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让利放权、利改税发展到承包制、租赁制,改革思路的始终局限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没有解决传统国有制的最根本的问题,即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传统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以政权与财产权直接相结合的政府为产权主体,一方面造成了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经营自主权长期无法得到落实;另一方面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资源使用效串的低下。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其核心是产权制度改革,产权问题的实质是产权效率,即如何提高全社会的资产效率和效益。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产权交易…  相似文献   

2.
承包责任制是现阶段搞活企业的有效形式。但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新旧体制交替中伴随政策与种种权益关系的不断变更调整,以及改革配套措施的滞后等,使承包制面临种种矛盾和挑战。深圳经济特区从明确产权主体出发,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进一步建立风险机制、竞争机制,为完善和发展经营承包责任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继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已进入以明晰产权关系为核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欲明晰产权,先要明晰阻碍产权明晰的主要因素,探讨如何有效消除这些问素。本文拟对此作系统分析,为排除这些障碍提供思路。一产权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产权关系的变动(由模糊到明晰是变动的一种形式)必然引起经济利益的变动。明晰产权关系引发的对相关主体经济利益的调整,是推进这项改革的首要障碍。从国家与企业的关系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明晰产权关系,不同于以往的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到推行承包…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内深化企业改革的目标,提出了要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和关键。一、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必然趋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企业改革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改革的内容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进行了包括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经营责任制和资产经营责任制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实践和探索,股份制也正在进行试点。推行承包制以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5.
产权关系包括社会或者相对社会的个体对财产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等关系。产权关系明晰与否决定于各种产权在利益上实现的能见度高低。无论是一般生产关系中的产权关系,还是特殊生产关系中的产权关系,都存在有一个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而由个体产权关系明晰到社会产权关系明晰的“自然”史过程。只有这样理解产权关系明晰,才能消除人们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思想顾虑和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践所可能产生的误导。  相似文献   

6.
进入90年代,我国企业改革面临新的选择。十多年的改革实践,虽然确立了承包制作为企业改革的主要形式的地位,但是,人们对承包制的认识上的偏差和承包制本身在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下一轮承包面临挑战。前一轮承包即将到期的企业今后怎么办?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向何处去?已经成为理论家和决策者思考与争论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产权问题已成为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哲学角度述论了自由、自由与财产的关系,以及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国有企业应采取的产权形式。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继续深入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改革的中心,是要搞活大中型企业,而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根本途径,是对大中型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经济学家末涛同志应邀为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和研究生作了题为《经营承包制是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的根本途径》的学术报告,从理论上论述了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的重要性,对企业实行承包制的必要性,企业实行承包制的责任,企业的“权”和“利”,以及企业内部实行承包制等。  相似文献   

9.
企业兼并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经济关系的调整,它具有两个基本特点:其一,它是企业自主的经济行为。从兼并的动机、条件、时机到兼并的方式,都显示着充分的自主。其二,它是企业商品市场化的经济过程,是企业产权的让渡。它产生的积极作用是承包制、租赁制、资产经营责任制所无法包容的。  相似文献   

10.
承包经营责任制(简称承包制),作为实现两权分离,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主导形式,已经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特别是全面推行企业承包制以来,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企业内部的改革,而且也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提供了动力和条件。当前,对于承包制,一要稳定,二要完善,这关系着企业,以致整个经济和社会政治局势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承包经营责任制(简称承包制)以其较明显的近期效果和较小的风险及其灵活性和适应性首先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成为我国企业改革模式的最初选择。截止一九八八年底,全国约百分之九十三的大中型企业已实行了承包制。不可否认,承包制对增强国营企业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起到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 ,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正在进行 ,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制度创新工程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企业产权明晰化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 ,因此 ,依法规范企业特别是股份制企业的产权关系 ,实现企业产权关系明晰化 ,仍然是企业制度创新的关键。本文拟对投份制企业产权明晰的法律分析为中心 ,重点说明股东权与产权 ;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定位 ;所有权与受益权之间的关系 ,以期搞清企业产权关系的内涵 ,理顺企业内部各种权利安排及其相互关系 ,推动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需要科学产权理论的支持。公司制企业的产权关系表现为股权与法人财产权。本文试以公司法人制度理论和法人财产制度理论为基础,从公司企业产权的产生和公司企业产权的内外部关系入手,以新的视角分析了公司产权法律关系的实质,即股权与法人财产权都是新的财产权利形式。这一对新的法权必将会丰富我国企业产权的民法理论,我国的民事立法也必将对其作出立法层面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如何正确评价与完善作为我国现阶段企业改革基本形式的企业承包制?学术界众说纷纭,观点各异。本文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探讨了现行企业承包制的弊端,并从承包企业行为目标,承包企业行为短期化等方面,详尽地剖析了企业承包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理顺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的现实选择赵弘一、国有资产产权改革的紧迫性改革开放15年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公有制经济的改革。从放权让利到两步利改税;从承包制、租赁制的普遍实行到股份制改革试点的积极推行;从《破产法》的出台到《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实...  相似文献   

16.
产权改革与制度创新:重构微观机制主体罗传永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不进行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即不从理顺企业资产关系入手,就难以从根本上达到把企业转变为市场行为主体的目的.因此,深入探讨企业资产组织制度,实现现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  相似文献   

17.
周雪光在《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在西方市场社会的历史上,人们对影响组织间关系机制的认识经历了从充分竞争市场、到不完全竞争市场、到人们面临不确定性和不对称信息的各种应对机制的不同理论模式,企业组织间合同关系的治理形式也相应地经历了古典合同法、新古典合同法、关系合同法的演变过程。社会科学研究中关于产权的概念也应该有一个相应的变化,即从“权利产权”的思路转变为“关系产权”的思路。“关系产权”思路试图对转型经济中出现的一些经济现象提出一个新的解释,澄清这些现象背后的因果机制,提出有关的实证意义,以…  相似文献   

18.
目前,承包制在企业中的推行,有效地解决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实现了两权的真正分离,较好地调动了,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改革未能与之配套进行,企业和职工及企业内部职工之间的关系得不到很好的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承包制在实践中的完善和发展,影响了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的进一步发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可以在企业内部分配制度上试行“双轨工资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企业改革从1978年起步以来,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放权让利、承包租赁和兼并联合。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对于增强企业活力,发展国民经济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距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这一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还相差甚远。反思前一时期的企业改革措施,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在既定的产权关系下转换经营机制,这也是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受挫受阻的基本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经济活动都表现为产权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关系,不同所有者之间…  相似文献   

20.
要克服传统公有制与商品经济之间存在的矛盾,就必须改革传统的国家所有制形式。确立企业的市场活动的主体地位,是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联结点。然而,如何改革传统的国家所有制,有两种思路:一是改变国家所有制的归属关系。但是国有企业不能走全面私有化的道路,只能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约束条件下,对那些本来不宜国有化的企业,改变其产权关系。二是不改变国家所有制的财产归属关系,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就涉及租赁制、承包制、股份制等对公有制与商品经济联结作用及其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