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夏继舟 《理论界》2010,(1):43-44
民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协商民主是选举民主之后向民主的目标迈出的又一步。然而,协商民主并不能够被认为是选举民主的对立面而试图取代选举民主,而应该是选举民主走向完善的补充形式,因此,政治民主的未来走向是以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合作建构的新型现代民主。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末期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到20世纪90年代晚期,协商民主已经成为大多数民主理论的核心.选举制度是建立在以投票为中心的选举民主的基础上的,由于选举民主存在自身局限性,协商民主的导入,有助于选举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是新近兴起的民主理论和实践形式,它是人们对传统的代议制民主进行反思和修正的成果.协商民主对于现代公民社会的意义可以概括为:有利于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制约政府权力,有利于培育公民精神.但协商民主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局限性,如影响决策的效率、提高决策成本,协商主体力量的不平衡也有可能导致协商过程的异化等.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在生成属性、价值目标和政治实践等方面内在契合中国非竞争性政治形态.基于中国民主发展的需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协商民主进行价值定位:一是体现为一种非竞争性的民主形式,二是弥补选举民主之“赤字”,三是具有与选举民主同等重要的地位,四是超越选举民主之内在价值.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文化资源以及民主实践等途径和条件来看,中国协商民主发展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是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两种重要形式,二者在我国的实践和运用,形成有四川选举民主模式与浙江协商民主模式。前者以自由、公开、竞争的选举为主要特征,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但由于缺乏协商民主作为有效补充,其发展前景堪忧;后者为民众搭建了一个与政府平等、自由、自愿进行沟通、交流、协商的公共对话平台,拓展了基层民主,但由于缺乏选举民主的作前提保障,其也陷入了发展困境。协商民主是选举民主的必要补充,而选举民主是协商民主的前提保证,二者共生发展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应有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6.
7.
协商合作理论和实践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复兴与深化,正不断地彰显着这一古老而新兴的民主形式在当代民主政治中的旺盛生命力.协商合作内在的多元性、包容性、妥协性、交互性的特点和优势,使之与选举竞争一样.已经成为当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协商合作作为当代民主的重要形式,不仅在多个维度上推动了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甚至可以预测它将成为未来民主政治发展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8.
9.
论协商民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晚期出现的协商民主理论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民主理论模式,它可以在古希腊民主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原始存在,它是传统民主范式的复兴。协商民主强调民主的协商性、决策的合法性、协商的平等性、公开性和责任性是对西方竞争性民主模式的反思和替代。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的协商民主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在如何对待协商民主的传统政治文化资源、中西方协商民主的本质区别及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关系等问题上,认识并不怎么清晰,必须辩证地厘清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把握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多元社会的挑战,西方学术界逐渐兴起了协商民主理论.协商民主作为西方民主理论的新探索新发展,体现了世界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协商民主能够促进决策合法化、控制行政权力膨胀、培养公民美德和平衡自由主义的不足.在公民实践理性的基础上,协商民主激发了理性立法、参与政治和公民自治的理想.但在协商民主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不能把中国的协商民主与西方的相混同,无论是在意境话语上,还是在形式路径上,中国协商民主政治的特质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和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协商民主产生争论和分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协商民主”概念的理解不一致。协商民主理论试图调和协商与民主两个内在矛盾的理念,事实上,在“协商”与“民主”之间,存在着至少四种不同的政治形态:一是既不协商,也不民主;二是协商,而不民主;三是民主,而不协商;四是既协商,又民主。协商民主理念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是一种规范性的价值理想,它为审视和批判现实民主运行的缺陷提供一个可靠的价值基点。  相似文献   

14.
民主政治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公民对政治的参与权。公民的参与不仅指通过选举赋予政府合法性和决定行政首长的去留,还包括对有关公共决策和公共事务的协商。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基石,协商是公共政策获得合法性的重要形式,这两者都是建设和谐社会民主政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体系至少应当包含三个基本层次:(1)发生在政治共同体内部的民主协商过程;(2)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众直接互动的民主协商过程;(3)社会民众之间的有组织的民主协商过程.可以把发生在政治共同体内部的民主协商称之为“政治协商”,而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众直接互动的民主协商和社会民众之间的有组织的民主协商,统称为“社会协商”.国家层面的政治协商具有间接民主的性质,而社会协商具有直接民主的性质.政治协商和社会协商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推进社会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民主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18.
协商民主在我国逐步兴起并受到重视,推进协商民主在我国的多层次、多领域、制度化发展成为当前我国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然而,协商民主在我国发展中,遇到如何与选举民主关系协调以及公民参与协商渠道缺乏的困境。在这两难困境之间,社会组织界别协商的设置,将通过代表选举的方式化解前一困境,又以组织性和界别性的制度化、渠道化解后一困境。社会组织界别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之间建立了一个桥梁,也在协商民主内部的底层与高层之间建立了沟通联系的渠道。社会组织界别协商是我国协商民主困境的重要突破,对于促进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全过程民主政治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具有双重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现实中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无论是作为民主形式、公共决策的协商民主,还是公共治理的协商民主,都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多维价值。由于中西方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使中西方协商民主具有不同的生成逻辑和发展脉络,两者在历史背景、政党基础、文化基因和实践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独特性和优越性,是我国的基本民主形式之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关键路径在于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选举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共产党的领导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效率的关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的五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