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意逆志以志育人──从中学语文传统教学辞、意、志关系说起庞天仪以意过志,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它要求从文辞的意思去推断作者的意图,即由辞见意,由意推志,这是由外入内、从形式到内容的析理过程;而作者对文章的撰写,则是由内向外、从内容到形式的表达过程。因...  相似文献   

2.
虚求列仙 实婴世事──曹植与“游仙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求列仙 实婴世事──曹植与“游仙诗”杜青山曹植是我国中世纪诗坛上一位重要的作家。近年来,随着对中古文学的日益重视,人们对曹植及其作品也进行了全方位、多侧面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研究过程中,也有被忽视的领域,这就是他的“游仙诗”。虽然诗歌...  相似文献   

3.
三国时期的曹操以善于用人而著称,他于东汉末年反董卓之乱中起兵,在他的地位、政权没有巩固之时,曾提出“唯才是举”的政策,对其扫荡群雄统一北方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得到大多数治史者的首肯。然而考察曹操的一生,其刚愎自用,嫉贤妒能,杀害贤士之事,也屡见于史。事实上他并没有真正做到“唯才是  相似文献   

4.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CarlosWillams.1883-1963)是美国著名现代诗人。继惠特曼之后,他又一次强调美国“本上”特色的诗歌创作原则。作为T.S.艾略特的同时代人,他反对T.S.艾略持那种旁征博引的书卷气很浓的诗风。他认为,那是对美国诗歌的一种反动。到了本世纪60年代,威廉斯的名气在美国逐渐超过了艾略特.他的诗歌对当代美国诗坛开始产生巨大影响。自白派、黑山派、纽约派等主要诗歌流派无不从他的诗歌理论和实践中汲取营养。由此看来,对他的待欧进行研究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目前,在我国,或许是由于用传统的诗歌…  相似文献   

5.
"慷慨"诗风作为曹植个人文学趣味,和整个建安时期的审美趋向,成为文学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美学范式和艺术特征.本文从表现特征、社会风尚、时代共鸣、产生原因等角度分析了曹植的慷慨诗风,并对汉魏之际慷慨诗风的形成进行了论述,理顺了"慷慨"诗风的渊源.  相似文献   

6.
选军中典狱令〔原文〕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儒家提倡的“中和”境界为切入点,分析了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从一个侧面解释了曹植诗歌受后人尊崇的原因。一方面,曹植诗作起势高远,大处落墨,语言力度感强,故其意境阔大,内质劲健;另一方面,他注重外在形式美,其准确而丰富的词藻和自然优美的音律中和了其内质的劲健,达到了刚健而不拙直,华美而不艳丽的境界。曹植诗歌的“中和”美与他一贯的思想及对诗歌审美的追求有关。他的创作实践为诗歌艺术中文质的关系找到了最好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8.
2013年6月1日,正当同龄人在寻找童心欢度儿童节之时,我与班级的另两名同学已从母校上海船厂技工学校出发,迈出了顶岗实习的脚步,开始了人生中与工作的第一次零距离接触。进入单位后,得知公司已经给我们三人制订了两年的技术员培养计划,真是既兴奋又不安。  相似文献   

9.
二十多年的创作,经历了多变的过程。从注重传统的现实主义描绘到汲取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技巧,从营造故事到追求小说深层的意蕴,从反映对现实的感触到刻意创造引人思索的新世界,从对人物的外部描写到着力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0.
2001年7月,中国北京,中华老年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古今生的桌上,摊开着这样一纸寄自广东的倡议书——《关於举办“两岸退役将军书画展”倡议书》,原文如下: 古今生会长、杨汝舟会长: 今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神州大地欣欣向荣,宝岛台湾也万象更新。但是,两岸人们仍被两地隔绝,虽然台胞赴大陆省亲、投资不断增加,而门仅是单方面开着,亲人们的情感受到了限制。不管从哪个角度讲,都不能认为是正常的。我作为一名香港公民,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看到港、澳回归祖国今中华民族扬眉吐气,就不能不盼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文字上讲,作为两个字组成的姓名,“曹操”只有一个。按照汉语人名读音的通例,这两个字(音节)都应当重读,即“cáo cāo”。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这个名字在北京口语里却有着很特别的音调,这种念法甚至影响到电台广播以至普通话的发音(这个问题将在下面讨论)。那么,如果从人物的角度来讲呢,“曹操”却不止一个,而是两个。其一,是作为正面历史人物的曹操,那是汉魏之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郭老还曾经在50年代中期发表过历史剧《蔡文姬》,借以歌颂这位著名历史人物的文治武功。虽然如此,这个真正的曹操,却并不为很多人所熟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代生活和文学事业的过来人,没有人比叶文玲和她的同辈人更清楚以往的文学失去了什么,而今天的文学又亟需什么。于是当他们把主体的情感指向和价值追寻义无反顾地定位在"爱与美"之上的时候,这代人就注定成为了文学之梦的追寻者和传统文化精神的守望者。叶文玲以她女性特有的执著、友爱和真纯而成为这代"寻梦人"中颇为典型的代表:他们放逐与回归的心路历程,追寻又困顿的文学理想,拘囿而迷失的精神家园……杭大中文系主持召开的这次"叶文玲研讨会",既是对叶文玲创作的回顾,更是对一代"寻梦者"的叩问。  相似文献   

13.
曹植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一生却坷坎不平,饱经辛酸,“抱利器而无所施”,抑郁而终。这种不幸的遭遇,对于一个在政后上积极进取、欲有作为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悲剧。不幸的人生经历,使曹植的后期创作与前期创作相比,竟判若两样。诚如前人所论:“书翰伤切,文词哀痛”;“其音宛,其情危,其言愤切而有余悲”;“诗文怫郁”等等。可见,曹植的文字创作并不尽是“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他后期的大多作品包含着他心灵深处巨大的哀痛,展现着他悲伤的生命流程,因而,悲剧性就成了他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走进贾平凹的散文世界,你会觉得仿佛走进了曲折幽深、峰峦迭翠的艺本大观国。’那不大一方天地,时而是潺潺溪流,回肠九曲;时而是月白风情,林木摇曳。作家从自己的生活,从自已亲人朋友邻里的生活,从美丽而贫病的故乡,从古老而繁华的都市,从历史的作坊,从灵魂的角落,从一切物质与精神之中进行采集,然后在静虚村痛苦的提炼,寂寞的创造,以自己独特的哲理化感觉,诗化情绪,地域化色彩造化出一件件风姿绰约、魂魄健旺的艺术精品,进而礼赞生命的自由奔突,在纯朴似酒的民风民俗中发掘人性与人情的美的质愫,自觉地超越个入孤独的审…  相似文献   

15.
三国时期,是中华民族人才荟萃的时期,也是各个英雄争揽人才、应用人才的时期。曹操作为这一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善于用人,任人为贤,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这一用人政策,是曹魏统治集团建立与巩固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日本茶道是最具日本特色的文化形式 ,是人们了解日本、研究日本的一个渠道。无论是茶 ,还是饮茶文化都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 ,而日本人民在饮茶的同时将佛教的禅宗思想与茶文化融和了起来 ,由此形成了日本茶道。日本茶道的精髓就在于其“四谛” ,即和、敬、清、寂。它可以被称为是茶道思想的精辟概括和总结。该文从思想的角度入手去观察和体验茶道 ,从而使这一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现象更容易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追踪鲁迅小说从“呐喊”到“彷徨”的创作历程,探讨了鲁迅矛盾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伟大人格和精神世界。认为鲁迅小说由于对中国社会现实的理性审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当时中国社会状况的失望和弃绝,而充满绝望与反抗绝望的紧张感,并将鲁迅小说的创作形态熔铸成了“彷徨”中的“呐喊”。本文还探讨了鲁迅小说中未来理想的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当前某些杂文的小说化创作倾向进行分析探讨,指出这一尝试是一种文风的变革,它不仅使脱胎于散文的这一边缘性文体更具文学特质,且反映了变革时代不同文学样式的相互融合与变通,顺应了文学自身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自21世纪初以来,网络穿越历史小说大行其道,其中又以"清穿"小说为甚。与传统历史小说不同,"清穿"小说大多突破史料限制,大力书写现代人穿越到清朝之后,与皇室贵族之间发生的爱情故事。其关注的焦点不在历史教训,而在古今女性的生存体验,包括她们的生存困境、焦虑感与爱情诉求。其中的优秀之作也不乏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但就整体而言,以"清穿"小说为代表的网络穿越历史小说显示出对史料关注不够、娱乐性过强而思考力度不足等缺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把鲁迅的《野草》和《朝花夕拾》两部最能透露内心真实的散文集放在一起解读,勾勒出作家丰富的心灵层面,论述其创作心态和现代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