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流动性陷阱限制了中央银行利率工具的使用并极易诱发严重的经济金融问题.探讨流动性陷阱产生机理的一种新解释,提出如果货币当局长期执行以泰勒规则为代表的反通胀战略以稳定真实利率的货币政策,通胀预期的变动会对通货膨胀产生超调,形成爆炸性路径,最终名义利率降到流动性陷阱水平.根据这种产生机理提出着眼于真实经济的逃离流动性陷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1 996年我国经济“软着陆”及 1 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 ,针对国内外有效需求不足的局势 ,为了实现我国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 ,我国政府几年来一直实施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诚然 ,“双松”政策的有效配合 ,保证了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在某些领域甚至还出现经济过热现象 ,但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 ,几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运作的结果并未走出凯恩斯提出的“流动性陷阱”局面。本文从这个现象出发 ,分析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走出该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实证研究,认为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是比较有效的,不存在流动性陷阱问题.  相似文献   

4.
伪劣商品和垄断价格的"市场陷阱",抑制市场有效需求,造成无效供给,阻滞出口,引发进口,是我国社会产品结构性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打假"应从产业结构调整,解决需求瓶颈的战略高度把握,标本兼治,内外兼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释中国股票市场出现的“不流动性溢价”现象,根据金融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所有承担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风险厌恶投资者都要求获得超额的收益。假定收益—风险时间序列服从某个包含流动性补偿的GARCH-M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理论假设合理,即:股票的超额回报包含不流动性补偿,预期的不流动性与未来市场超额回报正相关,而未预期的不流动性与当期的市场超额回报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社会学学理来看,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促进社会的"价值理念"、"规则体系"和"互动行为方式"三个构成要素之间实现整合.因此,社会学应研究的内容是如何使"体现公平正义本质要求的‘价值理念'"有效形成"规则体系"中"更加民主、更加公正、更加正义的社会政策和制度安排".三个构成要素的整合,是通过"权衡有效的手段"、"权衡预期的结果",从而不断达成和谐社会的一个个"具体目标"来实现的.三个构成要素实现整合的过程将沿着"自上而下的政府计划"和"自下而上的公众追求公平、正义"两种路径展开,将呈现出三种"构建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必须选择"政府--公众互动"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7.
面对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的严峻局面,从1997年起我国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松动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民间需求仍然启而不动。经济主体的预期及其反应是影响经济政策运用效果的最直接因素,而追根溯源,制度又是预期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只有从根本上完善相关制度,改善宏观经济运行的大环境,才能稳定公众预期,使宏观经济政策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间需求为何启而不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的严峻局面 ,从 1997年起我国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松动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民间需求仍然启而不动。经济主体的预期及其反应是影响经济政策运用效果的最直接因素 ,而追根溯源 ,制度又是预期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 ,只有从根本上完善相关制度 ,改善宏观经济运行的大环境 ,才能稳定公众预期 ,使宏观经济政策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9.
"适度人口"的分野与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适度人口"分野为宗旨各异、观点和立论对立的两大流派."经济适度人口"的宗旨是追求"最大收益",立论基础是"需求创造供给"和技术替代,通过人口的适度增长、"有效需求"的保持和对资源限制的克服,使经济不受限制地增长而达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但有限性却无疑会摧毁她的根基;"环境适度人口"的宗旨是追求人口与环境的均衡,立论基础是有限性和"供给决定需求",通过"双零增长"把人口和经济规模控制在自然的限度之内,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人类主导的人口与环境均衡对生物的灾难性和人类的危机性,则使其对均衡的追求面临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0.
古玩收藏里这"陷阱"二字颇有讲究,在我的视野中至少就存在两种:一是"盖着盖儿"的,陷阱上边做好了各种伪装.能掉进这个坑儿里的,大多还得是有点儿本事的人,您要真是个捧槌还不够跳这个坑儿的资格.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从小说《周渔的喊叫》到电影《周渔的火车》,我们应从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化的不同受众,以及文字和图象媒介产生的不同艺术形式来阐释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15.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6.
"是"与"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语言表达"命题"或判断时,无论使用系词与否,无论使用何种起系词作用的句式,都摆脱不了先验的x=/()γ思维结构.无论在何种语言中,系词本身都没有独立的语义,只起连接主词和谓词的符号作用;而"在"或"存在"却具有独立的语义,甚至能单独构成句子的谓语.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即便在印欧语中,"是"与"在"在语义上也没有必然联系.希腊语ousia一词的语义与其说是从einai一词抽象得来的,毋宁说是借着einai从x=/()γ实验思维结构中抽象得来的.einai并没有为这种抽象提供确切的语义,而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符号.人类语言发展趋势是清晰化和准确化,故而汉语不应像某些学者所主张的那样逆势而行,把"存在"、"在"和"有"等语义移植到一个本无这些词义的"是"字里.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8.
庄子之"道"重在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然而,"道"又难以言说.故庄子以"技"论"道",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使人更易悟"道".庄子本无心于艺术,可是这些故事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追求"虚静"的审美心胸.二是在写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上强调天人、合道艺,以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  相似文献   

19.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