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羊的启示     
发展养羊业,是一个生产问题、经济问题,同时又是一个执行民族政策问题。这是我不久前访问河南省方城县古庄店公社贾庄大队以后得到的印象。贾庄大队,在方城县东30里,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回汉族杂居队。全大队共有356户、1700人,他们世世代代都有养羊的习惯和经验。但是,“四害”横行时,却大肆“灭羊”、“禁羊”,推行一套所谓“兴黑(猪)灭白(羊)”的政策,使贾庄大队和方城县的养羊业遭到很大的破坏,回族社员收入大大减少,甚至一度引起民族纠纷,造成回族社员纷纷要求分队另干的现象。据说那时候,全大队只剩下百多只羊,有些户连买盐钱都没有;全县  相似文献   

2.
富裕之路     
不久以前,我们访问了山东省定陶县陈集公社回族聚居的前沙海大队。前沙海大队位于古范阳河畔,全村三百六十四户,一千七百多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使这个回族聚居的乡村生机勃勃,万象更新。这里牛羊肥壮,鸡鸭成群,粮棉丰收,社员欢笑。一九七九年,前沙海大队农副业总收入六十六万元;粮食、棉花、油料收成都超  相似文献   

3.
瞧,上图这群牛个个膘满体壮,看起来多喜人!这是河南省博爱县高庙公社后莎庄大队的一个养牛场。这个大队,是个回族聚居队,社员们素有养牛的传统习惯。近几年来,又有迅速发展。去年年底,全大队146户社员就养了1,440头牛,户均  相似文献   

4.
从禁猪民族特点出发,落实养牛政策,解决具体问题,湖南隆回县民族公社四方井大队的养牛头数,一年就翻了一番。这个大队是个回族聚居队,共三百一十五户、一千三百多人。长期以来,养牛业发展缓慢,平均四十户一头牛,逢年过节,吃肉都成问题。今春,由于落实了党在农村各项政策和民族政策,大队党支部大抓养牛事业,如今养牛数,已由一百一十五头发展到二百五十五头,其中社员个人养牛就达一百零六头。在发展养牛中,大队干部们首先  相似文献   

5.
乌兰毛都人民公社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的西北部。这里草原丰美,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一个适宜于发展畜牧业和农业的好地方。乌兰毛都人民公社有一部分是牧业区,一部分是农业区。全公社有二十四个生产大队(经营畜牧业的八个大队,经营农业的十六个大队)、一个直属牧场、一个畜产品综合场,共二十六个基本核算单位。在二千九百八十一户(牧业户一千一百六十五户,农业户一千八百一十六户),一万五千八百九十人中,有蒙古族二千一百九十二户,一万一千九  相似文献   

6.
回族聚居的吉林省双阳县鹿乡公社大营子大队,近年来多种经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170多户回民个体养牛200多头,养羊200多只,养鸡、鸭、鹅20,000多只,养兔200多只;还出现了社员孵化鸡雏和饲养奶牛、马、骡等大牲畜的农户。经济开始搞活了,社员收入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前些年,这个大队为扭转农业生产单打一的局面,总想在“大”、“公”上打主意,企图把大队、生产队的集体副业搞起来。但是事与愿违,在实践中,常常因为缺少资金、设备或经营管理不善,半途而废;有的即使坚持下来,也发展不快。1980年以来,大队领导班子通过学习中央的有关文件,提高了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罗源县戈口公社福湖大队,是个畲、汉族杂居的大队,有畲族103户、汉族14户。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畲汉两族共建精神文明,大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队上办起了文化站。文化站藏书一千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河间县有回族群众近一万人,主要聚居在西村、果子洼两个公社的两个大队。解放以来,由于贯彻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回、汉人民互相尊重,团结合作,民族关系一直很好。可是前几年,在林彪、“四人帮”干扰破坏的影响下,某些地方出现了强迫回民实行火葬的现象,致使回族群众有一些意见,挫伤了回族群众的生产积极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中安镇回隆村位于乌蒙山脚下,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回、汉两个民族杂居的民族村,共有531户2247人,其中回族411户1597人,汉族120户650人。回隆村委会党支部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团结、进步的方针,对人数较少且较回族相对落后的汉族聚居村及汉族同胞,采取特殊措施并从各方面给予倾斜扶持,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回族聚居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谱写了一曲回族帮助汉族,回汉共同致富的凯歌。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许昌县艾庄回族乡,有二百八十九户、一千三百多人,回族占了二百三十二户、一千一百多人。这里的回族群众,过去深受宗教束缚,文化落后,文娱活动一直开展不起来。逢年过节,别的村唱歌演戏,热热闹闹;这个庄是样啥不来,死气沉沉。就这样,那个别顽固的宗教人士,还开口“依玛尼”,闭口“教规”的,简直把人摆弄的一个个呆呆板板。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这庄的回族群众强烈要求改变这种状况。在公社贫下中农代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新蔡县李桥公社葛陵大队,是个回族聚居的地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队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和民族政策。他们从当地实际出发,大力支持和鼓励社员养羊,促进了农、林、牧业生产发展。现在全大队羊存栏数已达到三千四百多只,每户平均五点四只,实现了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的回族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回族人物志》多卷本近几年先后出版,这是一部大型的回族历史人物传记著作。全书共分四册,为《回族人物志》元代卷(1985年7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明代卷(1988年8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清代卷(1992年1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近代卷(预计1993年底出版),凡68卷,约100余万字,收录了自元代至辛亥革命以来近400位回族人物的传记。正文传记之外,每册书后均有附录,概括了所撰人物的碑传题跋酬赠、遗文、回回人撰述传知见书目、姓名录以及参考书目和人名事目索引等。 《回族人物志》的编写和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史学界,特别是民族学界的极大重视,这是回族史研究工作中第一部系统的人物传记,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工作中出现的的第一部系统的少数民族人物传记,是回族史研究上的新成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黄埔军校回族学生队的生活、学习和战斗 1.十五期六总队二大队(回族大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揭开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烧起民族解放斗争的烈火。不久,黄埔军校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回族学生,到南宁分校受训。中国回民救国协会云南省分会,号召全省高中二年级以上的回族学生积极报考。通知发出后,全省各地回族青年300多人前往报名,那时我已17岁,平时很欣赏(汉书)马援传“男儿当效命疆场,以马革裹尸还”的格言,面临中华民族处于存亡危急时刻,乃毅然投笔从戎。我征得父母的同意,与村中马复礼、马朝三两位同学,前往昆明报考。经过考试,全省  相似文献   

14.
关于河州脚户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脚户”是旧时西北地区以驮队形式从事贩运的一个行当。在甘肃河州历史上 ,脚户在民族构成上主要以回族为主。他们往来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 ,为两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依据田野调查的资料 ,对甘肃河州脚户的情况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并将其与云南回族马帮进行了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15.
由甘肃省委书记苏荣提议,甘肃省政协牵头,具体由喇敏智副主席(回族)负责,喇敏智主编、马明良执行主编,组织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及北京、宁夏、甘肃有关研究院所的学者专家撰写了《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一书。该书着重突出回族从近现代至当代的贡献和作为,特别是在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抵御外侮、保家卫国、开发祖国、发展经济、繁荣中华文化、推进科技进步及发展教育、艺术、体育、卫生等事业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分总论、文化篇、政治篇、经济篇、精神篇几个板块,体例新颖,文字流畅,写出了回族的辉煌业绩和骄人贡献,展示了回族的全新面貌,令人耳目一新,是目前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回族对祖国历史和现实贡献的专著。书前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关于《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一书的批示,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白立忱(回族)、李兆焯(壮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蒙古族),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朝鲜族)及甘肃省党、政、军各方面领导同志仲兆隆、李乾元、喻林祥、李子奇的重要题词。这些题词充分肯定了《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这本书对发扬回族优良传统,增强民族间的了解和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为此,本刊特向读者推荐这本书,并将刘延东同志的序文和苏荣同志的批示刊出,以荐读者。  相似文献   

16.
深切怀念教育界前辈杨兆钧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超群 《回族研究》2003,(2):111-112
著名回族教育家、史学家、穆斯林学者,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第一、二届委员,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杨兆钧先生,因病于2003年1月15日在昆明归真,享年95岁。先生逝矣,我们深切怀念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兆钧教授将其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人民教育事业,特别对回族文化教育的发展有突出贡献。杨兆钧教授1908年出生于北京牛街的一户回民家庭,曾用名杨涤新(杨迪心),经名萨迪。先生于1926年在北京尚志中学毕业后,便开始从事回民文化教育工作,任小学教员,是北京牛街中才小学创办人之一。同时,追求进步,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加入…  相似文献   

17.
在进入八十年代第一春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鄯善县某部制定了支援东风公社五大队社员发展农业生产的规划。规划要求,对这个维吾尔、回族等聚居的大队,从生产到生活予以积极支援,使其在粮食、棉花生产上有较大幅度的增产,社员生活上有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反封建斗争胜利的基础上,甘南藏族自治州以飞跨时代的步伐于1958年9月10日实现了全州公社化。对这种天翻地覆的巨大变革,我们在11月上旬到夏河拉卜楞人民公社的满喀村作了一些调查。该村有四十户,一百五十七人,除一户(一人)回族外,都是藏族。在外工作学习的有八人。全村有土地三百三十亩(旱地二百三十亩、水地一百亩)、牛五十头,今年公社化后买羊一百三十只。  相似文献   

19.
2012年,郧西县民族教育事业再创佳绩,全县25名少数民族高考生,上一批本科线3名、二批本科线3名、三批本科线5名。郧西县全县有18个乡镇(场、区),348个村(居)委会,51.16万人。有回族、苗族、土家族等10个少数民族,辖1个回族乡和4个散居回族村,少数民族人口约5500人,其中回族5470人。全县有三所回民学校,一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学院街道环城北路社区, 共有居民1947户、5441人,其中有回族、维吾尔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177人, 占社区总人口的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