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通过对语法化中语义主观化的探析,认为主观化与语法化密切相关,是语法化的重要机制和语义特征。语义主观化表现在意义从外在的描写转移到内在的评估、扩展到语篇和元语言用法以及说话人的判断内容不断介入。指出意义主观化现象的出现是人类认知和语言使用交际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知和语用推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语言主观性问题主要涉及言语交际时说话人的态度等主观因素.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强化副词逐渐成为关注内涵主观性方面学者的焦点,原因是该类副词在使用时往往关联人的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强化副词的主观化路径,尝试总结该词类由一般性副词到具备内在主观性的演化过程,从而揭示其对语言使用者——人的主观因素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角度看语言的表情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客观地表达命题式的思想,还表达言语主体即说话人的观点、感情和态度,因此语言具有表情功能。语言的表情功能是语言主观性、主观化的具体表现。本文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从认知角度重点探讨了语言的主观性与主观化,并分析了主观性、主观化的心理认知机制(视角、说话人的情/移情、认识程度)及动因(语用推理和语境顺应)。  相似文献   

6.
"好歹"是由表反义关系的形容词"好"和"歹"通过经常连用而逐步凝固成词的.根据功能的不同,"好歹"可分为名词和副词两类.名词"好歹"的形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通过其中一个成分语义的失落,形成偏义复合词;另一条则是通过转喻,代指事件或情况的结果.其中后者的语法化程度高于前者.副词"好歹"既可表时间,也可表语气.从认知角度看,概念结构的隐喻是时间副词"好歹"产生的根本机制,而转喻则是语气副词"好歹"形成的内在动因.语气副词"好歹"的主观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歹"出现的语言环境有了变化,二是"好歹"的句法位置变得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7.
8.
认知是大脑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与经验的结果,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文学认知功能是指文学作品的理解需要读者认知和经验的参与,而且需要读者与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世界发生互动,从而理解了文本,深化、扩展了读者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和经验。文章阐述了文学认知功能中的隐喻认知功能,读者在文学阅读中理解隐喻时利用了头脑中有关的世界知识和经验,同时读者对隐喻的理解深化了自身知识和经验并形成概念、进一步完善了自己对隐喻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无厘头语言,作为一种非常规性的语言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语言非范畴化理论,对无厘头语言非范畴化的工作机制进行研究,揭示该语言形式背后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机制,及其在语义、句法、语体、叙事结构诸方面表现出的语言结构非范畴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现代隐喻认知观认为,隐喻本身是一种语言现象的客体事实,同时又是某种认知现象和思维方式的存在特质。作为一种概念体系,隐喻意义的建构是人类语言发展、交流的根本,但隐喻意义的理解和认知并非瞬间、片刻的随意假想和猜测,而是从人类认知语境的视角出发,完成内心所创造的一种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折射反映过程。从认知语境的视角来看,隐喻理解的认知过程首先是对隐喻参数的识别,然后再明确说话人、听话人双方都互明的认知语境,最后才能达成隐喻意义的建构,完成隐喻意义的推导。  相似文献   

11.
"输入假说"认为,语言习得是一种下意识行为,过分强调语言输入的重要性,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以及语言输出对语言习得的作用.对此,文章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从语言认知的角度加以论述.笔者认为:在语言学习的认知过程中,语言认知与人的意识是不可分开的,语言的习得是学习者主体与环境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他们积极主动加工输入信息、建构意义的过程.文章指出:有输入未必一定就有输出.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输入假说中的某些观点对我国外语的教学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输入假说"认为,语言习得是一种下意识行为,过分强调语言输入的重要性,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以及语言输出对语言习得的作用。对此,文章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从语言认知的角度加以论述。笔者认为:在语言学习的认知过程中,语言认知与人的意识是不可分开的,语言的习得是学习者主体与环境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他们积极主动加工输入信息、建构意义的过程。文章指出:有输入未必一定就有输出。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输入假说中的某些观点对我国外语的教学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言认知的哲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认知是哲学和语言学研究的共同课题。哲学上的客观主义、经验主义以及体验哲学极大地影响了语言认知研究。对语言认知的理解也从语言符号独立于身体,发展到语言符号通过认知与身体联系在一起,直至体验哲学所倡导的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性和思维的隐喻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关联理论为背景,介绍了关联理论的三个重要组成要素,即认知语境、明示-推理模式和最佳关联,并分别以这三个要素为侧重点,从认知角度出发,分析了隐喻话语是如何在认知语境中通过明示-推理过程找到最佳关联的.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网络交际语言,因其鲜明的独特性而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本文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从语言变体、言语社区及语言变异的社会原因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文章指出,在由互联网构建的虚拟言语社区内,网络语言是一种语言变体,然后分析了网络语言变异的社会原因及对网络语言应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海洋神话反映了先民与海洋的亲密关系。从海洋形成神话、蓬莱传说到精卫故事,先民的海洋认知经历了想像、诠释、探求和征服的过程。在一定程度匕,与其说海洋是人类活动的对象化客体,不如说它是见证^类成长的重要参照物。先民了解和认识海洋的过程,也是逐步确立生存主体意识、不断发现自我价值、验证自身本质力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新闻英语的翻译既体现了一般的翻译过程,即理解与表达,也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此认知过程包括初步理解过程,即词汇、句子的初步理解,又包含对文章主题、语境的识别.在新闻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即个体认知能力、语言水平、社会文化环境,会导致翻译偏差.所以译者需要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即对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并且还需提高对新闻各个领域专业词汇的敏感度,增加对各种社会文化环境的了解.这样才能减少翻译出现错误,使译文更准确.  相似文献   

18.
心理认知视界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心理认知规律,鉴于大学英语词汇习得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分析了心理因素的复杂性与词汇习得的特殊性、规律性以及存在于个体中的隐性因素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所产生的影响,旨在更有效地进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19.
李飞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2):64-66
从文化的角度对模糊语言的翻译进行研究,分析了翻译、模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引起英汉模糊语言之间差异的文化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对文化模糊语言的翻译进行了尝试性的处理,从模糊语文化涵义是否一致的角度入手提出了保留源语文化色彩、舍去源语文化色彩和加入译语文化色彩的翻译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