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太炎是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在学术上又是卓有成就的学者,鲁迅称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他晚年从一个革命前驱倒退成为“身衣学术的华衮,粹然成为儒宗”,这是什么原因呢?鲁迅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中是有所论述的。但是,我们看到一些论者却根据鲁迅的论述,把章太炎颓唐倒退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脱离人民群众和时代的革命斗争。例如有一篇文章说:章太炎在“辛亥革命以后,时代前进了,革命深入了,他不仅没有继续前进,反而后退了,教训何等深刻。”又说:“‘既离民众,渐入颓唐’。这是鲁迅总结章太炎后期之所以落伍的一个深刻教训。”(见周建人:《回忆鲁迅》第40、44页)还有一篇文章也说鲁迅认为章太炎倒退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既离民众,渐入颓唐”。这些都是很有影响的说法。但这种说法是不是符合鲁迅的论述和看法呢?我们认为是值得商榷的。鲁迅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中,对章太炎的倒退是有过两种论述的意见的。不过他的论述不是从正面而是从侧面来论述的。他把章太炎和高尔基作了对比来进行分析论  相似文献   

2.
《秦献记》与《秦政记》究竟写于何时?它的思想倾向是什么?有一种意见认为,章太炎的这两篇东西是为了实行开明专制而吹捧袁世凯,反对孙中山,我不以为然。现略抒己见,以求指正。北京图书馆藏有太炎手稿,可以肯定,《秦献记》写于1901年;作为姊妹篇的《秦  相似文献   

3.
张克 《江汉论坛》2007,10(11):116-118
作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员猛将,吴虞之于章太炎,既有不少感兴式的评论,更有颇为用心的汲取.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汲取章太炎的诸子学思想,尤其是章太炎的"非儒"与"别法家"的思想;二是对章太炎的文实宏雅的"魏晋文章"的多有领会.  相似文献   

4.
章太炎先生不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还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实业救国的仁人志士。民国初年,章太炎出任东三省筹边使,但对这段历史,不少史著中记叙不多。前不久,笔者在整理吉林省民国时期档案时,发现了东三省筹边公署档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六年六月,广东某教授在他的所谓“哲学史”讲话里,胡说中国近代史上的严复、章太炎从“尊法反儒”转到“尊儒反法”,并借以攻击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极力为“四人帮”的反革命政治纲领服务。这种利用历史人物反党的谬论,必须揭露、批判。教授先生说:他的全篇讲话,“讲的都是历史事实,不是乱扯”。这话半真半假,以假乱真。有点历史事实,是真的;没有一点事实,怎能达到骗人的目的?“不是乱扯”,是假的,不歪曲历史他就无法为“四人帮”篡党夺权服务。  相似文献   

6.
在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是一个杰出的反满宣传家,他发表的反对满洲贵族统治的文章对当时的知识分子有震声起瞆的作用。不少知识分子读了他的文章之后,思想发生变化,由忠于清廷转变为反对清廷,由改良主义走向革命道路。他的《与康有为论革命书》狠狠地击中了君主立宪派的要害,沉重地打击了康有为在知识分子中的威信,也是他自己与君主立宪派公开划清敌我界限的鲜明标志。在此以前,章太炎常与君主立宪派来往,常在梁启超办的《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其政治态度动摇于革命与改良之间。到1903年才坚定了他的反满立场,与资产阶级革命派合作。以后参加了各阶级反满的统一战线——同盟会,并且是同盟会领导层的一个重要人物。但是他不是完全赞成同盟会纲领,他不是三民主义者,只是一个积极反满的民族主义者。他的思想很复杂,虽然有民主主义的倾向,但封建意识仍然很浓厚;成为他的主导思想,这与他的学术思想政治思想均有关系。本文拟从这方面试予分析。  相似文献   

7.
章太炎与同盟会的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发现,章太炎与同盟会内部争议的许多问题都有密切关系.从同盟会成立到同盟会解体,他几次卷入党内风潮的漩涡,对领导集团之间的矛盾,都有自己鲜明的态度和立场.在已往的研究中,有的论者认为章太炎完全不顾革命全局利益“闹分裂”,处处反对孙中山.这是一种错觉和误解.将内部矛盾的政治责任推到一人身上,是不公正、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因此,考察章太炎一生功过,必须全面地、客观地研究他与孙中山的关系,研究同盟会内部矛盾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的章太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太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孔斗争的带头人。他的思想影响一代学人。他追寻民主与科学的潮流,与五四时期的爱国者同步。在中西文化撞击的风浪中,章太炎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航向,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近代化进程。他激流勇进,超越前贤,使同时代人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9.
章太炎民族主义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太炎民族主义的思想渊源陶绪(湘潭师院历史系)章太炎在20世纪初年便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反满急先锋,他竭力从中国传统的民族观念和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中寻找理论依据,论证反满的合理性和正义性,因此,他的民族观深深地打上了传统"夷夏之辨"观念和西方近代...  相似文献   

10.
章太炎是我国近代一位“有学问的革命家”,从辛亥前夕起,他与中国近代史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几乎都有密切关系。他一度是革命的领袖,与孙、黄并称;晚年则落在时代潮流后面,成为拉历史倒车的人物。一九一四年以后,章太炎渐渐脫离政治,但其间也有变化,袁世凯死后,章捐弃前嫌再度与孙中山合作护法,反对北洋军阀,因而与西南军阀发生了关系。第一次护法失败,在五四运动革命潮流滚滚向前之际,章的政治态度从反对军阀割据转向拥护军阀割据,鼓吹“联省自治”,进而反对孙中山的革命三民主义。显而易见,一九一四年后章太炎的这一思想变化和  相似文献   

11.
张恒俊 《船山学刊》2011,(3):99-101
"五无论"是章太炎无政府、无聚落、无人类、无众生、无世界等"五无"佛家大同思想。重点评述章太炎《五无论》的佛家大同思想,并指出其"反大同思想"的理论效果,及该文在人性论、民族论、政府论等方面的积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一部刑法法典解决的是定罪量刑的问题,用以指导定罪量刑的理论根据则是定罪量刑的理论依据。我国刑法定罪量刑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还是一个没有专门论及的问题。然而这却是在刑法理论中一个重大而又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它不仅直接体现了我国刑法的本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1983,(4)
<正> 一九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致华岗西园先生: 你多久没有来信了,你到别的地方去了吗?或者你身体不大好!甚念。我来到香港还是第一次写信给你,在这几个月中,你都写了些什么了?你一向住到乡下就没有回来?到底是隔得太远了,不然我会到大田湾去看你一次的。我们虽然住在香港,香港是比重庆舒服得多,房子,吃的都不坏,但是天天想回重庆,住在外边,尤其是我,好象是离不开自己的故土的。香港的朋友不多,生活又贵。所好的是文章倒底写出来了,只为了写文章还打算再住一个期间。端木和我各写了一长  相似文献   

14.
在民初政局的大变动中 ,章太炎积极推进共和政体的建立 ,力行实业建设 ,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与帝制复辟 ,保护《临时约法》 ,其政治立场与行动的主导面是积极的。虽然在武昌起义后 ,章太炎亦曾拥护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 ,主张定都北京 ,甚至在汉冶萍公司抵押等问题上反对孙中山 ,但对这些问题 ,均应具体分析 ,不能轻易论定民初的章太炎就已完全转向反动势力一边。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章太炎实在是个伟大的复杂人物: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宣传家和思想家,又是片面强调“种族革命”的狭隘民族主义者;他曾是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和无神论者,但后来变成了崇奉佛教唯识宗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曾经拥护和传播西方自然科学和达尔文进化论,但到头来只不过是“粹然成为儒宗”的“国粹”主义者;他是一代学术大师,又是个“脱离民众”、“和时代隔绝”的人。章太炎的一生是复杂的,其思想也是复杂的。本文主要想从哲学思想上探讨一下章太炎思想变化的情况,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多元主体治理"的科学发展路径与我国的乡村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治理在客观事实上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但乡村治理的主体是谁的问题却没有标准的答案,是乡镇政府?是村民群众?还是乡村精英?或者是几者的结合?研究者们见智见仁.在我国农村应倡导"多元主体治理"的科学发展模式:一是乡镇政府不再作为惟一的治理主体和权力中心,但又是绝对不能缺少的治理主体;二是村民组织和村民代表等可以作为独立的主体;三是乡村精英发挥自己的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社会科学?”这一问题是西里门早期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悬而未决的一个题目。 西里门教授把社会科学定义为精神或文化的科学,这门科学论述个人作为团体成员之一的活动,因此他又把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的学科分为社会科学、半社会科学以及同社会科学有关的科学。他认为政治,经济,法律,人类学,社会学,刑罚学属于社会科学。论理学,教育学,哲学,心理学,属于半社会科学,而生物学,地理学,医学,语言学和艺术属于同社会科学有关的科学。 “什么是社会科学?”这一问题从它的定义上看是很明显的,它很难有一个最后的答案。因为社会科学的范畴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即使在同一时代,大家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经过不断的争论,例如历史学是社会科学之一,还是一门人文主义学科?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还是一门综合学科包括在社会科学和地球科学二者之内;法律是属于社会科学还是一门专门知识的主体;心理学属于社会科学还是属于自然科学,精神病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还是医学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几年来,史学工作者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带有重大理论原则的问题。下面的几个问题是较突出的:(一)宋辽、宋金、宋元、明清……间的战争,是否具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性质?(二)我国从秦汉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还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北朝、辽、金,等等,是中国的一个部分还是外国或“异国”?(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等同的或性质各异的两种矛盾,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战争是否具有侵略反侵略的性质,首先必须看它是出现在一个国家之内还是在国与国之间;出现在一国之内的战争,是不具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性质的。同时,战争的存在,进行战争的各方面在政治上的相互敌对,进攻和抵抗、压迫和反压迫,都是民族矛盾的集中表现或其突出形式;但此又不能和阶级压迫、阶级剥削那个根源相分离。  相似文献   

19.
章太炎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中留下的三百余万字著作是一座取之不竭的思想宝库。章太炎的政治领导思想也独具特色,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领袖作用思想 章太炎认为,“人之精神,本为白纸,人之始,皆一尺之鳞也。”因此,任何领袖人物的产生与普通人产生一样,“非有上帝之造之,而物则自造之。”他在《菌说》一文中详细地阐述了这一观点。同时,他还认为,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国家的责任、功业、荣誉等不能归之于少数领袖人物,必须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他在《国家论》一文中指出任何领袖人物都没有理由妄自尊大,居天下之功为己有。  相似文献   

20.
文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现在不仅没有解决,而且是“愈到现代愈复杂”。因此,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干脆说:“艺术不能下定义,艺术的本质是弄不清楚的,思考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但当代文学、艺术和美学的发展趋势还是一再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为了给这个棘手的问题“提供一个解释”(郭沫若语),我想,听听鲁迅的意见,探讨一下鲁迅文学本质观的发展史,一定是有意义的。早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和他的好友许毒裳就经常研讨下列三个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这三个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