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银岛》植入了鲜活的历史时间,隐藏着一个将历史与成长关联起来的重大主题,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成长小说"。《金银岛》可以被视作是反"东方主义"思维的文本。主人公正是处在这样的反对殖民侵略、重归资本主义理性的历史交叉点上,经过了重重考验而最终成长起来。在主人公的身上体现出一种精明、进取、理性的精神。这不仅是他自我成长的结果,也体现了作者斯蒂文森对于重返资本主义正统精神的渴望,这种渴望和18世纪在欧洲兴起的理性主义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2.
"灰姑娘"是女性文学中历史悠久的主题,而女权主义运动在20世纪风起云涌,世界各国的女性主义流派都发出了自己的呐喊。本文通过比较《桃之夭夭》和《曼斯菲尔德庄园》这两部小说中两位女主人公的成长过程,解读了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相似的女性主义思想,而她们的女性主义思想对当代的女性主义发展有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文学的研究领域,成长小说正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无论是新手还是知名作家,对此都有所涉猎。本文以余华的两部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长主题并与西方成长小说的主题比较,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余华对成长小说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萨拉·奥恩·朱厄特的小说《白苍鹭》讲述了女主人公西尔维亚的成长故事。故事在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和情节发展模式等方面模仿了传统童话故事,但在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和小说结局上却颠覆了传统童话。结合成长小说的特征,指出《白苍鹭》在对传统童话的模仿和颠覆中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女性成长的现代童话故事。  相似文献   

5.
布鲁克纳的小说《欺骗》中的女主人公安娜在实现心理成熟和精神顿悟时已年过半百,这种成长的滞后性使该作品成为一部特殊的成长小说。文章结合传统成长小说模式和主人公安娜的性别、阶级和时代特征分析其成长延迟的原因,发现她在成长空间、引路人、寻找职业和走进婚姻几个成长关键点上陷入困境,困境背后是传统社会观念对女性成长的种种束缚和英国20世纪下半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给人们造成的道德模糊和价值体系混乱。安娜最后的精神突破得益于她作为知识分子的反思和自我认同能力。主人公安娜的特殊成长历程颠覆和改写了传统成长小说的模式,丰富了成长小说的内涵,给当下女性成长以警醒和启迪。  相似文献   

6.
薇拉.凯瑟与欧洲移民朝夕相处以及自己的历次迁徙,是以潜文本的形式存在其作品之中。《我的安东妮亚》探索了美国作家情有独钟的成长主题。小说在叙事线条并行和时间历时推进的聚焦中,通过对女主人公富有开拓精神形象的塑造,反映作者对工业文明的反抗与对农业文明的推崇,洞悉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变迁,文中成长历程的叙述、成长隐喻使用、成长引路人的出现恰恰彰显了小说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7.
太宰治的《维庸之妻》虽然不是典型的成长小说,但存在鲜明的成长主题。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出发,解读妻子成长与自我觉醒的契机、逐渐成长的过程、成长的阻力、顿悟与最后的蜕变这一成长主线,并探究妻子成长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梦娜在希望之乡》是著名美籍华裔作家任碧莲的代表作品,它探索美国少数族裔少年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和迷茫彷徨,展现文化身份的流动性与混杂性,传达了多元文化的信息。该小说属于成长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成长是小说的主题,而且小说在叙事结构、人物设置和情节安排上都具有成长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灰姑娘"式成长历程是女性文学中的经典主题,而简·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更是这一主题的代表作品。围绕这两部小说,分析了文本的情节结构、二元对立的人物模式,以及小说中女主人公通过自身的反抗最终实现了"灰姑娘"主题的超越,旨在阐述不同时期的这两部小说在成长主题上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成长的悖论:觉醒与困惑——成长小说视角下的苏比与阿Q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长小说亦称启蒙小说,它将成长隐喻为从"天真"走向"经验"这一孤独而艰巨的历程。从成长小说的角度来分析,主人公苏比(《警察与赞美诗》)和阿Q(《阿Q正传》)都经历了从天真、顿悟到幻灭这样一个觉醒与困惑的成长历程,而觉醒与困惑是文化上的一种悖论。这一悖论从小说的社会背景、民族心理和文化层面得到了相应的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11.
"颠覆"是解构主义的灵魂.将解构主义批评策略用于解读J·D·塞林格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典型成长小说,此类成长小说内在所约定俗成的母题范式--童贞与世故的对立冲突以及前者遭遇后者的玷污腐化,便遭到来自文本自身的颠覆与消解.  相似文献   

12.
成长,作为一个文学主题在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成长小说总是能够被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所接受和喜爱,其原因不只在于它本身所包含的艺术性,还在于它的原型特征。本文就成长小说的主题原型和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原型两个层面来解读小说《远大前程》,展现主人公皮普成长路上的困惑与觉醒。  相似文献   

13.
斯蒂芬.克莱恩的小说《红色英勇勋章》是美国文坛的经典之作。克莱恩本人也成为19世纪末以来备受关注的作家之一。评论家们从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等多个角度来分析这部小说。但对于这部小说的成长主题研究还很有限。在现代美国小说研究中,对成长主题的探究为研究人物及其所面对的周围环境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成长小说通过捕捉主人公一系列成长过程的事件,展现人物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过程。小说《红色英勇勋章》便是最好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4.
潘·沃伦的小说《黑莓之冬》创作于1946年,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仍处于较为匮乏状态。本文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别从逃避成长——被迫成长、激励成长——自觉成长、温室成长——现实成长三个方面分析《黑莓之冬》的成长小说特点,并归纳提炼出小说中表现成长主题的艺术手法,包括双重视角、逆向顿悟、意象象征等,为批评和理解该小说提供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5.
“成长”无疑是人类一个永恒话题,“成长小说”这一文类的创作及研究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诠释。此类小说最早出现在德国并繁荣于英美,国内也不乏此类小说的创作,余华的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等表现了“生理的无知”、“精神的孤独”、“亲情的残缺”这些成长主题,但与歌德《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这一经典范本相较,又具有成长主体自觉精神缺失、成长“在路上”以及采用“单线型”叙事模式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了《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运用原型批评理论,浅析小说在叙事结构、人物设置以及情节安排上沿袭成长小说的原型经验、体现出成长小说的传统特征等方面内容。此外,《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在成长主题的表现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本文的目的是使读者能更好理解作品,并体会到这部小说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7.
洛夫的"新古典诗"是对传统中国古诗意境的颠覆与再造,其中对"饮"意象的书写,从逸兴、爱欲、怀思等角度作出有别于传统的诠释,传达了现代人迥异于古人的生命体验,也表现了台湾诗人对文化身份的寻找,延续洛夫诗作"孤绝"与"创造"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8.
玛雅·安吉罗的<我知道笼中的鸟为何歌唱>是一部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典型的描写黑人女性成长的小说,小说运用"成长小说"的视角透视了黑人女性成长的艰辛和成长道路上的迷茫与困惑.  相似文献   

19.
"约瑟故事"是一个传统的男性成长故事,目前国内尚未有系统探讨该成长模式与西方男性成长小说模式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约瑟故事"的成长主题、成长形象、成长过程、成长性格、成长环境等几个方面影响到西方男性成长小说创作模式,并都试图以信仰追求来启示在成长中塑造健全正常人格是人类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坛的两位大家,福克纳和海明威均在自己的小说中表现出对人物成长主题的强烈兴趣。通过对他们小说中的成长主题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尽管他们的小说创作在语言风格和题材内容上面出入很大,但是最后在价值取向上殊途而同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