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大利亚教育、就业和工作关系部200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证明,儿童时期经历的贫困很可能对儿童的一生有重要的影响:这些儿童更可能经历失业、贫困,此外,当他们成年后有了自己的孩子,这些孩子也可能生活在贫困中。澳大利亚的统计数据显示,父母都依赖福利金生活,不参加工作或很少参加工作的人,失业率比那些父母工作的人高得多。在寻找工作的年轻人中,  相似文献   

2.
面对来自社会和自身内部的压力 ,澳大利亚人文科学研究应该处于什么地位 ?在这个问题上 ,相当一部分澳大利亚人文学者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 ,有的甚至至今都缺乏一种明确的认识。让人文科学服务于公共文化 ,让人文科学走向国际舞台 ,这正是澳大利亚人文学者经历了种种困惑之后而得到的一种清醒的、现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一个澳大利亚人的视角描述了法律高等学位课程的国际化的背景与现实。(一)澳大利亚大学的设置首先,重要的是要了解澳大利亚大学体制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那时起教育基础变得更加广泛,而非只面向精英,同时第三等教育环境的影响也使得大学开设的法律课程数量大为增加。澳大利亚大学的模式起源于优秀的英国模式,在20世纪后二十年,出于对未来利益和社会技能的考虑,即所谓“知识经济”的考虑,政府的政策持续强调第三等教育作为公共福利的重要性。与以往相比,中学生进入大学深造的比例大为增加了,尤其是法科课程增设了不…  相似文献   

4.
2009年7月6日-11日,本文作者赴澳大利亚悉尼先后参加了中国社会政策研讨会和澳大利亚社会政策研讨会,并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社会福利署官员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功勋荣誉制度经过一个从殖民地时期使用英制,到独立后开始建立自己的勋奖体系但与英制共存,最终发展出自己独立的勋奖体系和勋奖制度的过程。澳大利亚现今使用的功勋荣誉体系仍有明显的英制色彩,但也显示出本国制度—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了澳大利亚“白澳政策”的产生及其原因,它有助于我们了解澳大利亚的历史,对发展中澳关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40年代,现代社会科学在澳大利亚正式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社会科学研究在澳大利亚的国家事务中,在人们认识历史发展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跨学科研究的特点更成为推动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基础。面对新的世纪,澳大利亚社会科学家显示了他们捕捉新的研究课题的敏感与能力,并对面临的困难作出了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天下看点     
《东西南北》2012,(5):4-5
澳大利亚被苍蝇影响的文化 提起澳大利亚的动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袋鼠。然而,有一种昆虫,既不起眼,又不招人喜欢,但对澳大利亚人生活的影响。却远远超过袋鼠。有人说它才是真正的澳大利亚“国鸟”,它就是苍蝇。澳人利弧的苍蝇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广。  相似文献   

9.
我们广州市行政学院学术交流、考察小组一行六人,应澳大利亚阿德雷得大学、新西兰《先驱报》中文周刊、奥克兰大学等单位的邀请,前往澳大利亚斯西兰、新加坡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在澳大利亚我们访问了阿德雷得大学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经济系,与该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并提交了五篇论文;访问了南澳洲政府的财政与金融部、公共服务与就业培训部等机构;在新西兰访问了(先驱报》中文周刊。奥克兰大学的亚洲学院、百宝集团有限公司;在新加坡访问了中央包装集团有限公司等。每到一处,主人都十分友好和热情,他们非常关心中国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0.
李静 《社科纵横》2013,(11):107-111
战后初期,澳大利亚为寻求美国的保护,在不同时间、地点多次向美国表示,希望构建一个包括美国在内的太平洋条约,但美国对澳的建议不感兴趣,英国对此也没有太大反应。战后英国承认英联邦国家可以在本地区内承担防御责任,由于自己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直接控制太平洋地区,所以认可了澳大利亚的建议,但并没有在行动上帮助澳大利亚。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考虑澳的建议并提出"岛屿链"方案,即太平洋公约草案(不包括英国)。英国对这个不包括自己的条约表示强烈反对。由于英国的反对,美国放弃了自己设想的太平洋条约,转向了缔结美、澳、新三方协议。面对这一状况,英国内阁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决定接受三方条约,但坚决反对美国试图让菲律宾加入条约。美国采纳了英国的意见,放弃让菲律宾加入条约。1951年9月1日,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署了《澳新美同盟条约》。  相似文献   

11.
通货膨胀和增长:中国处在转折点[美]R.蒙德尔丁文祥,范晓耘译曾智华校毫不奇怪,这个发明了造纸的国家也发明了纸币。如果不考虑较早时期一些不太重要的事件的话,那么,早在13世纪晚期,在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代,中国就第一次发生了纸币通货膨胀。西方很缓慢地才...  相似文献   

12.
杨丽佳 《探求》2001,(6):13-17
一、广州城市生态结构建设的主要经验 广州的生态建设,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才提上议事日程的,在这之前,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主要是侧重于污染防治。回顾改革开放后广州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大致经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改革开放初,即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后期,这一时期广州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时期,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以破坏为主。 这一时期工厂遍地开花,人口迅速膨胀,房地产开发高潮迭起,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人们对这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未考虑过“环境代价”,…  相似文献   

13.
RMIT大学国际传播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学术研讨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澳大利亚《RMIT大学国际传播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通讯》2000年第1期报道,2000年4月,澳大利亚RMIT大学国际传播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召开学术研讨会,讨论太平洋岛国的媒体和传播发展趋势。与会者指出,...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社会救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概况 澳大利亚、新西兰是大洋洲的第一、二大国家,前者人口 1890万,后者人口为 360万。在世界发达国家中,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社会保障制度非常独特,由于几乎没有社会保险,社会救济是其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支柱。这从社会救济经费支出占整个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占 90%以上,而新西兰则为 100%。两国的社会救济制度均由联邦或中央政府组织实施,受益人数占总人口四分之一以上,每年的救济经费占联邦或中央政府预算 30%左右,其重视程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对国际社会救济史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由于以“收入…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民族志》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我国积极筹备 2 0 0 8年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时 ,阮西湖教授的《澳大利亚民族志》一书于今年 5月出版 ,本书的出版无疑将有助于大会的筹备工作。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还存在着少数原住居民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民族成分异常复杂。1 973年 1 1月 ,澳大利亚正式采纳“多元文化主义”政策。 30多年来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在亚洲地区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十分有利于澳大利亚接近亚洲 ,并促进了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尽管澳大利亚在生活方式上与加拿大和美国有相似之处 ,但澳大利亚经济…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互联网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过去10年内,全球信息通信技术和信息服务的革命给澳大利亚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变化,而澳大利亚政府在发展互联网的过程中则扮演了重要角色。其特点是,(1)政府在制定互联网政策时既综合了社会各方的意见,又规定了各自的责任;(2)政府在互联网发展中的作用是加强领导,而不是过度限制;(3)政府对互联网的管理是强调自律,同时实行法治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经济持续增长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1994年5月14日号报道,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经济稳步发展,呈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1994年初,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在未来四年内,政府打算投资65亿澳元(合47亿美元)以改善就业环境,除此之外,还将大幅度...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从不同层面实施了多项措施保证和提高法学教育的质量,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文详细剖析澳大利亚采取的各项法学教育质量控制措施,为提高中国法学教育的质量,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经验。剖析从三个方面展开,澳大利亚大学及其质量控制、澳大利亚法学学位制度、澳大利亚法学院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丈夫的阶级地位足以说明问题了吗?──美国、瑞典、挪威和澳大利亚的阶级定位和阶级身份[澳大利亚]J.巴克斯特阶级分析历来是集中于男人在职业系统中的位置:女人在这方面完全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或是按照家庭中男修户主的地位来划分她们的阶级。这种阶级分析意味着,...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上人口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人口过少,劳动力缺乏,一时无法解决;另一种是人。过剩,劳动力太多,一时亦无法解决,其共同的后果是同一的,即影响本国经济,以至整个社会全方位的发展。中国和印度是长期为人。过剩而困扰的典型国家;而澳大利亚则是为人。过少和缺乏劳动力而困扰的典型国家。无论是人口过剩或过少,都是历史上各种因素所造成的,澳大利亚人口问题也不例外。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澳大利亚人口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