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闫永昌 《职业》2015,(5):129-13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本文从德育课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点入手,在分析中职学生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德育课程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德育课程是技工院校对技校学生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技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探讨了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运用于技工院校德育教学的意义及方法,以期提高技工院校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俞芳 《职业》2014,(33):130-131
中职德育是现代中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课程对中职学生树立健康的社会观、价值观,加深社会认识尤为重要。中职“生活化德育课堂”的构建,是适应教育改革对德育教育进行的教学尝试。本文通过调查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现状,总结出将德育内容生活化、将德育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完善德育课堂。  相似文献   

4.
刘芳芳 《职业》2014,(29):37-37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施中,要以"财贸素养"为基础,构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内容,以"理想信念和中国梦"为主线,构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中心思想,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引领,设计高职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姚晓嵩 《公关世界》2022,(1):104-105
榜样具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其所展现出来的行为和精神,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呈现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但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利的,而且还是作为教师进行榜样教育的素材来源之一.榜样人物就是时代的标杆和旗帜,教师在教学中对榜样人物的选取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贴合学生的实际,并运用正确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实现课程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肩负着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要做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坚持课程思政实践途径,以课程为载体,把德育的核心思想有机分解到专业课程中去,实现通识课、专业课与德育的教学的全过程有机融合。本文主要通过将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几方面融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论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7.
钟孟堂 《职业》2015,(9):151-152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以及职业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是这一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易产生厌倦以及抵触情绪。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德育课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德育课的讲授效果势在必行。多媒体技术在技工学校教学中应用广泛,且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德育课程也希望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与职业素养,为企业培养德才兼备的员工做好服务。  相似文献   

8.
立德树人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发展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以民族高校为例,分析提出民族高校应在立德树人基础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自身的专业学习和多种课程联系起来,在教学、管理、校园建设、实践活动等策略选择上进行不断的研究与探索,进而提高民族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率,同时为其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孙开祥  孙月 《职业》2017,(1):89-90
中国共产党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4年,教育部公布了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新大纲明确要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设置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并对中职学校构建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提出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0.
范瑞娟 《公关世界》2022,(14):34-36
国家历来重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青少年担负着建设祖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任,青少年遵循核心价值观,成为有理想、负责任、敢担当、能创新的群体,国家的未来就充满了希望。青少年时期是培育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社会各界要重视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本文主要通过德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党史主题教育活动、家庭、家风建设、探索家校合作、社会实践等活动途径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梁国 《职业》2013,(12):55-55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交流、沟通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强化学生网络道德规范意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在教学教育的同时,更好地发挥计算机课程特有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小学是培养少年儿童道德品质最重要的学习阶段,我们要让少年儿童知历史、了解中华文化,就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课程,在德育课上完成对学生的德育任务,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增强少年儿童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生命科学基础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四、利用课外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阶段国家、社会、公民最新的价值观风向标。中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这就要求要利用好学校这一阵地积极做好价值观教育工作。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课程优势,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本文尝试寻找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途径,以期对初中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初中《道德与法治》承担着初中生德育的重要任务,在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德育认同,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保障,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前,初中德育课程的生活化指向不明显,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课程的生活气息不足。《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要做到筛选好教学材料以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创设教学情境做到教学模式生活化,精心组织好课程活动促进教学实践生活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小学启蒙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全新的课程标准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德育方面,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的基层教育者,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与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备社会主义公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懂纪律、懂规则的全新人才。这充分说明了德育在整个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国民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事关我国未来人才储备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破解当前我国学生价值观方面的现实问题,西方德育中价值观教育值得借鉴。我国当前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有待进一步发展。学生领导力教育以价值观教育为核心,重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培养影响他人的能力,且具有文化兼容性,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于惠 《职业》2012,(24):75-76
加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要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价值取向的分析,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实施特点,拓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对学生日常服务、管理、指导、咨询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实训、实习教学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教学目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抓住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切入点,经过精心设计将一些德育思想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去,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最终达到德育教学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有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去大胆实践.学生实践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受教育的过程,德育教学也同样如此.德育包括四个要素:德育思想、德育情感、德育行为、德育习惯.在平时的思想教育中,教师往往是注意到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的灌输和对学生德育行为、德育习惯的养成教育,却常常忽略学生的道德情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