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苏·拜厄特(A.S.Byatt)被誉为当今最有魄力的后现代短篇小说作家之一.童话故事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们或以独立形式存在,或以插入文本的形式蕴含于主体叙事中.她利用童话故事的结构和叙事技巧探索并解构叙事的本质和过程,以及叙事与现实之间的难解关系,因此她的童话具有高度自觉性和自省性,她也被称为"元小说"作家[1].  相似文献   

2.
《占有》是英国女作家A.S.拜厄特的代表作,小说对西方的经典作品特别是童话进行了模仿与改写。本文通过伊瑟尔"隐含的读者"理论中既有知识结构的存在和结构化的阅读行为来解读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的童话原型,通过分析小说中对《水晶棺》等读者熟悉的童话和神话故事的改编,探讨"隐含的读者"理论对小说叙事范本的指向性,理解童话在小说中的象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格林童话》为代表的童话是一种为多数人所熟知的阅读和欣赏的文学形式,在人物描写和叙事方面具有其特有的构成要素。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小说《母鼠》采用童话作为小说的框架,解构了童话故事的叙述结构、发展模式和主题,嘲弄了大众文学传统,揭示了当代生活的反童话本质,在批判现实、警醒人世方面具有深刻含意。  相似文献   

4.
池田大作童话形象构成完整、规范,无异于一部童话形象大全.童话逻辑运用巧妙,融合了幻想与现实的关系,艺术地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剪裁匠心独运,不仅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而且表达了追求终极和谐的东方美学观.尤其是他的童话所特有的程式化的叙事模式叙事时间和故事发生的时间的一致性、叙事时间和空间的不确定性、叙事风格的简单明快、优美纯净,表现出"童话大师"般的深厚功力.  相似文献   

5.
重复叙事的意义--以民间童话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复叙事是民间童话惯用的叙事方式.它的运用与儿童的认知心理和审美习惯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重复叙事突出了结构的功能,使文本本身成为超越现实的游戏空间,使时间变成永恒,使生命重享宁静的片刻.重复叙事是人们对存在象征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经典童话经历了神话化的过程,人们有目的地对童话文本加以修订、重组和提纯,使其中叙事的意义被框架化和形式化,为特定的意识形态服务,童话也因此成为被固化的文化商品。但童话的本质依然保有原始的乌托邦式想象,每次对童话文本的创新性重述,都是一项独立的人类行为,它试图让自身与童话的本质相契合。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对经典童话去神话化,而且还要揭示出童话插图中的神话内涵。  相似文献   

7.
《占有》是当今英国颇具影响力的女作家 A.S.拜厄特最成功的一部小说。发表之初即一举获得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本文运用罗兰·巴特关于小说叙事策略的相关理论,从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技巧的继承和创新等角度来剖析这一后现代主义经典巨著,从而揭示了拜厄特的婚姻爱情观、女性历史观和对文学、艺术、人生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8.
王尔德的童话在意象的运用和喻体的选取上与众不同。以王尔德的九篇童话为案例,采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分析王尔德童话中所使用的比喻修辞和喻体的选择,探讨王尔德童话中比喻修辞的作用和特点,最终发现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文学理论存在着诸多矛盾之处,其童话创作并未全然契合他所主张的“为艺术而艺术”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9.
童话心理学的童话艺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叶以来一些临床心理分析学家出于职业的敏感和经历,运用精神分析学对童话进行探讨,形成了独特的童话心理学。童话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儿童文学的跨学科交叉,拓展了童话研究的视野。影响较大的童话心理学研究包括以贝特尔海姆为代表的弗洛伊德学派和以弗朗兹为代表的荣格学派。尽管关注的重点不同,但两者都属于童话的深层心理学研究,都致力于揭开那些被日常话语遮蔽起来的,恰恰能在童话中得到最充分体现的无意识信息和心理意义。本文是对贝特尔海姆童话心理学的童话艺术观进行的梳理和阐释,涉及童话的梦幻特点和童话的模糊叙事艺术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0.
在<占有>中,拜厄特不仅对经典神话和童话等进行了戏仿,而且还戏仿了罗曼司、侦探小说和教育成长小说等小说体裁,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不同时期的两对文学恋人在各自的文学研究过程中所亲历的浪漫之旅,并借此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历史、艺术与人生的理性思考.文章以拜厄特对不同小说体裁的戏仿为切入点,探讨作家是如何将通俗文学与传统文学成功地融合在一起,进而扩大小说的内涵空间的.  相似文献   

11.
借助于 Auoto CAD强有力的绘图功能及其内嵌式Autolisp语言,准确、迅速、直观、简便地解决机构运动分析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创新的提倡者。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认为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是对待其他国家经验教训的正确方法 ,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内容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观念创新。在创新中必须要处理好破旧与立新的关系 ,坚持独立自主 ,动员全社会力量 ,坚持“三个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对于党的自身建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时代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阐述情商EQ在体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的教育思想研究,在张学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张学良教育思想研究>一书的出版,是张学良教育思想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主要阐明了张学良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四个鲜明特点,即爱国主义教育或曰教育救国;"德、智、体、美、群"五育并重的基本教育思想;实行普及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全民教育机构和体系;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密切结合.该书作者还就张学良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启示作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高校认证与教育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高校采用认证这一非政府性的同行专家评议的手段确保社会对高校的监督以及加强学校、社会、政府之间的协调,保证各高校在一个大家认同的基本质量水平上运作。其具体可分为两个层次:单位认证和专业认证。这一做法比较公正,也切实可行,对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个性的概念和体育教学过程属性的简要分析,对体育教师的个性特征在体育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体育教师的个性特征可以激发强化学习动机;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提高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有利于体育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影响体育教师的教态。  相似文献   

18.
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个典型观点是,科学是单纯的命题复合系统,是关于经验事实的静态性表述,科学的进步只是量的累积过程。来自科学哲学内部的逻辑实用主义哲学家奎因则一反这种主导性观点,提出了科学的整体性思想,且从实用主义角度对命题系统的科学性与发展性作出了根本有异于经验证实原则的说明。本文通过剖析奎因在科学观上的突破和重建,力图揭明整体性科学观的自然科学发展基础及其变革性意义和对历史主义整体动态科学观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意象为何?怎样认识语言与意象之间的关系?这两大问题是时下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尤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W. J. T.米切尔的论述影响最大。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米切尔在其系列著述中系统讨论了图像转向、意象与图像、意象X文本、元图像与生物图像、语象叙事的冷漠-希望-恐慌、视觉文化与意象科学等概念,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回答。图像转向强调的是在读图时代应抛弃意象研究的语言学模式,以使意象回归现象学研究的本质,是一场深刻的认识论范式变革。他强调一切媒介皆为混合媒介,因而语言与意象是紧密不可分割的一体关系。在借鉴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的基础上,米切尔提出了意象X文本的概念,它与恐龙、多利羊、世贸双塔、金牛犊类似,是关于图像如何成为图像的元图像。在米切尔看来,图像是意象的物质载体,意象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来自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将事物类比为它物的本能,具有超越自身的可被人的意识加工的富余价值。语象叙事从本质上讲是一切意象文本的共性,它其实也是一种元图像,在其混合媒介的内部产生了类似主体与他者遭遇时的冷漠-希望-恐慌的三个认知层次。米切尔先后使用过的图像理论、批判图符学、视觉研究、视觉文化和意象科学等术语,说明他理论的实质是反理论、去学科的跨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米切尔提出"图画转向"的本意是想为图画争取一个与语言平等的地位,最终却被广泛地推衍误读为"图像霸权"或"视觉时代"的来临。按照米切尔后期的澄清,图画转向在人类文化史中曾反复发生,而由视觉形象引起的焦虑不安也绝非首次。"图画转向"与哲学内部所发生的"语言转向"并不具有承递关系或衔接关系,二者并非同一层面上的"转向"。但如果将二者都看作是某种文化思潮,则它们之间是彼此关联甚至互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