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日本制订的《防卫计划大纲》等战略文件,冷战后日本防卫政策的调整可划分为“全方位防御”构想、“多能、灵活、有效防卫力量”构想、“机动防卫力量”构想、“联合机动防卫力量”构想、“多域联合防卫力量”构想五个发展阶段。《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量发展计划》三个新战略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日本防卫政策展开了新一轮重大调整,其突出内容是把中国列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强调要从根本上强化防卫力量,提出日本可对敌领域实施反击的所谓“反击能力”构想,从而使日本防卫政策由守转攻。这不仅给中日关系的发展带来冲击,给地区安全稳定也将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2013年底,日本内阁会议审议通过了新《防卫计划大纲》、《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和作为外交与安全政策首个综合方针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这三份文件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多维领域,指明了日本安全政策的基本原则与目标、安全环境、议题领域、战略取向以及实现路径,预示着日本安全政策和防卫力量建设将出现重大转变。文章通过对日本安全政策主要维度的述评,指出安倍政府右倾路线指引下的日本安全政策越来越具有外向性、主动性和攻击性特点,其发展动向须引起所有国家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3.
新防卫大纲在对日本安全政策诸要素——安全环境判断、安全保障的目标和手段、防卫力量的作用以及建设方针等的阐释上有一些新意,而"机动防卫力量"构想和强化西南群岛防务则成为其中的聚焦点。新《防卫计划大纲》的出台,具有某种重要的指向性作用和阶段性意义,尤其是在推动日本国家整体安全范式和指导思想的变化、转换防卫基本方针、推动对华军事态势和部署调整方面,其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新防卫大纲在对日本安全政策诸要素——安全环境判断、安全保障的目标和手段、防卫力量的作用以及建设方针等的阐释上有一些新意,而机动防卫力量构想和强化西南群岛防务则成为其中的聚焦点。新《防卫计划大纲》的出台,具有某种重要的指向性作用和阶段性意义,尤其是在推动日本国家整体安全范式和指导思想的变化、转换防卫基本方针、推动对华军事态势和部署调整方面,其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小泉首相的私人咨询机构最近向小泉提交了题为《面向未来的安全保障与防卫力量构想》的答询报告。该报告提出了日本 2 1世纪的“统合安全保障战略” ,通过采取日本自身的努力、与盟国和国际社会的合作等综合性手段 ,实现“保卫日本”和“改善国际安全环境”两大战略目标。并提出 ,要改变“基础防卫力量构想” ,建设一支多机能而有弹性的防卫力量 ,使其能灵活、迅速、有效地对付各种新型威胁 ,在确保日本安全的同时 ,使日本自卫队在国际安全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为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增添筹码。  相似文献   

6.
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政权试用期后,民主党的执政思路出现重大变化,对外战略的现实主义、实用主义色彩趋强,安全、军事因素在对外战略中的占比上升。鸠山、菅两届内阁的政策演变、新《防卫计划大纲》及其形成过程的台前幕后所体现出的民主党安全战略,较自民党时期更具进取性、更为积极外向。巧用日美同盟、提升独力防卫能力及构建民主安全网,是日本维护及扩张安全利益的三大基本手段,其中提升独力防卫能力是主线。日本安全战略的此番调整反映了近年来其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是各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鉴于主要促变量如国际战略力量对比的变化等预计将持续发展,今后一个时期,这一调整将继续朝着进取、积极、外向方向不断推进。新《防卫计划大纲》的出台,标志着民主党执政以来的安保论争暂告一段落,但同时也预示着日本更高层次战略调整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安倍国防学"——安倍在安全防卫领域的系统政策是其实现"正常大国"的主要工具之一。继2013年以颁布三份安全政策文件、设立国家安全保障会NSC,制定保密法等三大举措,实现世人关注的第一次跃进后,2014年安倍国防学又以三大举措展开了甚为关键的第二次政策跃进,即转变禁止售武的"武器出口三原则"、解禁"集体自卫权"、推动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第二次跃进,从动摇国之根本——国家基本政策原则的角度上说,其意义当大于2013年的第一次跃进。它极大地加速了日本走向国防"正常化"的步伐,并与第一次跃进配套,使得日本作为军事大国的框架初步浮现、骨骼基本形成。同时可以看到,第二次跃进的每个举措都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有所影响,对中日安全关系产生了波及效应。  相似文献   

8.
冷战时期日本的防卫政策主要是在《日本国宪法》和《日美防卫条约》的框架之下制定并付诸实施的。冷战结束以后,日本的防卫政策则进入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逐步从冷战时期依附于美国的防卫政策向着冷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下自主防卫政策的方向迈进。日本防卫政策的变化,是造成东亚地区各行为主体间信任缺失,进而影响东亚地区安全机制的建构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东海政策既是日本海洋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10年新《防卫计划大纲》所强调的“动态防卫力”和把西南诸岛定位为重点防御区域的主要体现.尤其是日本民主党执政后,其东海政策表现出缺乏理性的“强势”.可以说,日本的东海政策主要是针对中国进行的战略布局,这势必对中日关系产生长期、持续的干扰和破坏.对此,中方应从战略高度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0.
2022年12月16日,日本岸田文雄内阁审议通过了包括新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在内的“安保三文件”,对日本的国家安全和防卫战略进行了大幅调整。对日本这一举措的理解和评估需要将之放在战后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演变的整体脉络中,综合考察不同时期国际环境的变迁和大国关系的变化、日本决策者对这些变化的认知和解读,以及战后日本国内政治如“保革之争”、宪法“第九条”等对安全保障政策所构成的限制等因素,并对这些因素之间的互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日本的因应情况,战后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945—1972年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的发端、1972—1990年作为“经济大国”的战略摸索、1990—2009年冷战后的战略调整以及2009—2022年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转型。其总体发展方向是从“重经济、轻军备”的“吉田路线”向“普通大国”“军事化”和更加积极主动的自主安全保障战略迈进。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期间是战后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发生转换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2020年版《防卫白皮书》总结了过去一年来日本的安全环境、防卫政策、军力建设与防务合作交流等问题。新版白皮书虽然在外表上刻意用粉色为底、附以梅花和富士山图案的封面营造出柔和印象,但在内容中一面渲染周边安全环境恶化,继续炒作“中国威胁论”,在对华认识上充斥着偏见与敌视,罔顾事实、故意给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制造矛盾,另一面突出“跨领域作战能力”的建设重点,大幅增加太空、网络、电磁波这些新领域中军事力量建设的“紧迫性”与进展情况的相关内容。从2020年版《防卫白皮书》所展现的内容来看,日本的军事力量发展早已突破了“专守防卫”限制,明显体现出进攻性特点,必将给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22年末日本出台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三份安保政策文件,提出保有所谓“反击能力”(“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变相发展远程打击能力。表面上,日本意在增强威慑力以应对中朝等“周边威胁”,同时提升日美同盟的对等性和互助性以减少“被抛弃”风险,但实质上,日本意在由此进一步增强军事行动自主性,以渐进式突破实现战后日本国家战略调整,同时将其作为印太战略的构成要件,推动区域安全合作,提升日本的领导力,服务其“大国化”目标。保有及运用“反击能力”存在法理争议、面临国内及周边国家反对、防卫费来源等现实障碍,构建远程打击能力在具体推进中仍有问题尚未解决。但辩证地看,日本此次修订安保政策文件已完成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从防卫性到攻击性的实质性转变,将对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造成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 ,日本的有关机构和学者对世界格局和日本的作用作了许多前瞻性研究 ,对国际形势和日本的政策作了很多阐述 ,表明其对外战略在进行深刻的调整。本文试对此作一初步分析。一、日本对外战略目标根据日本官方和有官方背景的研究机构公布的文件分析 ,当前日本对外战略的目标有二 :(一 )建立以多边合作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1 994年 8月 ,当时的首相私人咨询机构“防卫问题恳谈会”发表了题为《日本的安全保障和防卫力量——对 2 1世纪的展望》的研究报告 ,提出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多边合作”,认为这是“联合国安全保障结构发挥作用的不…  相似文献   

14.
李乾  李坤 《日本学刊》2022,(1):121-140
2021年8月16日,日本防卫省首次发布面向中小学生的儿童版《防卫白皮书》。该白皮书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形式,着力渲染了来自中国等各方面的威胁,而其背后则隐藏着消极“安全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双重逻辑。一方面,日本政府不遗余力渲染威胁、塑造敌人,炮制各种安全问题,并将此类负面价值向儿童宣传灌输;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面对后疫情时代变数较多的国内外形势,着力推进儿童政治社会化政策,以通过保持政治文化的一致性来维护稳定。可以说,儿童版《防卫白皮书》是以上两者相交融的扭曲产物,必然会对日本本国儿童及地区国家关系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其后续动向值得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5.
张杨 《日本研究》2023,(3):39-49
日本聚焦于应对所谓中国海洋军事威胁,通过构建西南海域一线军事部署体系、强化“美日同盟+”集团战略后盾、推动防卫政策转变与防卫力量建设跟进以及自卫队与海上保安厅一体化建设,推进更具实战化、集团化、系统化的亚太海洋军事部署。这一动向是基于大国博弈环境下,以美日同盟战略的回归、俄乌军事冲突引发的欧亚地缘政治联动、亚太区域局势紧张升级以及日本加速其“正常国家”战略为背景和动因,其行为必将严重威胁中国东部沿海军事安全,增加中日乃至中美“擦枪走火”的风险,并且增大中国维护海洋主权安全的难度。为此,中国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促使美日安保体制发挥正向作用,构筑与东亚及东盟国家的安全信任机制,以反制日本亚太海洋军事部署。  相似文献   

16.
<防卫白皮书>是日本官方出版的介绍日本军事基本情况的公开读物,也是外界评估日本防卫政策和军事动向的重要参考材料.本文以白皮书中的相关内容为分析对象,以冷战期和冷战后的六个重要阶段为考察跨度,简析各个时期日本对国际和周边形势以及主要威胁所做的判断.指出日本以这种形势观为主要依据对防卫政策做出的相应调整,最后以此总结出白皮书发行以来日本防卫政策演变的一些特质和趋向.  相似文献   

17.
将某一问题归类并宣示为安全保障问题为“安全保障化”,不将某一问题作为安全保障问题为“去安全保障化”。“去安全保障化”是有益和有效的思考方式,因为它意味着以通常的政治轨道(民主主义+人权的程序)处理该问题,这是对立宪主义统制和法治的贯彻:《日本宪法》第9条第2项作为“去安全保障化”规定,不应当被修改。  相似文献   

18.
2007年版日本<防卫白皮书>是日本防卫厅正式升格为防卫省后的首份白皮书,突出体现了防卫省升格后的"自负感"和"致力于和平与安全"的强烈愿望."危机"和"世界"作为白皮书的两大主题,强调了日本面临的国际安全保障三大威胁和中国军事外交发展带来的挑战,展示了日本防卫力量致力于"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和加强"世界中的日美同盟"的战略目标.白皮书表现出对手明确、关注全球和重视非传统安全三大特点,但由于其缺乏对自身防卫战略的总结和反省,一味强调周边国家的军事威胁,受到了来自周边邻国和日本国内的质疑.  相似文献   

19.
安倍晋三第一次执政期间,日本制定《海洋基本法》,设置综合海洋政策本部,明确了以"新海洋立国"理念为特征的海洋战略。2012年底安倍再度执政,制定《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又相继出台第二期和第三期《海洋基本计划》,日本海洋战略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的框架下逐步明确了 "海洋安全保障"向"综合海洋安全保障"转变的走向。第一届安倍政府以来日本出台的一系列海洋相关法律,是其海洋安保战略的法律基础。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安倍政府的"综合海洋安全保障战略" 与"印太战略""北极政策"形成了互补态势。"综合海洋安全保障战略"是安倍政府意志的"完美体现",以"利益、遏制、否定"为主要特色,以宣扬"海洋法治"对冲中国海洋政策为目的之一。菅义伟政府的海洋战略,既存在对安倍政府"综合海洋安保战略"的继承,又有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中日关系恶化容易,改善难。2010年9月钓鱼岛事件再度引发中日领土主权争议,并造成两国关系和民众感情恶化。同年末出台的日本防卫计划大纲,对中日关系将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有可能以新的形式抬头。中日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的化解,需要双方拿出诚意与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