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雷会荣 《科学咨询》2008,(12):92-93
数学文化包含数学之美、数学历史、数学名人、数学名题、数学之趣,数学大奖、数学悖论、数学方法、数学创造、数学应用等内容.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它能使数学教学充满人文气息和情趣,使学生对数学教学充满兴趣和乐趣,将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忽略了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呆板僵硬的局面,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营造美的氛围,让学生感受科学之美、生命之美,进而创造美. 一、开放导入,营造美的氛围 孙过庭<书谱>中说:"一点乃一字之规,一字为一篇之准".一个美好的开头就是一堂好的数学课的基调,就像一幅美的书法中的"点"、"字".  相似文献   

3.
数学在许多小学生的眼中是枯燥无味的,是难懂的,从而被动地学习数学.笔者通过对小学西师版数学教材的探究,挖掘出数学教材的呈现美、以及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展现出小学数学的重要美、简洁美、和谐美、组合美、转化美、对称美、奇异美,以美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4.
学习数学应该是一件美好的事。可部分初中生却视之枯燥,厌学或不学。究其缘,主要是没有体会到"数学美",不懂得欣赏数学美或缺少欣赏数学美的能力。所谓"数学美"应是"数学中能带给人愉悦的东西"。因此,充分挖掘数学美,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数学史的发展美:包括两个方面1、数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5.
有人认为,数学学习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欣赏或缺少欣赏数学美的能力,从而没有体会到数学独特的美.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教学知识,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美,并运用巧妙的手段充分展示其独特的美丽,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数学独特的美,从而逐步学会欣赏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6.
赏析数学美     
数学中处处蕴涵着美--形式的美与内容的美,内隐的美与外显的美,婉约的美与奇异的美,独立的美与统一的美.因此,她不但有智育的功能,也有其美育的功能.本文引导大家从几个方面来欣赏数学美.  相似文献   

7.
罗继明 《科学咨询》2007,(20):49-49
学习数学应该是一件美好的事。可部分初中生却视之枯燥,厌学或不学。究其缘,主要是没有体会到“数学美”,不懂得欣赏数学美或缺少欣赏数学美的能力。所谓“数学美”应是“数学中能带给人愉悦的东西”。因此,充分挖掘数学美,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张建 《科学咨询》2008,(14):59-59
充分挖掘数学美,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欣赏数学美.  相似文献   

9.
许多小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但是,在这看似单调、抽象的数学里,其实包孕着丰富、美丽的内涵.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以美导真,以美引善,以美启思,我们的儿童朋友就可能会一涉足数学王国就流连忘返.并为日后畅游数学海洋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征宇 《科学咨询》2008,(18):64-65
以审美教育的基本观点出发,力图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其一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和认识美,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其二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创造关,以此培养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文化包含数学之美、数学历史、数学名人、数学名题、数学之趣,数学大奖、数学悖论、数学方法、数学创造、数学应用等内容。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它能使数学教学充满人文气息和情趣,使学生对数学教学充满兴趣和乐趣,将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忽略了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呆板僵硬的局面,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 ,重视美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美育 ,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受、鉴别、欣赏数学之美和创造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寓教于美”、“寓教于乐” ,变“苦学”为“乐学” ,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的。为此 ,必须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数学之美数学蕴含着丰富的…  相似文献   

13.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  相似文献   

14.
数学美感很强,数学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思想方法独特奇异的美,语言符号、图像信息简洁形象的美,课堂教学中思路解题过程美,思维方法的统一美等。都给学生以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数学中的美不像自然美、艺术美那么鲜明,也不像社会美那么直观,它抽象、严密,是一种理性的美。数学领域是实施美育取之不尽的源泉,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审美对象。美,满溢于数学课堂与课外活动之中。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重要理念。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美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图形美;一小节或一单元学完后可以通过梳理和沟通,感受数学知识间的逻辑美;让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的同时具有充分地表现美、创造美的空间。让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美去营造更强烈的美育氛围,去塑造一代美的人,创造一个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内容要体现数学美 1、利用对称美,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时,可以让同学们从日常生活中找出对称的物体,如美丽的蝴蝶、多彩的剪纸、优美的中国文字,对称的建筑等等,这些都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周边美,明确学习对称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还有反映我校校徽的对称美,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母校的情感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坚持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走进数学课常,使数学教材变得生动、具体、直观.从而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并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嗣的客观世界,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有惊人的差异,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数学美的领悟和鉴赏.数学美是一种极其严肃、雅致和含蓄的美,学生受到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的限制,并不都具有理想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审美教育的基本观点出发,力图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其一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和认识美,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其二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创造美,以此培养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吴冬媛 《经营管理者》2009,(19):279-279
本文从"和谐"、"统一"、"简单"和"奇异"四种表现形式举例说明了射影几何中的美,进而从中体现出整个数学的美,指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内在美,使学生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