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正> 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贺龙同志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直接领导下,率领一二○师于一九三七年八月开赴晋西北,先后和关向应、肖克、周士弟、甘泗淇、林枫、李开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开辟建立立晋绥革命根据地同生死,共患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本文就他所率领的一二○师在开辟建立晋绥革命根据地中的地位和作用,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晋西北行署建立之前,晋绥边区的广大妇女不仅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外在压迫,而且还饱受“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思想的内在束缚,毫无社会地位可言,生活处境极为艰难。1940年2月,晋西北行署正式成立。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妇救会的广泛动员下,晋绥妇女走出家门、参与社会、学习文化,为争取家庭和社会地位而勇敢斗争,她们逐渐打破封建束缚,积极投身晋绥边区的生产运动和政权建设,成为边区抗战的一股强大力量,为边区的抗战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晋西北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认为生态农业是晋西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进而提出晋西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4.
偏关县地处晋西北,经济文化落后,这里又是晋绥革命老区,离退休人员多,客观上为老干部“两个待遇”的落实工作造成了困难。近几年,由于领导重视,各单位的鼎力合作,切实做到了行政事业单位和部分企业的离退休人员政治上有人关心,生活上无后顾之忧,使他们能老有所乐,安度晚年。然而,一些微利亏损企业的离退休人员在“两个待遇”的落实上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生活待遇”的落实,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偏关县委、政府想老干部所想,急老干部  相似文献   

5.
对山西省晋西北地区杂粮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指明了要从提高杂粮生产的集约化水平、机械化水平、产业化水平三个角度促进晋西北杂粮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1915年,刘宏智出生于山西交城县小辛村,长大后在东关杂货铺当店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弃商投身革命,参加了牺盟会,在家乡一带发动村民拒捐抗税,与日伪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晋西事变"后,晋绥八分区以  相似文献   

7.
临县道情戏     
舒雅 《山西老年》2014,(7):52-52
临县地处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隔黄河,与陕西省佳县、吴堡县相望。临县道情戏是由说唱道情演变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主要流行在晋西北的临县以及吕梁山沿黄河一带。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晋西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锐减,农业生产遭到日军严重破坏。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晋西北根据地抗日民主政府颁布了各种奖励生产的政策法令,发动妇女参加生产,改造“二流子”,鼓励其从事生产劳动,实行移民垦荒政策,合理调剂劳动力。这些措施的实行对根据地经济、社会发展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晋西北农村在近代中国是不折不扣的"边缘地区",尽管自耕农或半自耕农始终构成了农村社会的主体,但雇农作为该地区农民社会中一个比例极小的阶层却难以获得摆脱极度贫困的机会,甚至在抗战初期出现了明显的反向发展走势,兴县杨家坡雇工刘老蛇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范例。不过,刘老蛇生活的经历绝非其个人经历,而是一幅晋西北农村整个农工生活的素描,大量档案和时人丰富的调查资料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晋西北土壤侵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了这一地区土壤侵蚀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民俗 《山西老年》2013,(1):50-50
在晋西北的岢岚县农村,人们在每年的正月初十至二月初二都要捏油灯、点油灯。乡村里,一到晚上,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一派欢乐景象。  相似文献   

12.
牛荫冠(1912—1992),山西省兴县蔡家崖人。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底接受中共北方局派遣,回山西参加牺牲救国同盟总会(简称牺盟会)的领导工作。“十二月事变”后,离开第二战区转赴晋西北根据地,先后担任过晋西北行政公署副主任、党组书记、晋中行署主任、党组书记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西省政府副主席,湖南株洲三三一厂厂长、党委书记,沈阳一一二厂厂长,商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是党的八大、十一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用阎锡山的命…  相似文献   

13.
由王贵芝、王恩义主编,牛崇辉撰写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晋绥》一书,最近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纪实文学,生动地体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挥戈跃马、纵横驰骋晋绥的雄浑场面,深刻地反映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的丰功伟绩、经世雄才、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我展卷披阅,令人荡气回肠,激动不已。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晋绥》一书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晋绥的活动为描述对象,但它又是一本活生生的晋绥革命斗争历史画卷。作者不仅描绘出了令人神往的故事,蕴涵了启人心智的哲思,而且通过对历史感和时代感的强化与融合,纳大千于尺幅,真实地再现了晋绥历史的整体风貌,深刻地揭  相似文献   

14.
晋西北土地沙漠化已非常严重 ,沙漠已向我们逼近 ,自然和人为的因素 ,加剧了这一进程。沙漠化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了解沙漠化 ,战胜沙漠这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15.
陕甘宁边区西北财经办事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西北局与西北财经委员会领导下,负责陕甘宁边区与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工作的办事机构,它对贯彻党中央的财政经济政策,发展边区经济,克服当时的严重困难,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阎锡山轶事     
五十 “阎公好龙” 阎锡山败退晋西山区黄河两岸后,军需匮乏、官兵待遇大降、日军不断追杀扫荡,部队成批逃亡现象不断发生,一时军心大动。为巩固军心,阎于1938年秋在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举办了“晋绥军军官训练团”,自任团长,王靖国兼副团长,分批轮训少尉以上军政官员。 阎每天上午作“精神讲话”两小时,强调组织、鼓吹希特勒的棒喝团;每星期一下午作即席解答。每批军官受训时,他都要讲演“上下打成一片”、“广开言路、扩大民主”的  相似文献   

17.
二人台是一种源于山西河曲县,流行于晋西北、陕北、内蒙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戏曲,因其剧情取材于民间,曲调地方风味十足,演唱形式丰富多彩而深受当地人民喜爱;也因其有一定艺术品位而受到非流行地人民的赞赏。  相似文献   

18.
晋西北的民歌之乡河曲县是个好地方。进入晋陕峡谷的黄河一改其咆哮的气势,在这里温情脉脉地拐了一个弯。河岸上几千年的黄土积淀了几千年的深情。任沧桑怎样变迁,这里的民风始终淳朴、悠长。 今年67岁的王志英离休前是县档案局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牧草的适应性和生物量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菊苣、鸭茅、苜蓿王、沙打旺这四种牧草都表现良好,适宜晋西北地区气候土壤;无芒雀麦和串地松香草适宜在肥沃土壤上生长,在当地气候土壤状况下表现不良。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农民既是抗日的基础,也是生产的主力。为调动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充分利用民力,晋西北根据地民主政府,贯彻执行减租减息政策,排除了农民所受的超经济剥削,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利。此外,各级政府给农民以资金和粮食的直接援助,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发动变工互助,克服人力畜力的不足;针对农民思想上散漫与懒惰的特性,重视培养英雄模范,教育改造懒汉懒婆。晋西北根据地民主政府实施的这一系列政策,有效地利用了乡村劳动力资源,推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根据地军民坚持抗战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