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惠恩举 《小康生活》1999,(11):43-44
驴是目前农村不可缺少的役畜,一头优良驴可卖1500~2000元,而且养驴卖肉也是农村致富的新门路。目前农村优良种驴缺乏,近亲交配严重。因此,引进优良种驴对本地驴进行杂交改良,提高本地驴的役用和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2.
鸭子过河     
从前,有个年轻人骑马到处游玩。有一天,他来到一条小河边,他想涉河而过,但看到河水流得很急,担心河水太深,马儿会被淹死。  相似文献   

3.
过河难题     
大壮带了一袋米,一只鸡,一只狗划船过河去姥姥家。但船很小,大壮每次只能带一样东西过河。大壮不在的时候,鸡要吃米,狗要咬鸡。怎样才能把它们都带过河而又相安无事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相似文献   

4.
汉昭帝平陵2号从葬坑发现驴骨,不排除驴作为帝后宠物的可能。这是最早的数量集中的驴进入中原社会生活的实体证据。大约战国时期,驴被中原人看作"奇畜",文献记录与考古发现可见片段迹象。关于"驴"的知识,汉初已在社会初步普及,然而"驴"的大量引入,应当是在汉武帝时代。汉简资料也可以提供西域人进献"驴"的相关信息。正是在此之后,驴逐步为中原人利用、养殖、繁育,成为北方应用十分普遍的畜种。《后汉书》屡见"乘驴车""驾驴车""驴车转运"的记载。《三国志》"诸葛子瑜之驴"的故事,则说明驴已经进入江南地方。平陵驴骨骼的发现,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动物考古的实证。驴作为交通动力自西北引入,也是交通史研究者应当关注的史实。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我国古代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宋政府的重视,它的牧驴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北方还相当普遍。宋代由于马政不昌,驴被广泛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交通运输、私人骑乘的重要工具,作为畜力还被广泛用于粮食加工业中。驴产品即驴肉、驴皮等在饮食业和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蠢驴和智驴     
蔡成 《可乐》2010,(9):35-35
一头驴在拉磨,眼前晃荡着一根鲜艳的胡萝卜。胡萝卜近在咫尺,驴向前跨一步,张嘴就咬,但胡萝卜同样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7.
古代诗人的创作中有大量咏马写驴的作品,诗人借马以写壮怀,借驴以抒逸情.咏马写驴反映的是中国文人们的两种价值追求和不同的审美心理.诗人借马展示的是一种英雄形象,借驴实现了一种诗人的造型,从而表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对"侠"和"儒"两种角色意识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驴岛和猪岛     
薛涌 《可乐》2011,(8):18-18
有两个小岛,一个驴岛,一个叫猪岛。驴岛的人非常勤劳,天天都在干活,生产了大量粮食,自己都不舍得吃,反而都存起来,运往猪岛,送给猪岛的人吃。  相似文献   

9.
从佳米驴多年来的数量分布、体型外貌、体尺体重、生产性能以及某些生物特性等方面分析了佳米驴现状,提出了保存和利用佳米驴遗传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过河》是约翰·高尔斯华绥最后一篇长篇小说,也是继《福尔赛世家》《现代喜剧》之后《尾声》三部曲的最后一篇。小说风格细腻柔婉,情节构思巧妙,生动刻画出了20世纪初英国女性身份认同的坎坷历程。在作品中,高尔斯华绥多次提到"河"这一意象,它象征着女性在社会、性别、文化的多次视域下,获得身份认同的渴望与现实之间无法逾越的距离;同时,这条"河"也暗含着希冀的彼岸,给了主人公"过河"的勇气。  相似文献   

11.
运用母题、类型比较方法,从比较古罗马小说《金驴记》和唐人传奇《板桥三娘子》人手,追溯“人变驴”故事类型的流变与发展,分析人变驴故事类型在东方和西方的不同文化背景,比较其异同。  相似文献   

12.
王金庄村位于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的核心区。 其唇齿相依的生态格局、人驴共作的生产方式及情感交织产生的共命运文化心态,构成了旱作梯田系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与村落生活样态。 毛驴是村庄农业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驴 - 花椒 - 石堰冶耦合结构是生产模式,驴文化则是村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旱作梯田系统全景式的反映。 村落日常生活中有关毛驴的牲口买卖、驯化教育、疾病医治、文化仪式等组成驴文化的形貌,塑造和延续着旱作梯田系统的存续与发展。 藉由驴文化,文章提出村落文化的发掘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有益于生态环境保护、农耕技艺留存与乡土社会永续。  相似文献   

13.
汉字"驴"最初用来指代英语中的动物"donkey"。随着其在语用环境中的使用与变化,"驴"的含义变得越来越丰富。它不再局限于字面意义,而是有了更为深刻的引申义,由此也衍生出了大量与"驴"相关的意在言外的习语。这些习语及其引申义的出现使"驴"文化更具生命力。中西方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的不同,"驴"文化也不同,因此在翻译与"驴"相关的习语时,了解其文化内涵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驴"文化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异同,对其相关习语的翻译提出了三种方法:直译法、意译法和套译法。  相似文献   

14.
"驴鸣"是魏晋风度的时代符号,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伤逝》中两则资料对"驴鸣"作了记载。通过考察"驴鸣"产生的多层原因可以从更深层面了解驴文化历史地位及其文化意蕴。概言之,驴鸣消弭了高雅与庸俗、荒诞滑稽与庄严尊贵的界限,经过魏晋名士的演绎,驴鸣成为表现名士风流的道具,成为放任性情、挑战权威的表征。  相似文献   

15.
六朝时代,一度被誉为风流蕴藉的华丽时代,士人们“玄远冷俊”、“高简瑰奇”的“做派”中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品格,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个体生命在演绎传统赋予的崇高意义的同时,又时时不忘消解生命价值的尊严,真实的荒诞与虚无的崇高有机统一,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士人们的精神层面中,这是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佳米驴生后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佳米驴是我国优良畜种之一,是目前乃至相当长的时期内陕北丘陵沟壑区农业的主要动力和有机肥料原源.其肉质鲜美,使役良好,在陕北及其他同类地区发展潜力极大.研究揭示佳米驴生长发育规律,是为更好地,科学地提高其经济效益.根据佳米驴生后生长发育的规律,重视其幼驴的培育,使其在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得以科学最佳的饲养管理,以提高其役用性能和产肉力.  相似文献   

17.
《〈祭驴文〉一首》考辨与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写卷S.1477号《<祭驴文>一首》堪称唐人俗文中的一篇佳作,此文语言通俗滑稽,妙语连珠,口语色彩极为浓郁,保存了许多当时的俗字、俗语词。从俗语言文字学的角度对此写卷作一些考辨,可了解唐代俗字、俗语词运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驴皮记》和《改邪归正的梅莫特》没有直接的情节联系。这两篇小说内在的关联在于共同探讨了人在欲望面前的各种因境:《驴皮记》揭示的是人离不开欲望,但生命和欲望却又成反比;《改邪归正的梅莫特》进一步深化了欲望问题,那就是即使欲望的实现不需要以生命为代价,无限度的欲望依然可怕,因为它将把人带入无尽的空虚。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的文学体裁描写人物异化为动物及其异化之后的生活遭际与精神风貌,这是欧洲文学的一大艺术传统。在表现人的异化处境的文学体裁中,小说当属执牛耳者;在小说中间,最早也最完整地表现人的异化处境的鸿篇巨制,则首推阿普列乌斯的《金驴记》。这部杰作在文学题材、创作技巧等方面对后世欧洲文学作品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在欧洲文学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的文学体裁描写人物异化为动物及其异化之后的生活遭际与精神风貌,这是欧洲文学的一大艺术传统。在表现人的异化处境的文学体裁中,小说当属执牛耳者;在小说中间,最早也最完整地表现人的异化处境的鸿篇巨制,则首推阿普列乌斯的《金驴记》。《金驴记》在题材与技巧等方面实现了对古希腊罗马文学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在欧洲文学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