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漱溟揭示了中西文化和哲学的异彩之处及形成原因,指出文化发展的三个路向和人类文化的未来趋势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他试图将儒家的“仁”与西方的生命意志等哲学打通,用直觉主义为儒学辩护,因而造成了如下三种理论局限:一是儒家的“仁”本质上与人的自由意志和生命直觉是矛盾的问题被悬置,从而呈现理论拼凑问题;二是忽略了中国创造力文化资源和柏格森创造进化哲学的相关性,使其提倡的文化复兴还是儒家文化的复兴;三是对文化复兴只强调“应该复”而缺乏“如何兴”的思考,从而难以展开基于自己的哲学问题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批判改造的哲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老子将“道法自然”的天道与“上德不德”的人道联系起来考察“圣人之德”的理想人格,认为“圣人之德”的显著特征是“上德不德”和“上德若谷”,并以“道法自然”的思维方式,提出了“圣人之德”的成长之道:私寡欲、守柔处弱和清静无为。  相似文献   

3.
先秦儒家对“善”的境界的阐发,具有三个层级:一是以“自足其乐”为中心的一般境界,此种境界追求的“乐”并非物质生活的享受,而是内心的充实快乐,以此实现自我的价值,发挥“善”的潜质,达到理想人格;二是渐次境界的淑世情怀,体现为博施济众、修己安人的道德精神,并将个人之善推广到天下,使个人与群体关系达到和谐;三是最高境界的止于至善,这是儒家所提倡的最高的价值目标和道德境界,“至善”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对本性的复归,自我生命的升华。  相似文献   

4.
论《封神演义》中文王、武王形象的理学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封神演义》中的文王、武王形象是儒家“内圣”人格理想的艺术化身,作者淡化其雄才大略、开国武功,而着重刻画其忠心事主、不尚武力的另一面,从而使他们的形象及其所负载的君道观念具有鲜明的理学文化特征,呈现出以君主道德为历史兴衰与王朝兴替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想倾向。这与宋明理学对伦常道德的大力倡导,对君主“心术”的极端强调以及对帝王理想人格的设计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研究出现了向纵深发展的可喜景象。一大批勤于思考、执着追求的学者通过总结80年代“文化热”的经验、教训,应用辩证方法,力图揭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价值,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在这方面,朱义禄同志撰写的《儒家理想人格和中国文化》(以下简称《理想人格》)一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反映当前学术界在儒学研究中获得的新进展。《理想人格》一书善于透过儒家著作中常见的圣贤、君子、成人、大丈夫、豪杰等人格称谓,  相似文献   

6.
杨简  李清文 《学术交流》2005,(12):185-188
"大雅"讽谏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继承、发扬了原始氏族社会民主政治文化的优良传统,体现了贵族士大夫的文化人格,反映出贵族士大夫理想中的君王形象.深入挖掘其思想文化价值,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对于继承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活方式是物化的文化认同,具有实践的文化品质.不同生活方式包含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代表了当时人们的理想人格追求.唐宋时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唐宋诗词将诗词创作推向极致,以唐诗宋词为文化符号的唐风宋韵恰是唐宋文人的生活方式的显现.唐宋文人的生活方式更多呈现出的是文人的雅集活动,并与诗词创作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来的不仅只是一份“闲情”,这份“闲情”是有着厚重的文化分量的,是“东方文明”的“底气”所在.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学术理论界对周恩来的思想品格、道德风范等方面的研究起来越深入。不少学者、专家从不同领域、各自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尤其是对这位为人民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了毕生精力的世纪伟人的人格形象和勉力,更为关注。本文试对周恩来的人格总力及其映射的时代文化内涵进行初步探究。(-)对于周恩来的人格(道德人格)勉力人们有许多评价。有的说,他是“古今罕见的师表”;有的说,他是‘德高伟人”、“中华完人”。研究周恩来人格的内涵,也有种种不同的归纳,各有侧重。本文认为,周恩来的人格所映射出的“真善美”光辉更具有扭…  相似文献   

9.
文化与人格研究:历史、现状与未来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与人格运动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关注文化对人格的影响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表现出来的人格普遍性和文化特殊性。文章以论述“文化与人格”研究兴衰、复苏的历史为起点,重点分析了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向。作者认为,大五人格是连接文化与人格的概念框架,但对大五人格以及人格测量方法展开进一步探讨,用宽阔的理论来整合实证研究,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0.
天下看点     
《东西南北》2014,(1):4-5
监狱竟然是“天堂”?犯人都乐于待在狱中,甚至连逃狱的念头都没有。据报道,在被称为罪犯“乐同”、“天堂”的委内瑞拉“圣安东尼监狱(SanAntonioprison)”监狱,犯人每天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相似文献   

11.
理想人格的设计与塑造,是孔子伦理学说的核心,也是整个儒家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本文从孔子理想人格设计的总原则、人格应具有的品质、志向、胸怀以及人生态度等方面,对孔子理想人格模式进行了系统论述。旨在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对于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修养、人生追求和自我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一个与经济学不同的角度回答了国有企业“是什么”的问题。作者把国有企业放在我国国情的总体文化背景上,深入分析了国有企业的单位文化现象和国有企业成员的单位人格特征,说明国有企业改造的深刻性在于,从根本上说,这是文化的改造,是人的改造;国有企业改造的艰难性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3.
潘立勇 《浙江学刊》2001,(1):170-174
朱子和宋明理学的核心是本体论的人学,其主旨是为解决人生境界或人格理想提供本体和工夫的答案.在朱熹的人格理论里,人格境界有等级之分,最高的人格境界则是"心与理一"或日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市场经济所造成的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活动领域的相对分离同时 将导致文化的理想层面与实用性层面的相对分离,从而使得把文化视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全盘反对的传统的整体观思想模式在文化研究中不再适用,而必须代 之以一种非整体现的思想方法,分离地考察文化的两个层面。本文由这种考察得出的结论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想性文化与实用性文化同现实的经济、政治活动之间有着完全不同的. 关系,从而使得传统文化在两个层面亦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在实用性文化层面,传统文化将 不得不归于消亡,完全让位于一种现代性文化;而在理想性文化层面,传统文化则有可能在现 代社会中保有一席之地,与对立的现代性理想文化构成相互竞争且互补的两极,从而进入一 个“复调”文化时代。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散文的思想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早有定评.近年来,散见报刊的评介文章,虽然意在称扬朱先生散文的美,却似乎有点不得要领。他的散文虽被誉为现代“白话美术文的模范”,却不是专供闲人雅士把玩的“小摆设”,不属于“轻软纤小”的那一路。它不但是先生思想、人格和审美追求的生动体现,而且是我国古典的、现代的雅文化和俗文化会通、融合的产物。这使它具有丰盈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神韵,舍此谈论朱先生散文的美,可就应了“雅的俗得紧”的这句老话。下面仅从朱自清的人生追求、美学理想和艺术实践三个方面,略陈管见。“颂其诗,读…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人学”,《白鹿原》作为一部民族的“心灵秘史”,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将其上升到文化原型符号的高度,揭示人类个体人格发展中的悲剧。其中,鹿三和黑娃父子的悲剧是超越自卑者的悲剧,他们的生命历程对当今个体人格的的健全发展具有一种人格治疗学意义,从而形象地印证了文学的治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张载的“横渠四句”震烁千古,“为天地立心”的价值观、“为生民立命”的责任意识、“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担当、“为万世开太平”的宏阔愿景,对培养高校学生服务国家需求意识具有重要价值和启示意义。“横渠四句”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于:精神价值具有时代特征,要培养与特定发展阶段的社会价值相契合的人的精神价值;生命的核心意义是服务国家,要将仁孝之心升华为家国之忠,弘扬服务国家需求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勇挑重担。“横渠四句”对高校学生服务国家的启示意义在于:涵养与祖国融为一体的大我人格,树立服务国家需求的强烈使命感;关注民生并树立命运与共意识,涵养敢于担当人民命运的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意识、革命文化中的报国情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爱国价值观;为中华民族开辟长期繁荣昌盛的国运奠定基础。“横渠四句”对高校培养学生服务国家需求意识的启示表现在:进一步确立服务国家需求的根本性精神价值,构建个体与家国融为一体的主动型道德涵养机制;强化与人民融为一体的共同体意识和服务理念,构建震撼心灵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脉融为一体,培养...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我国人格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形态与人格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即一定的经济形态对某种人格的生成起着基础的决定的作用。在人类的历史上,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是依附型人格;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是独立型人格;而到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则会出现全面发展型人格。用马克思关于经济形态决定人格型态的思想来分析我国现实的人格,我们会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人格素质将会获得不断的提高,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会使人的交往方式发生重大的变化;会使人们的观念发生深刻的变革;会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自由时间;会从人的需要方面为人格素质的提高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大学是具有独特文化特性的组织,它的文化特性主要体现为学术性、开放性、人文性以及民族性。基于这些特性,大学文化具有精神品性的引领功能、价值观的导向功能、理想人格的范型定位功能、“教与学场域”的营造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社会心理研究领域上海面临着挑战、机遇; 上海的回答是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上海,是一千二百万上海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到本世纪末,上海将成为太平洋西岸的国际“大都市”,将成为“两个文明”的“大窗口”,将成为全中国、全世界的“大商场”。这一共同理想正激励着全市人民改造上海、振兴上海的信心。实现这一共同理想,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物质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其中,社会文化环境又包含着社会心理这一重要领域。然而,近年来,人们往往对社会物质环境比较重视,而对社会文化环境,特别是对目前全方位开放新形势下的市民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