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互联网+"视角切入,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进行了基础分析,阐释了"互联网+"给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给带来的机遇,提出了"互联网+"时代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以助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王祝华 《职业》2018,(26):7-10
借助"互联网+"的时代东风,高等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的类型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互联网的思想理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重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以"以生为本"的互联网用户思维确立职业素质教育新理念,以互联网共享思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大平台,以互联网技术创建职业素质教育教学新手段,实现素质教育向特色化、个性化方向的纵深发展。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在基于"互联网+"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黄永明  余浪英 《职业》2020,(3):80-82
计算机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作用更加普遍。在"互联网+"时代,中职专业教学模式也必须改革与创新,探索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本文将通过分析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对当前中职学校专业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索"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手段在中职学校专业课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莹 《职业》2017,(27)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教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文尝试探讨中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微课特点及利用微课提升教学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李达欣 《职业》2016,(15):35-36
"互联网+"本质上是将互联网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提高社会的创新能力.在此背景下,需要对技校电子商务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本文从介绍"互联网+"出发,说明技校电子商务课程的特点,进而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技校电子商务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6.
郭健 《职业》2017,(17):60-61
职业价值观和态度等越来越成为构成中职毕业生个人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培养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是中职教育的一项基本工作.虽然职业价值观教育很重要,但因其内容比较抽象,稍不注意便容易陷入说教模式,易引起中职学生的反感,效果大打折扣.本文从"互联网+"的角度,浅谈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这门课程进行创新,使枯燥的教学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互联网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和高校人才的教育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为教育事业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对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思维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因此,高校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学生工作实施全新转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确保高校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本文浅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全新转变,以期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孙亚鹏  海源 《职业》2017,(7):90-9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利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活动的一种发展趋势.本文构建了一个高等函授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内外合作网络学习模式,尝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提高函授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罗幼平 《职业》2017,(22):58-59
处于"互联网+"时代的95后大学生,其就业途径、就业期望值都在发生着变化,本文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调查结果进行了具体统计与分析,对学生就业质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张婧 《职业》2017,(15):113-114
"互联网+"时代实现了信息共享与利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了互联网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同时也为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创新提供了支持.但是如何积极面对"互联网+"时代、灵活运用网络资源、信息技术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难题.本文从情境的创设、指导搜索、资源拓展以及尺度的把握等角度出发,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改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广泛关注,"互联网+"高职教育也不例外。"互联网+"高职教育实现的难点在于"互联网+"高职教学。"互联网+"高职教学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如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问题、教学资源发布部署的基础设施问题、访问教学资源的入口问题等等。本文分析认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及师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杨健 《职业》2016,(23):17-18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中职院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提升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互联网+"时代的背景,对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现状进行分析,寻找中职院校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提升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中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互联网+"生活模式的背景大潮流下老年人的适应情况,对比、分析、描述与探讨了近年来浙江省"互联网+"生活模式下,互联网产品的高速发展,老年人的适应性却较差的现状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下观点:利用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影响因素有:视力、记忆力及学习积极性等。本文认为,建立产业引导政策,更多关注"银发市场";建立老年专版;建立相关补贴机制与税收优惠政策;引导老年人观念转变,增强技术培训;建立监督机制,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是解决老年人适应"互联网+"生活模式的适应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王可 《职业》2017,(21):19-20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作为新信息技术革命的标志,对教育的变革有一定的影响."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也是知识社会推动之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所谓"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紧密融合起来,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同时提高全社会的创新力与生产力,形成最广泛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在"互联网+"浪潮之下,我国技工院校也不断地推动教育与信息化的发展,并通过数字化的教学平台,来提升整体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笔者对"互联网+"带来的技工教育新挑战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是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互联网+"理念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必须提高教学质量,顺应时代的变革要求,基于"互联网+"思维人才培养模式,将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文丽 《职业》2017,(29):25-26
"互联网+"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它已催生出淘宝、京东等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态,并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有人预测"互联网+教育"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是冲击和变革.本文试图以现代教育方法的利与弊作为分析的切入点,利用专业的《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文献,探究适应"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职业教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是当下热门话题,当前市场上活跃着各种"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产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互联网大会中提出的"互联网+"的概念,接着总结和分析了其对开发商带来的价值以及潜在的风险,并提出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房地产商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认为房地产金融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建立在房地产商的机敏、政府的宏观调控、投资者的判断等条件上。并且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房地产金融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8.
赵海燕 《职业》2017,(12):99-100
羊年春节甫过,年度热词便接二连三出现,从娱乐界的"duang"到媒体界的"穹顶之下",再到科技界乃至国家层面的"互联网+".当然,最炙手可热的非"互联网+"莫属.2016年,"互联网+"成为两会新热点,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3月5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是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大量提到互联网,并突出了互联网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重要地位.什么是"互联网+"?马化腾解释说:"简单地说,就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进行跨界融合.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在线教育,就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笔者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如何在互联网的热潮中,撷取一瓣对教育教学有辅助作用的互联网应用呢?考虑到目前微博在学生中的广泛应用,笔者尝试了利用微博提升学生英语书面表达兴趣.  相似文献   

19.
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我国政府转变职能、提高治理能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关键一步。本文描述了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现状,从经济发展状况、政府传统的治理模式、思想、技术、手段层面分析"互联网+"政务服务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互联网+"下完善政务服务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20.
梁兰 《职业》2022,(6):41-43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为高职学生提供了创业新机遇,因此,培养高职学生创业意识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在高职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互联网+"的时代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