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中进士,其后曾在江浙一带做过多年的地方官。神宗时,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又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也是宰相,神宗改官制  相似文献   

2.
我的书橱里,珍藏着一副红纸写的春联,那是父亲撰写的最后一副春联。我家是"诗书传家"。祖父是晚清秀才,字写得很好。那时,农村识字的人不多,能撰写春联的就更少,像我祖父这样有名望的撰联高手,不用说,就是个"乡宝"。父亲得祖父真传,写春联也是个行家,他脑子活,又能适应新形势撰出应时好联,不同对象都能体现出个性,  相似文献   

3.
朱元璋写春联春联在民间普及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据记载,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今南京),“除夕传旨,公卿士庶门士,须加春联一副”。从此,春联一词正式出现。朱元璋不仅为春联定名,而且为春联的普及作出了贡献。号称“对联天才”的朱元璋,一道圣旨,就把“题桃  相似文献   

4.
如华 《老友》2016,(4):57
唐伯虎虽是才子,可他很清贫,有一年快到年关了,还在为没银子过年发愁。他心想,当朝阁老和我住得很近,就从他那里弄些年本吧。略加思考后,唐伯虎提笔写了一副春联,差人给阁老送去。阁老听说是唐伯虎赠送的春联,非常高兴,赏了来人三十两银子。打发完来人后,阁老打开春联仔细欣赏,见上面写着"今年真好晦气",每个字都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全集》第10卷第152页注2)他在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宰相)后进行变法,对封建国家的财政、经济、军事制度进行了改革,在客观上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 王安石变法是在地主阶级内部的斗争中进行的一次改良活动。它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大地主保守势力的反对,王安石因受打击而两次罢相,宋哲宗继位以后,司马光被起用为宰  相似文献   

6.
一副春联     
陈开心 《老友》2008,(12):16-17
每每看到伍家客厅里摆设的豪华座钟、彩色电视高档花瓶及真皮沙发、玻璃茶几、家庭影院等,我就想起一副春联,一副由伍创作书写并贴在堂屋门楣上的春联。  相似文献   

7.
彭少栓 《源流》2012,(13):58-59
近期,陆丰市老促会收到烈士后裔郑艺的一封来信,信中写到:"感谢政府和老促会的帮助,让我们兄弟三人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彻底改变一个家庭的困境。"镜头回到2001年7月的一天黄昏,家住陆丰市碣石镇湖坑村的农民郑睦,此时正坐在家门口的椅子上,一声不吭地低头抽着闷烟,满脸愁容,偶尔抬头瞥见自家门口那副已经褪色的春联:"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心中泛起一丝酸楚。从自己记事起,家里每年都会贴上这副春联,因为祖父郑就(任湖坑村农会执委)于1926年参加农会,1929年3月在碣石被捕杀害。  相似文献   

8.
高雅 《山西老年》2011,(3):14-14
见过用中文写的传统春联,但你见过用英文写的洋春联吗?有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一副“洋春联”的图片,不仅全用英文书写,而且对仗工整。  相似文献   

9.
据说,晋代大书 法家王羲之,有一年 搬到一个新的地方 居住,正值大年三 十。大家都在做过年 的准备工作,有的已 经写好了春联。 当天上午,他叫 儿子王献之拿来笔 墨纸砚,欣然挥笔写了一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的春联。不料,春联刚贴出去不一会儿就不翼而飞了。原来,当地的群众都知道王羲之是一个名气很大的书法家,大家都把他的墨迹视为珍宝,千方百计地寻觅收藏。不用说,这副春联是被人揭走了。王羲之只好又写一副“莺啼北里,燕语南郊”,叫儿子再贴到大门上。结果还是“飞”走了。王羲之暗自好笑,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又写了第三副春联“祸不单行,福无双至”,用刀子从中一裁两段,贴  相似文献   

10.
得势与失势     
海纳 《中华魂》2017,(4):26-27
宋代吕蒙正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晚上睡在寒冷的窑洞里,白天到寺庙里吃施舍的斋饭。很多人都瞧不起他,甚至不愿意和他说话。后来,吕蒙正中了状元,并被任命为升州通判。自从接到喜报,吕蒙正家便门庭若市。府里的、县里的、镇里的、村里的,纷纷带着重礼,前来祝贺。吕蒙正百感交集,乘客人们喝酒吃饭的时候,在书房里写了一副对联,然后笑着对大家说:“晚生草就一联,呈请诸位一阅。  相似文献   

11.
正天宝六年,唐玄宗李隆基为了缔造像"贞观之治"一样的盛世,把"开元盛世"延续到大唐的千秋万代,于是下诏要举办一场唐朝规模最大的高考,令四海之内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全部汇集到京师,参加朝廷对他们的选拔。当朝宰相李林甫听说了此事,一下子慌了手脚。李宰相知道自己任职以来也没有干过什么好事,民  相似文献   

12.
说吕蒙     
周瑜、鲁肃、吕蒙是孙吴三员大将,也是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刻划较多的人物。周瑜壮年气盛、聪明好胜而又显得忌刻;鲁肃决计画策、出人意表而又显得莽撞;吕蒙果敢有胆、多谋足智而又显得狡诈。作者以史实为依据。按照人物的基本精神面貌,通过对史料的增删、改动,鲜明生动地塑造了这东吴三大将的形象。本文试以“虚”和“实”为视角,谈谈演义中吕蒙这一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平章军国(重)事制度始于唐代,初为宰相之职,后成为尊崇贵官。宋代的平章军国(重)事具体分为平章军国重事、同平章军国事、平章军国事,序位均在宰相之上,有"平章军国"、"平章"、"重事"等别称或简称,职权大多为军国要事。宋代共有8位平章军国(重)事,王旦、吕夷简辞而不拜,其余6位为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乔行简、贾似道、王爚,同平章军国事吕公著,平章军国事韩侂胄。宋代的平章军国(重)事同宰相关系密切,他们地位尊崇,参与决策三省、枢密院军国重大事务,特别是宋廷主动授予的平章军国(重)事,为政颇值得肯定。宋代平章军国(重)事制度经历了由"名"到"实"的过程,部分官员借此名号而把持朝政,对两宋的衰亡负有一定责任。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07,(5):56-56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相似文献   

15.
五羲之补联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家门的春联常被人揭走。一年,他忽然在门上贴了一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对联,人们以为不吉利,都摇头走开,谁也不揭了。到正月初一,王羲之在上下联各被了三个字:  相似文献   

16.
吕蒙是三国时期的东吴名将。《三国志·吕蒙传》记载了他一生的战斗经历。今天读这篇传记,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某些有益的启示。 吕蒙(公元一七八——二一九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今河南新蔡东北)人。少年时随其姐夫邓当到江南,后追随孙策、孙权转战各地,在讨伐江东豪族割据势力的战斗中,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迅速成长为智勇双全的军事将领。先后任别部司马,平北都尉、寻阳令、庐江太守等职,并拜为左护军、虎威将军,他“入为腹心,出作股肱”①,是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地道的农家妇女,近几年也很想走出门打工挣钱,开开眼界但因家务缠身,很难迈出这艰难的一步!一次,我在刘姐家发现了1992年第11期《专业户》,我反复地看了好几遍,被“自印金字春联技术”(第31页)所打动,于是我通过二叔得到了该技术,印制了各种门面的春联;财神爷、福  相似文献   

18.
祝总斌教授所著《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是近年史学界出现的又一部力作.宰相及其机构是中国古代国家机器的核心与枢纽.不断发展、变化的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学界对此历来十分重视,但往往停留在粗线条的理解上,缺乏深入具体的研究.特别是汉唐之际的宰相制度,连哪些官职是宰相、哪些部门是宰相机构,都众说纷纭,在细节内容上更存在许多模糊和错误的看法.祝先生此书,正如周一良先生所说:"以这段时期皇权相权的相互关系为线索","把八百年间中枢政权所在  相似文献   

19.
管桓时期,宰相管仲的人才思想系统而完整,在重视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考核人才等诸多方面见解独到.其选择人才标准方面的"大人才观"、创立新的人才政治制度宰相制度、用人原则如"用人不疑"等,给当时齐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也存在一些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值得后人思考.  相似文献   

20.
名家与春联     
贴春联,庆新年,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新年风俗之一,是我国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庆贺春节的活动。许多革命家、文士名流历来都很重视春联这朵艺苑奇葩,他们常常染翰挥毫,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春联佳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毛主席,抗战时期在延安曾特别强调“边区群众家家要有新内容的年画、春联”。1940年春节,他还亲自为延安新市场撰写了一副通俗联: 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 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人民有充分的救国自由权。 联语概括了我党1937年《“七·七”宣言》中的三大政治主张,阐明了我党坚持团结抗战的一贯立场和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