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画     
宋亚萍 《老友》2009,(12):50-50
电话按键男:我跟你的感情还有救吗?女:我和你的感情就像电话机上的一个按键。男:是"重拨"吗?女:不,是"免提"!  相似文献   

2.
《可乐》2006,(6)
参加工作后不久,我回家向母亲诉苦:"那个女经理简直就是个不可理喻的巫婆。早上,看见她把一包茶叶放进杯子里,我连忙跑去给她倒水。可她却冷冷地说,难道整个办公室就你眼尖吗?中午我给她带了外卖,她又冷冷地说,干吗只给我一个人买?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吗?下班时下雨了,我看她没带伞,就把伞放在她的办公桌上,她又冷冷地说,有人会给我送伞的。你能不能不要总观察我?我哪里得罪她了?她总是对我这样!我只不过是想讨她欢心,让她感觉到我比别的新同事更细心更聪慧罢了!"母亲听后想了想,问我:"你说,美人鱼在王子眼中是什么?""美丽的爱人!""那她在厨师眼里呢?"  相似文献   

3.
魂牵梦绕家国情张云枫大兆兄的文章特点就是有感情。这种感情融化在他的观感和见解里,倾注在他的文字之中,靠矫揉造作是造不出来的。经读他的著作之后,你会提出:为什么他对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以至童年乡间生活能记述得如此巨细无遗、活灵活现呢?为什么他对台湾同胞思乡、思亲的有关数字和动人事例捕捉得如此精警,表述得又如此感人?仅仅是记忆力好的缘故吗?不是。他记得这么好的原因,除了靠脑袋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是用自己的感情和心灵去记取,刻骨铭心,能不记牢吗?  相似文献   

4.
选择     
五位丈夫被问到同样一个问题;假设,你和母亲、妻子、儿子同乘一条船,这时船翻了,大家都掉进了水里,而你只能救起一个人来,你选择救谁? 这问题很老套,然而却的的确确很不好回答,于是—— 理智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儿子。因为他的年龄最小,今后的人生道路最长,最值得救。” 现实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妻子。因为母亲已经经历过人生,至于儿子——有妻子在,我们还会有新的孩子,还会是一个完整的家。” 聪明的丈夫说:“我会救儿子的母亲——至于是指我自己的母亲还是我儿子的母亲,你们去猜好了。”  相似文献   

5.
早恋,在我这里根本连问题都不是。在我看来,恋爱是人的一种正常感情活动,与生俱来,早也可能发生晚也可能发生,3岁的孩子还会爱上幼儿园女教师呢,并且拥有爱的能力难道是坏事情吗?难道要自己的孩子根本就不懂得爱,是一个傻子就好吗?这也许是我开通,也  相似文献   

6.
雷一吉 《老友》2013,(5):43-43
退休之后,为了打发寂寞、孤独的日子,我学起"爬格子"来了。图名吗?我原本就是平庸之辈,谁人知晓?图利吗?小小"豆腐块",能值几文?我图的是用勤笔伴勤读,来开创人生的"第二个春天"。我的写作动机,是想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作品中,聊以自娱,也想娱人。刊登了,笑一笑;未刊登,不计较。勤动笔,就得勤  相似文献   

7.
案例结束了忙碌的期末,兰兰终于放寒假啦!但回家没几天,她与父母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多,寒假快乐指数持续下跌。"唰——"上午十点半,母亲叫兰兰起床未果后,直接拉开了卧室窗帘,原本昏暗的房间顿时明亮起来。"都中午了还不起床?二十岁的人了,每天就知道睡觉、玩手机,也不知道做家务。"清梦被扰,兰兰有一肚子起床气:"寒假当然要多睡多玩了,还没到中午呢!"母亲更生气了:"你还是三岁小孩吗?我像你这么大时早就帮着大人做家务了,哪像你这么懒……"  相似文献   

8.
王玉兰 《社区》2013,(5):42
星期一早上刚一上班,办公室就涌进来了一群人。这些人都是辖区内的居民,有的跟我们还很熟。我很吃惊,问他们:"你们有什么事吗?"人群中有人说:"我们是来找社区为我们做主的。"这句话让我吃了一惊,到底是什么事呢?来社区上班已经几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集体来访的事件。  相似文献   

9.
开心屋     
比你还难看昨天,老同学阿峰来我家里做客。多年不见,我和阿峰都很激动,我们坐在客厅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天。闲聊中,阿峰对我说:"还记得吗?当年我为你介绍了好几个女朋友呢。"这句话被我老婆听到了,她快速从厨房走到客厅,追问阿峰:"你介绍的女朋友是谁?漂亮吗?"阿峰见她面露醋意,连忙说道:"不漂亮,不漂亮,比你还难看。"暗号有位大爷去银行取钱,保安走过来说道:"大爷,按号。"大爷问:"啥?"保安说:"按号。"  相似文献   

10.
14=陡发?     
打“的”,我坐司机边上,遇上红灯,前面一辆小轿车的尾巴近在眼前,我见那车的车牌尾数是68,笑说:“他这车牌挺值钱吧?”司机道:“您还不知道吗?如今已经不时兴花钱买数字啦!”我说:“是吗?不再认为168是‘一路发’了吗?遇上14什么,也不避讳了吗?”他说:“您怎么消息一点儿不灵啊!早被人破解啦!”我不明白,忙请教:“怎么个破解?”他笑说:“14,人家用音阶来唱,那不正好是‘陡’吗?‘一路发’虽然吉利,比起‘陡发’来,那不还是辛苦吗?所以,现在有的人喜欢14,比喜欢68还厉害哩!更有绝的啦,有的人把6唱成‘拉’,把8唱成‘高八度’的‘倒’,‘拉倒’,就是谈不成生意,什么也捞不着,有什么好的?当然啦,这么破  相似文献   

11.
“泥”语     
"泥"能说话,是不是很不可思议,不可理解?但我却觉得是那么的理所当然。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我对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总能听见它调皮的声音在我耳边萦绕。人的感情很奇怪,有时候我也相信有些事情是有宿命的。我出生在江西乐平,自小就对景德镇的陶瓷耳熟能详,一直就觉得陶瓷是大自然赋予给人类神奇的艺术品。这"泥"经过13...  相似文献   

12.
孝心无价     
《北方人》2007,(9)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相似文献   

13.
闻名吕梁的汉高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庄——圪针湾,村里有一位年近八旬的女共产党员。就是这位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们学习的榜样。老人的名字叫秦拖则,在她还不到10岁时,父亲就身患重病去世了。全家的生活难乎维继。无奈,母亲只好把秦拖则送到邻村圪针湾当了童养媳。13年后,再嫁的母亲也去世了。当时,她的继父心想:"我是个继父,这个前家女儿能孝敬我吗?  相似文献   

14.
春水 《华人时刊》2008,(7):22-26
"漫长的封建王朝能够存活那么久,真的是因为管理得当,集权合理吗?不是,我认为是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一个企业的长久发展,也需要与之匹配的企业文化。"——宇扬集团董事长杨军当一个生命已经降临的时候,再来考察他的意义,已经显出它的滞后性。企业报刊,这样一个生活在大众传媒之外的区域传播媒介,在经济发展迅猛的当今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很多人还拿它不当回事的时候,他给了很多人一个下马威;当很多人注视它的时候,它又显得那样神秘而捉摸不透。于是,有人问,一个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另一个人用摔企业报刊的方式告诉他:文化。  相似文献   

15.
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  相似文献   

16.
读者A:陈老师你好,我很喜欢你的画,包括早期的西藏组画,我是80年出生,较之您的所有作品,更喜欢你早期的作品。您能分析一下您作品的发展演变过程吗?是不是早期作品感情更饱满呢?陈丹青:这应该你帮我分析分析。我也想找人帮我看看画。我们三个人马上要到上海办  相似文献   

17.
在《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中,黑塞为什么要让歌尔德蒙离开修道院去追寻“生活之母”?不是原来已经有一个无所不能、完美无缺的理性圣父上帝了吗?这个理性上帝不是绝对的价值根源、指点迷津的向导吗?这只能说明,在黑塞看来,理性上帝并不完满,因此才需另有所求。小说本来拟名《歌尔德蒙走向慈母之路》,公开出版时才改成现名。书名虽然改了,主旨没变。书中很少涉及对理性上帝的询问,理性的缺陷在黑塞看来似乎已经显而易见,勿须再详加追究,他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探求新的价值根源,即寻找“母亲”。“母亲”是谁?这应是我们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武凡鸟 《新天地》2011,(2):20-21
一日,在一大型超市里购物,走到一个拐角,忽然看到,两位老人坐在一个玻璃幕墙围起来的咖啡吧里,边喝边聊,十分惬意。我想,自己要是到了老年能这么有风度吗?能这么雅致地生活吗?能这么有"范儿"吗?  相似文献   

19.
成语通     
石敦奇  函璞 《新少年》2021,(1):92-93
甲同学们都称你为"成语通",这说明你对成语一定很有研究。乙"有研究"不敢当,只能说略知一二。甲不瞒你说,我对到底什么样的词语才叫成语,还真有些糊里糊涂,你能毫不保留地给我讲一讲吗?乙当然可以。简单地说,成语就是长期约定俗成的、最精辟的短语。甲全都是四个字的吗?  相似文献   

20.
为母亲修眉     
《可乐》2008,(12)
吃完早餐,我开始整理大堆文件。这个琐碎的工作,让我心情烦躁。正当我按时间顺序将它们排列开来时,母亲进来了。"哦,你在忙啊?能帮我修下眉毛吗?"母亲手捏着我搁在梳妆台前的修眉刀,站在门前问。"没看到我在忙吗?"我没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