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看来,社会风险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存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矛盾性体现,具体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失衡。同时,社会风险不仅是社会非均衡发展的外在表征,更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内在驱动。从本质上看,制度是调节社会有机体运行关系的集合以及对象化活动尺度的具体化,制度在协调和推动社会有机体发展的同时亦有其局限性,而这又是制度建设以促进社会有机体发展的动因所在,具体而言,包括社会有机体的耦合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等制度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2.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如果说,二战前时代主题是革命与解放,那么,战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平与发展则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这一主题在哲学上的反映,便是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作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者,列宁不仅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而且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且使之具体化,并阐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指出社会制度的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可能。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制高点。从这一理论高度看,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世界性潮流和发展趋势。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辨证关系及其历史过程,应在这一关系和过程中来思考我国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的现代化发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逻辑内涵以人的本质为逻辑起点,强调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性、发展变化性,是人的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人学理论的价值追求是人的价值,体现了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功能导向;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在全球现代化背景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确立的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立足马克思人学经典,重新梳理和再认识马克恩人学理论的逻辑内涵、路径与现代价值,对于推动人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自我发展系统。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关键,就是从社会系统内部而不是外部,从一般与特殊、层次与结构、自然与社会、客体与主体等不同维度,揭示出社会发展动力是多重要素构成的系统整体。 相似文献
7.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为社会基础并以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线索,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划分为三种社会形态,阐明了在人的不同发展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具体特征,揭示了人的发展在总体上呈现出自在、自在自为和自为的辩证发展过程。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人的发展状态,在新时代加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的逻辑对“资本”逻辑的不断超越,让所有人共享改革开放成果、过上美好幸福生活提供了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王洪胜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6):4-7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发展思想。他认为,社会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真正发挥人的潜能,充分体现人的价值,创造出具有全面素质和真正自由自觉的人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最高价值追求。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性集中体现在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的论述中。在《资本论》中,他在分析地租理论时明确地表达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需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认识,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去把握。客观上讲,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主体性特征的全面拓展。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由于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斗争哲学"的影响,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丰富内涵一直处于遮蔽状态.而发掘和阐扬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又成为时代和当今中国实践的迫切课题.如果将马克思关于"社会矛盾的同一性"、"社会有机体理论及其方法"、"人的需要和社会生产的全面性"、"对工业文明的深刻批判"、"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众化的社会人格"等"关键词"综合起来考虑,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轮廓便会逐渐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11.
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正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马克思生产理论面临新的挑战,有关精神生产的讨论成为新的理论热点。那么,精神生产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成立?精神生产在马克思总体生产中的地位如何?自由劳动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我们从马克思总体生产的思想出发,则可以为这些问题的解答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2.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赋予旅游业以共同富裕、公平福利、全民共享、个体关怀、全面发展等深刻意涵。面向“旅游人民性”的时代背景,乡村旅游发展应重构中国本土的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理念、关注乡村旅游智慧化转型中的个体数字鸿沟、完善低成本的乡村旅游消费体系、系统保护乡村旅游消费者权力、从“文化本真导向”转为“文化创生导向”、调和规模效益与个性化的乡村旅游服务。人民性是对中国特色乡村旅游业的价值取向、发展模式、结构优势的高度提炼,构成重要的价值基础、意义基础和精神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基本内涵分四个层次 ;人的解放与人的全面发展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开拓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15.
林伯海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首先,作者介定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概念,即是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门科学,接着指出了其内容的三个方面是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关于人在世界中的地位的理论和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其次,分析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三个基本方法是历史继承法、唯物辩证法、理性分战法.同时批判了众多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最后投出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民性”的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性概念在建国后一段时期曾被大量使用,但随之也引发了一些混乱和隐忧,有人担心过多提及人民性会模糊和冲淡阶级性,因此人民性很快被阶级性所取代.人民性在中国文论界悄然退出对当代文学的发言后,转而成为评价古代文学的一个术语.探究这种话语转变的深层原因对中国20世纪文学批评话语与意识形态表达机制的内在关联有启示.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既汲取了当代世界社会发展理论的精华,也为其贡献了崭新的内容,它强调任何一国的发展都与世界的发展相联系,都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的独特贡献。它对发展必须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发展必须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科技发展为杠杆的观点充实了许多新的内容,它将可持续发展推广到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人民性思想是在批判吸收多种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传统引起马克思对人和人类的关注;启蒙思想尤其是法国启蒙运动宣扬的人权与自由一度使青年马克思成为启蒙的追随者,开始进入探求人民性的实践领域;费尔巴哈帮助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进入现实的人;对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扬弃使得马克思在重新发现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中发现历史的真正主体——人民。马克思通过对上述思想资源的吸收转化书写出一幅人民至上的画卷,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找到一条实现人类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从社会有机体理论出发揭示社会发展是各种要素交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野阐述社会发展是人类全面生产构成的系统整体,从主客体相统一的高度论证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个内在的统一整体,不仅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而且全面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本质。基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应以人为本,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坚持整体推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本质是丰富的、多层次的,是在人的需要、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通过劳动实践历史地实现其需要、发挥其能力和表现其个性的人的"全面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并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所占有构成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丰富内涵.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为人占有和利用、全面发展的教育、多方面的交往和实践则构成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