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抗战开始之后,随着中国金融中心转移至重庆,重庆黄金市场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自1937年7月至1943年5月,国民政府实施“黄金统制”政策,禁止黄金自由买卖,重庆黄金市场波动较小。1943年6月之后,国民政府开放黄金交易,迅速推动重庆黄金市场一路狂飙突进,但此种空前繁荣局面极不寻常,实质是因黄金投机而形成的畸形繁荣。抗战时期重庆黄金市场从小规模波动向畸形繁荣的动荡局面转变,有其内在的深刻原因,反映了战时国民经济状况愈加恶化的事实和轻率开放黄金自由交易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2.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的东北,因开辟较晚,文化草莱,接壤强邻,招致觊觎,坐使俄苏报刊纷驰。这些报刊有反苏和中立的白俄报刊,有主张传播革命思想的红党报刊。奉系军阀对站在反苏立场识相的白俄报刊,对淡化政治色彩、竭诚为侨民服务的中立报刊,多给予新闻自由,新闻管制相对宽松;对宣传革命的红党报刊则以宣传赤化罪名严加限制并查禁。同时,为维护东北领土不受侵犯,避免语言隔阂及党派倾轧,使国人思想不受侵蚀、同化,文化主权不被侵略,奉系军阀资助国人报刊附办俄文报刊,支持国人报刊的拒俄运动,以捍卫当局行政威信,维护政权稳定,向在东北俄侨宣传当局各项政策,联络中俄感情,维护公平正义,纠正外报偏激言论。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面对沿海盐区相继沦陷、淮盐运输阻塞、军民食盐困难的局面,国民政府下令川盐增产加运,济销楚鄂,但繁忙的盐运却受到交通条件和陈旧的引岸制度的严重制约。国民政府下令废除川盐运销引岸制度,实行官收官运和招商代运,并通过一系列对大后方盐业运输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战时军需民用需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也极大改善了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形成了川盐历史上的第二个经济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4.
七七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华北大片土地,河南境内的豫北、豫东等地区相继沦亡。随后,日本侵略者在河南沦陷区建立了伪教育主管部门、伪河南省教育厅、日伪新民会及民间其它伪教育团体等奴化教育机构。侵略者依托这些奴化组织,制定奴化教育方针,强化奴化教育内容,以掠夺中原文化、服务其侵略战争,使河南教育遭到严重破坏。这都体现了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华民族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繁盛于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书报发行事业,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边区书报发行承担着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国统区的抗战书报的发行工作;陕甘宁边区的书报发行紧紧围绕抗战而展开,在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全国抗战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其发行范围面向全国,立足边区,渗透国统区,其发行渠道呈现多样性,发行主体呈现多元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羌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瓦尔俄足"节中蕴含着宝贵的羌族传统音乐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瓦尔俄足"节庆活动的音乐表演环境及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目前"瓦尔俄足"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发源地文化生态环境遭遇破坏,代际传承出现濒危,节庆音乐覆盖面和影响力薄弱及其音乐文化对当地的旅游、经贸的促进功能与其对羌族传统文化和羌语的促进功能不对等的问题。在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就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时期,在“抗战建国”的历史任务驱动下,党为了更好地承担起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责任,提出了建设巩固的全国性大党的任务。党适应领导伟大斗争对规模上和能力上伟大的党的需求,通过干部教育着力解决干部数量和本领上的恐慌。干部教育不仅是党在思想上掌握干部的实施机制,也是党的干部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器,以共同的思想基础团结全党,从而形成伟大斗争力量的基本方法。干部教育不仅很好地支持了党在抗战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几个不同阶段的任务,也为党迎接新中国的到来以及掌握将来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8.
文化传播需要媒介,移民历来就是文化传播最活跃的主体.中国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移民的历史,即人口不断地从先进发达的地区流动到相对落后不发达的地方,并通过文化传播带动那里的发展.对文化传播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本身文化素质比较高并且拥有政治、经济优势的移民.在绍兴历史上,越文化的发展与几次大规模的移民关系密切.北方移民南下绍兴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永嘉之乱以后,东晋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家族王氏和谢氏对绍兴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北方移民南下绍兴的第二次高潮是在北宋末年靖康之乱以后,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南宋及此后绍兴出了不少名人,这些人才一部分是本地产的,另一部分却是移民后裔,或者是移民与土著结合的产物.历史上移民的文化传播是双向的,既有输入,也有输出.高明的绍兴人找到了当师爷的办法,向全国各地输出大批师爷,还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文化.近代从绍兴出去的名人如蔡元培、鲁迅、马寅初、竺可桢等,以及从绍兴出去的"的笃班"在上海才形成风靡全国的越剧,都印证了文化双向传播的特点,这个特点任何地方文化都概莫能外.要保持文化的领先地位,就要鼓励人才流动,如果只出不进或只进不出,到了一定时候就会枯竭、呆滞,或者饱和、浪费.考察历史上移民和文化传播的关系,对今天绍兴的可持续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对刘红主编的《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中卷)一书的研究内容给予的相关评述,笔者认为,“华中卷”中的研究内容,是湖南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的一次集中展示,该卷的研究多是对某一信仰体系的个案研究(“点”的研究),而缺少对某一个案中的地域性与跨地域性的横向比较研究(“面”的研究)。另外,本卷的选题面不够广泛,主要集中于对湖南省民间仪式音乐的考察,不能代表整个“华中”地理区域中的民间信仰体系。因此,有必要在以后的出版中,考虑增设“补卷”部分,以增加对“华中”区其他省份民间仪式音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跨境交往中的文化传播影响因素较为复杂,距离、空间摩擦力、文化传播势能、文化革新、文化惯性等因素都参与其中。文章以西藏日喀则地区青少年群体流行音乐的偏好选择为研究样本,考察了音乐这类文化形式在跨境传播和互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发现距离和空间摩擦力在信息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对跨境文化交往的影响作用相对有限,而基于文化相似性的文化传播势能和文化革新等因素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更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电视音乐随着科技、社会的进步在飞速地发展,表现手法和形式更加先进、多元;而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大力开展,电视音乐中开始更多地融入民族音乐元素;同时CCTV音乐频道在提高电视音乐文化含金量方面做着有效的探索,这些现象都是可喜的,对于繁荣电视音乐文化、提升电视音乐中民族文化含量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上下篇.上篇通过对抗战时期重庆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的描述,指出整个抗战时期重庆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抗日救亡文化逐渐发展演变为抗日民主文化—一抗日与反专制独裁相结合的文化的过程.下篇从重庆作为抗战时期中国的文化中心这一特殊地位出发,分析了抗战时期重庆文化的基本特点,指出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化具有战斗性、大众化、广泛性、辐射性和高水准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上下篇。上篇通过对抗战时期重庆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的描述,指出整个抗战时期重庆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抗日救亡文化逐渐发展演变为抗日民主文化——抗日与反专制独裁相结合的文化的过程。下篇从重庆作为抗战时期中国的文化中心这一特殊地位出发,分析了抗战时期重庆文化的基本特点,指出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化具有战斗性、大众化、广泛性、辐射性和高水准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从西北穆斯林文化变迁的角度,以西北回族音乐文化中的宗教特征作为研究主体,从历史的纵向和现实的横向对西北回族音乐文化及其宗教在音乐文化中的作用进行考量.本文认为,西北回族音乐文化是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而产生、发展的.由于伊斯兰文化与多种文化的碰撞融合,积淀下深层的文化,在其音乐文化中得以忠实地保留.  相似文献   

16.
动漫技术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而中医药动漫的传播现状却不尽人意。基于“5W”传播模式分析发现,人才断层、作品欠佳、传播渠道利用不充分、受众范围小及传播信息反馈差等因素导致中医药动漫传播受困。认为注重培养复合型中医药动漫人才,多方联动提升中医药动漫的量与质,丰富创新中医药动漫内容,开辟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转型升级应对不同受众的需求是中医药动漫摆脱困境之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宗教文化传播为议题,从静态视觉符号、动态视觉符号以及动静结合视觉符号三个方面对东巴教文化传播中的视觉符号系统进行分析。认为视觉符号系统在传播历时性实现、切合受众心理、传播一致性以及传播内涵挖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对中原文化对外传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三国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传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从三国文化旅游的现状出发,探讨了三国文化发展传播中遇到的问题,并对促进三国文化传播的途径和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以《中苏文化》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学人群体,在皖南事变后,学术研究出现明显的转向。皖南事变前,郭沫若、翦伯赞、侯外庐等马派史家,以古喻今,参与学术论争,发表激烈政见,著述内容偏重革命性;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实施了文化高压政策,迫使马派史家的研究撰述向学术性转变。由此,史学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的高潮期,扭转了此前盲目套用、牵强比附的局面,走出了一条既不为古人所役,也不为欧美所使的学术中国化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世界关注。然而,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仍存在多方面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困境,提出在中国文化传播中融入道家思想,以助中国文化传播走出困局。通过追溯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分析道家思想在国际交流中的意义,本文对作为中华文化重要部分的道家文化的国际传播做了可行性分析,并以孔子学院为例,对道家文化在中国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