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试论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的理论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九世纪末以来 ,风起云涌、新潮叠起的现代艺术及后现代艺术对传统美学和艺术理论体系的冲击非常强大。我们应充分地考虑到艺术范畴的扩大 ,艺术学理论体系的开放和结构性调整 ,并进而对这些新的艺术现象作出或同化或顺应的接纳。本文从一个较为系统的艺术理论构架应具备的四个维度 ,即世界客体、艺术家第一主体、艺术作品本体、艺术接受第二主体入手来系统考察这种全方位冲击所带来的挑战 ,以及艺术理论应该相应作出的应对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诗歌的创作受西方化现代化的启迪,开始了现代化的探手,从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的“抒写性情”到象征主义的“象征品格”直至现代主义的“神话结构”构成了20世纪中国诗歌的创作范式。  相似文献   

3.
李丹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4):163-164
艺术真实是艺术价值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对西方“接受美学”有关艺术真实言论的分析,论述了艺术真实中观众的主体感受和作品的物质形态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在现代艺术中,艺术真实的评价标准只能存在于艺术创造与欣赏的责任、情感和信心中这一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考察人们如何界定艺术时,或许更应该关心他们为何这样界定。中西现代学者从人生的角度认识艺术教育的本质,这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但是,在此基础上对艺术功效的具体讨论和论述则更能彰显艺术教育视野下艺术的特质与功能:艺术有助于个人健康的成长,有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5.
艺术形式多样化是现代人精神意识复杂化的反映;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制约了大众对现代艺术的理解;现代艺术较之古典艺术更贴近大众;大众必须以新的视角审视现代艺术,用现实精神体验现代艺术的精神,获得与现代艺术的精神共鸣.  相似文献   

6.
难以感受的艺术--跨越现代艺术的审美障碍(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 0世纪以来的世界是一个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社会职业不断更新的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动力。而与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相反的是艺术门类的界限日益模糊化 ,是影视艺术的表达渠道对传统艺术门类的刺激 ,还有商业因素的介入给文学艺术带来的对经典模式的消解等等。因而在现代背景之下 ,被传统的审美趣味培养出来的审美的眼睛和耳朵在现代艺术面前感到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是从艺术用感性形式表现理性内容这一基本原则推演而来的,他把艺术放在绝对精神之内,认为“美的艺术”是绝对精神的感性形式,他对艺术的发展持悲观态度,提出了“艺术终结论”,而“终结”后艺术发展趋势则指向日趋生活化。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主义艺术中,为了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艺术家无所顾忌地以非理性方式肢解自然并使人非人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现代艺术家加强了对形式的艺术探索.于是,形式语言堂而皇之地成为时代艺术的特征.形式语言不再处于旧有的反衬地位并逐渐摆脱依附的共存关系后,就改变了艺术审视的主体,使美学理论与思维得到重构,并且拓展了审美的范畴,丰富了美的内涵,使艺术创造有了更加自由的发挥和创造.  相似文献   

9.
何源 《理论界》2014,(4):134-137
现代艺术产生出光怪陆离的艺术品,让人疑惑不解,甚至怀疑现代艺术的整体意义和价值。汉斯·昆以神学家的身份,对现代艺术创作的意义问题进行了伦理和神学解读。本文通过评析汉斯·昆《艺术与意义问题》一文,阐释在当下的艺术语境中艺术家和观众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共识,追问现代艺术的伦理基础和限度,尝试理解现代艺术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10.
现代艺术作为美学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自我救赎与反叛启蒙现代性弊病的重任。现代艺术的发展存在于分裂的现代性视野中,展示了两种现代性之间相互对立却又交错影响的复杂场景。自律艺术在现代化进程中获得了自律地位,承载了祛魅后世俗人生的救赎渴望,是反抗启蒙现代性的第一个产物,但它却与生活发生了抵牾。先锋艺术不满自律艺术对现实的妥协,以美学上的极端主义和实验精神继续着革命性审美反叛,却无法逃脱体制的收编。媚俗艺术在置换了艺术的精神价值后,以虚假的幻想满足和享乐主义本质,开启了文化消费的时代。从自律到先锋再到媚俗,艺术的现代发展逻辑凸显出艺术与生活、体制、精神、消费之间的悖谬关系。在当前喧嚣的文化语境下,人们必须学会正视艺术体制的两面性,透过生活聆听真正的艺术之声,最终肯定艺术的超越、批判与精神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人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现代艺术设计,作为一个体现当代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具体变化的风向标,更是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状态.作为设计师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将审美运用到设计中去,与时俱进地对美充分的理解、贯通和运用,努力达到艺术设计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崔清明 《河北学刊》2003,23(4):118-121
本文分析了西方现代派艺术从兴起到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弊端 ,并将“现代派艺术”一词与人类现实生活中的现代艺术加以论证和区分 ,倡导艺术创作坚持真、善、美统一的原则 ,指出了对西方现代艺术认识上的误区及我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路径与选择。  相似文献   

13.
现代技术与艺术嬗变——兼论“艺术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技术对艺术的渗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艺术的特征,在艺术领域中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艺术创新和发展的动力。艺术的发展总是和技术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技术非但没有束缚艺术的发展,而且给了艺术表现以极大的自由。技术不仅使艺术走向大众,帮助艺术实现了人类的想象和幻想,而且已经内化在艺术的有机整体之中,实现了技术向艺术的转化。因此艺术不会终结,终结的只是某种艺术形态或者艺术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在通读本雅明的《德国悲剧的起源》、《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等著述的基础上,梳理了本雅明两次艺术比较研究的理路,并对寓言与象征、灵韵与震惊等一系列解读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甚至后现代艺术的钥匙式的美学范畴进行了勘定。   相似文献   

15.
张彦哲 《北方论丛》2002,(5):F002-F002,F003
从表现的民族精神到艺术方式、欣赏习惯,小说《年月日》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殊性,同时又表现着当代人类文明进程中普遍的困境和世界各民族艺术形式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6.
现代艺术和科学同属于一个历史文化趋势的维度,两者在精神上不断地接近聚合。由具象到抽象,审美不是一次被界定了的知性意识。形式与内容的研究以矛盾为开端,又以悖论和辩证的方式不断延伸,以更表现为宽域化,系统化和细化的方式向前发展。它们在美学中合乎情理与兼容并蓄的样态存在着。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初到80年代末,中国美学研究基本上属于西方主体理性美学范式。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众文化的日益崛起,艺术与生活的边界不断模糊,中国美学研究需要突围,其关键在于让美学回归感性与生活。美学研究回归感性经验,是美学学科的本有之义,也是审美活动的应有之义,并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式诗性智慧更为契合。同时,可以超越主体理性美学对审美对象的等级划分,开拓美学研究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艺术实践越来越多元化,先有现代艺术的兴起,继而有后现代艺术,现在人们在谈论超越后现代。在某种程度上,现代艺术摒弃了艺术应该为外在事物提供镜像的观念,再现性艺术被表现主义和抽象派艺术取代。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观念艺术则主张,人们应该欣赏作品传达的意念,而不用去考量作品形式上的美学可能性。后现代主义艺术试图逆转现代主义对视觉纯粹性和特定媒介的追求。至于当代艺术,有人认为它正见证着艺术的消亡,也有人认为它拥有无限的可能性。艺术实践的不断发展,艺术新类型和新风格的不断产生,要求理论界对艺术的概念和作品不断进行新的定义和审视。展望下一个世纪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艺术对多元主义的接纳、对日益复杂的人类体验的敏感,离不开社会对艺术家创作自由的尊重。  相似文献   

19.
艺术发展大致经历了早期艺术、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三个阶段.当前国内大多著述将艺术的特性定义为审美功能、社会教化功能和非功利性,实际是将现代艺术用以概括所有艺术.现代艺术的自律性反思早期艺术的功利性,后现代艺术的消费性和他律性又在颠覆现代艺术的自律性,每一次艺术的转变都是因为有一种力量推动其审美功能发挥作用并改造艺术的表征,而这种力量就是除审美功能之外艺术所具有的恒定特性——反思与颠覆.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与戏剧艺术的现代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计算机与戏剧相互渗透过程中出现的两种重要现象 ,即运用戏剧模式开发电脑软件 ,利用电脑软件发展数码戏剧 ,以此为基础 ,探讨当前戏剧观念所面临的推陈出新问题。可见当代信息科技既对传统戏剧提出了挑战 ,又为戏剧的变革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