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国丞 《职业》2014,(13):28
雇主品牌和产品品牌一样宣传人力资本的竞争,最终要从雇主品牌打造,使得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效益高,和雇主品牌联系在一起。一个企业要打造一个好的雇主品牌,还是要靠企业的领军人物。怡亚通的董事长认为怡亚通未来的成功是人力资源的成功,更是企业文化的成功。几十个人的公司靠老板,几百个人的公司靠制度,几千个人的公司靠文化,几万人的公司靠品牌。怡亚通的雇主品牌核心诉求和企业哲学,是海纳百川的思想,即整合、共享、创新。  相似文献   

2.
梁春生 《公关世界》2008,(12):40-42
企业文化一词来源于美国英文“Corporatecultures”,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来的。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组织文化或管理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定价值体系指导下所选择的那些普通的、稳定的、一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一般包括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五个要素。在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没有明确提出来之前,诸如松下公司也在对自己的员工进行“生产报国、光明正大、亲爱忠诚、奋斗向上、遵守礼节、顺应同化、感恩图报”等“松下七精神”训育。  相似文献   

3.
重视商业文化是世界潮流,美国美孚石油公司耗资140万美元。组织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和统计学等方面的专家,对55个国家的语言、民俗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1万多件草案,最后选定“埃克索”这一商标,历时6年。“可口可乐”的命名音意俱佳,得益于他们认真研究中国市场信息、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并请汉语专家亲自翻译。美国的“命名公司”每年要为公司和产品进行命名或更名数千起。其实我国的商业文化更  相似文献   

4.
企业公关学随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而发展,它和企业管理、企业经营共同构成现代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向广阔的市场空间发展延伸.美国企业管理专家P·德鲁克博士曾经说过:“如果说现代企业走向世界需要两翼助飞的话,那么一个是跨国公司,一个是企业公关。”可见公共关系在西方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西方企业的公关特色三.公共网络健全公关机构在相当一部分西方企业中属必设机构。西欧、北美企业将公关机构称“对外关系部”,日本、韩国企业称“公共关系深”,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各地区也有称“公关事务所”。尽管各地名称不一,但职能…  相似文献   

5.
“我曾经对几百名求职者进行过考核选择,他们的成功概率仅是7%——不是企业要求过于苛刻,不是他们的专业学历不够,而是我们总是难有契合点。”一位外企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如是说。 求职,对于大多数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无疑是步入社会的第一次公关经历。那么,该如何把握这一契合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模式的成功不是靠“价值真理”本身的推演,两是把“实践真理”置于“价值真理“之上。  相似文献   

7.
一个百分百的家长,绝对不是一个成功的家长,他们的“爱”就像双刃剑,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美国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  相似文献   

8.
《金色年华》2009,(7):51-51
我先后在几家世界500强企业任职,近年来研究企业文化,和林林总总的商界人士接触,他们或精明强干,或足智多谋,无一例外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然而在我看来,理解“职业精神”最到位的,当属许三多一类的军人。他们从不把“职业精神”挂在嘴边,但他们是把这四个字履行到极致的一群人。  相似文献   

9.
雇主品牌正在流行的竞争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钟孟光 《职业》2003,(10):48-49
2002年,《财富》中文版就300家在中国经营较为成功的大企业,在3000位中国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中进行了调查,评选出20家最受人力资源部经理青睐的公司,其中有上海大众、青岛海尔、联想集团和上海贝尔等。争做“最佳雇主”成为2002年全球包括国内一些知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目标。雇主品牌这个概念开始进入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视野。雇主品牌的概念何谓品牌?引用Amazon 公司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JeffBezos先生的说法:“品牌就是指你与客户间的关系,说到底,起作用的不是你在广告或其他的宣传中向他们许诺了什么,而是他们反馈了什么以及你…  相似文献   

10.
一个有效的企业文化研究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杨 《职业》2003,(10):16-17
企业文化概念的提出和研究缘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企业的崛起,以及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的威胁和挑战。人们注意到日美企业管理模式以及文化的不同对企业管理和经营业绩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融合的产物——企业文化。目前被广泛认可的企业文化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企业竞争是一场技能战争,打赢这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培训。培训在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在关于人类绩效行为调查报告中称,约有55亿美元花费在正式的雇员培训当中。一项对全球500强企业的调查发现,91%的公司提供中层管理培训,75%的公司提供销售培训。可见培训对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营销是企业发展的“龙头”。营销人员是市场信息的提供者和收集者,他们向客户提供有关产品的信息,了解客户对所售产品的反应,为修订营销战略提供决策依据;营销人员是公司形象的体现者和公司管理水平的传达者,他们代表企…  相似文献   

12.
苏洁 《公关世界》2008,(12):46-47
有人说:“失败的原因或许各有不同。成功的关键却是相同的。”纵观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领导者,尽管其性格、经历各不相同,但无一不是将智慧融于领导公关活动之中,即”智慧公关”。无论是初出茅庐、被关羽和张飞瞧不起,后来却征服了诸将士之心,辅佐刘备成就蜀汉一方事业的诸葛亮;还是从一个无名小辈,到一步步走上法兰西帝国权力颠峰的拿破仑,他们之所以能很快建立起自己的威信,靠的就是他们卓越的能力和超群的智慧,即“智慧公关”。那么,当今的领导者又该如何“智慧公关”呢?  相似文献   

13.
企业公关是在动态、复杂、多层次及充满矛盾的“关系网”中运作。纵横交错的“关系网”既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又抑制、分融和操纵着每一个企业。为适应、整合、控制或反操纵这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企业公关较明智的做法是总揽其“纲”,把握“网”的几条主线。1、“义”与“利”的关系实际上是如何对待社会规范和物质利益的一个根本性的价值取向问题。社会构架是文化的基础,价值取向是文化的核心。企业公关是社会构架之要素,并在社会的价值观念影响和支配下运作、不能正确对待“义与利”这一根本的价值取向问题,企业公关运作…  相似文献   

14.
这个年代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整合营销”概念在中国市场并不陌生,但真正能弄懂并成功运用的企业并不多见,相比咱们的“本山大叔”更是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15.
一个普通人在美国的一天 每天早晨跑步时,路遇认识或不认识的美国人,他们会微笑着说“你好”、“早上好”,脚步不用停,却从陌生人那里收获了一份祥和的好心情。  相似文献   

16.
张倩 《公关世界》2016,(15):30-33
在考虑一份工作时,许多人首先关注的是职位、职责、公司以往的业绩、行业的整体情况以及薪酬福利。接着往下数,我们或许在“通勤用时”各“餐厅咖啡品质”这两项之间找到企业文化这一项。然而,创意精英却会将企业文化放在首位加以考虑。要办事有效,员工必须在乎工作环境。因此,在新加入一家企业或一项事业时,文化是最应重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这里被称为“地产超男”的男士们是活跃在中国房地产大舞台上的一群人——他们一部分是房地产业内风云人物,一部分则不是。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  相似文献   

18.
丁雪峰  李黄珍 《职业》2014,(31):34-35
由于雇主品牌中凝聚着企业和雇员之间的情感关系,并通过雇员传播影响到企业社会形象,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打造雇主品牌的重要性。 成功的企业都能够认识到,雇员是最了解企业底细的第一客户。如果企业价值观不被雇员认同,那么很难想象它会被社会接受。目前在美国为数众多的消费者,宁愿购买稍微贵一点的产品,也不愿意购买血汗工厂的产品。雇主品牌的实质是一种社会责任,而最先感受到这种社会责任的就是企业雇员,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雇主品牌其实是企业品牌的基础和助推器,它将为企业带来最根本的效益与核心竞争力。 本刊与第九届中国雇主品牌论坛组委会共同邀请专家学者和名企高管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如何打造成功的雇主品牌。本刊将分期连载此次论坛中各位与会者的精彩观点,与您共同分享“雇主品牌”的前沿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廖为建 《公关世界》2010,(10):30-30
在中国目前的营销活动中,“关系”的魔力是西方营销理论所不能体会的。“关系”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企业的营销实践来说,其能量实在是太大了。关系网就像空气、阳光、水一样不可缺少,正如海尔的CEO张瑞敏所说的,在中国,一个企业要想成功,第一是要靠关系,第二是要靠关系,第三还是要靠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余玮 《当代老年》2011,(11):18-20
2011年9月25日,鲁迅130周年诞辰日。鲁迅,中国的文化巨人,有“民族魂”之誉。然而,在儿子周海婴的心目中并不是常言的“横眉冷对”,而是那么的慈爱。或许是想离父亲远一点,周海婴日后做起了远离文学的工作。他说:“别人就把我放在一个框框里,觉得周海婴就应该在某一个框框中生活。我们要靠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成绩,去赢得社会的承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