区城市出现较快发展,但相比内地的城市发展仍然滞后和缓慢。脆弱的自然地理环境、频发的自然灾害、社会动乱与内外战争、落后的经济基础、人口、思想观念等都是造成藏、新、蒙边疆城市发展滞后和缓慢的原因。当前,制约内陆边疆地区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部分因素却仍然存在,成为今天制约藏、新、蒙内陆边疆地区城市化的因素,因而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深入探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对人口迁移有影响的都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移民政策、国家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同的层面,比较和分析了中国、韩国以及马来西亚等三个亚洲国家的城市移民之间的差异:韩国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其集聚经济效应也最高,人口迁移的驱动力较强.马来西亚的城市化水平中等,其集聚经济效应较高,人口迁移的驱动力中等.中国应该提高城市的集聚经济效应、减少国内移民政策的限制和缩短城市移民的适应过程,由此,加速城市化进程,以便解决城市贫民问题.  相似文献   

3.
唐柳 《西藏研究》2008,108(2):109-120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城镇化水平低,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以西藏为例,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资金来源、资金需求及投融资体制障碍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提出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创新的目标,创立"渐进式"投融资机制理论模型及城市建设模式,搭建多元化投融资平台;提出西部地区应制定合理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打好产业基础,发展城市经济,推进城市化发展,创新投融资机制,改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管理和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4.
何一民 《民族学刊》2015,6(2):1-16,85-89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与多文化的汇聚地,其对清代及民国时期新疆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内地汉文化和新疆多民族文化在新疆城市建设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了新的特色,即双城结构,甚至多城结构。清代民国时期新疆的多个民族和多元文化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习俗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世纪中叶以后新疆城市民族构成及文化多元进一步发展,在城市建设、宗教、民俗等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疆的边疆性特征,使得其在军事上和边贸上的功能突出。清前中期新疆建立大批军事城市,至清末民国时期,这些城市的军事功能仍然发挥重要作用。20世纪中期以后一批兵团城市和军垦城镇出现,并得到较大的发展,"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转型。  相似文献   

5.
何一民 《民族学刊》2017,8(4):1-14,94-96
新疆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其独特的绿洲生态系统对新疆城市的影响显著.绿洲和绿洲城市成为新疆城市区别于中国其他区域城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农牧业时代新疆绿洲城市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绿洲城市与绿洲具有一致性特点--不平衡性、分散性和封闭性;二是新疆绿洲城市数量少、规模小,长期发展缓慢.进入工业时代,新疆绿洲城市的发展出现新的特点,一是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初步形成绿洲城市区域体系;二是绿洲城市从封闭走向开放;三是经济城市从单一功能向综合性多功能发展,城市功能不断强化;四是绿洲城市出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新疆绿洲城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何一民 《民族学刊》2011,2(6):1-11,99
中国内陆边疆西藏、新疆、蒙古地区的城市历史悠久,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却时常遭到破坏,部分城市的发展中断。清代,由于这些地区纳入到统一的中国版图,从而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清代藏、新、蒙地区的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与内地城市相比,它们仍然处于不发展的滞后状态。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进一步加强城市民族管理的理论研究,深入探讨城市民族管理的主体、方式及其规律性,对于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西通过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来加快城市化进程符合世界城市化的普遍规律,适合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国情及广西区情,优先发展中心城市具有突出优势和显著效益,合理规划发展中心城市,能够推进广西城市化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而民族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则相对滞后。少数民族为摆脱封闭和贫困,向城市流动的趋势逐年增强,少数民族的散居化在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得更为深刻,更为充分。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繁荣的方针政策,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做好新时期城市少数民族各项合法权益的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0.
何一民  李琳 《民族学刊》2018,9(4):9-20, 94-97
新疆面积虽然广阔,但是适合人类生存的绿洲所占面积小且非常分散,由此决定了新疆城市数量少、规模小且非常分散。另外,新疆位于亚洲中心地带,居于东、西方文化交汇、交流的重要区域,城市文明兴起较早,但分散而弱小的城市文明一般不能长久延续发展。清以前,数量少且非常分散的新疆城市内部之间相互缺乏有机联系。晚清民国时期,随着新疆建省,中央政府对新疆治理的不断加强,新疆区域城市体系逐渐形成。由于受到“三山夹两盆”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新疆城市初步形成了五大区域城市体系,而每一区域城市体系内部的城市分布也各具特色。新疆城市体系的形成和空间分布,一方面与新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并有着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同时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和制约,充分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员走入现代化城市,使得城市民族成分更加多样化,城市逐渐成为民族关系的重要发生地.深入研究我国城市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度量指标,对于促进少数民族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湖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8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68%。湖北城市化水平较高,2010年城镇化率已达到46%。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目前,湖北城市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70万,流动人口约20万。近年来,湖北省全面贯彻民族政策法规,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城市民族工作,走出了一条符合本省特点的省级民族工作部门抓城市民族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昆明城市民族关系的现实评价。然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昆明城市民族关系带来了挑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二元"户籍制度与"撤乡建镇";收入差距;民族问题城市化使昆明城市民族关系复杂、敏感的趋势加强。城市民族关系是民族关系的"晴雨表",我们必须构建和谐的昆明城市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4.
西藏与内地沿海城市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西藏与内地沿海在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背景、人口流动和非农化4个方面的对比研究,提出由于西藏与内地沿海自然、人又环境不同,城市化起点各异,所以其城市化模式独特,应避免走内地分散式乡村城市化道路──以乡镇企业为主,农民"离土不离乡",村村办厂,"小城镇遍地开花"的资源浪费型城市化道路;西藏一开始就应采取更为宽松的户籍政策,鼓励农民"离土离乡",直接进城办厂,走一条以发挥聚集效益为主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有各类城市656个。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大量少数民族人口进入城市。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东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的比例已从1982年时的9.46%增加到14.27%,西部则从77.64%下降到72.74%。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内地城市少数民族人口已超过3000万,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1000万人,大部分为进城务工、学习。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民族工作的范围和对象不断扩展。工作范围不仅包含城区,还包括了城郊和城市所辖的县和农村。服务对象从主要是少数民族户籍人口,扩展到包括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许多大中城市还承担有对口帮扶民族地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民族问题日益增多,城市民族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文章在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城市民族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这对做好新时期的城市民族工作、维护城市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原、民族与宗教:清代西藏城市发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一民  赖小路  付志刚 《民族学刊》2010,1(1):95-104,166
西藏地区城市出现较早,但发展相对缓慢。清代是西藏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商贸的发展,清廷对西藏统治的加强以及政教合一制度的继承和发展都对西藏地区城市体系的初步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清代西藏的城市多分布于河谷低地区域,呈现沿河流、湖泊分布的地域特征。西藏的城市空间布局也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寺庙等宗教场所成为城市的中心或重心所在。西藏地区的游牧经济也深刻地影响到城市发展进程,与内地相比,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形态不完善,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单一。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少数民族约有1000多万人口分布在城市和散居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和处理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对于完善民族政策机制和工作机制、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7月28日,在上海召开了由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和国家民委政法司主办、上海市民宗委承办的“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的专题研讨会。国家民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牟本理、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会长伍精华、上海市副市长唐登杰在开幕式上作了讲话。北京、上海、武汉、南京、成都、深圳、青岛等地民委、民宗委领导及民族理论专家近40人参加了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绿色城市建设是城市活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要求,面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交通、生态、环境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洲开展了绿色城市主义实践,"绿色城市"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里约+20"峰会的召开使"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绿色经济模式"成为了国际社会广泛讨论的议题,让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绿色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和城镇化的重要结合点,正在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先后提出要建设"绿色城市".  相似文献   

20.
关于湖南城市民族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除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外,还有近37万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在各个城市。城市少数民族具有人口少、来源广、分布散、素质高、影响大、民族意识强等特点。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协调好城市民族关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民族格局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员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多民族化的进程。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湖南城市少数民族人口36.97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77%。如长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