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 ,他毕生致力于普及和发展各族人民的教育事业。 2 0世纪 2 0年代 ,他将有关平民教育的理论推广到内蒙古 ,对促进内蒙古普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晏阳初(1890-1990),原名兴复,字阳初,四川巴中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乡村建设运动的倡导者。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晏阳初就在法国战地服务中心的华工中开展了识字教育活动。20世纪20年代,晏阳初及其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简称平教会)的同仁选定河北定县为实验区,推行平民教育实践,他综合自己的经验性体察与李景汉主持的定县调查的结果,提出了以“除文盲,作新民”为宗旨,以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为内容,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教育连环实施,融教育与生活改造、社会改造为一体的平民教育体系,并将之付诸实践,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50年代以后,晏阳初又将平民教育的成功经验推向世界,致力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乡村改造事业,他的足迹遍布亚、非、拉各大洲的40多个国家,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由于晏阳初在平民教育事业上的卓越贡献,他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世界公民”、“向愚昧贫穷开火的斗士”。1943年5月,晏阳初和爱因斯坦、杜威、莱特等著名科学家和学者一起,被西半球各国数百所高等学术机构评为“当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称号。1955年被美国《展望》杂志评选为“当前世界最重要百名人物之一”,他也...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于10月18日下午在我院学术厅举行,全院师生、南充地区教委、南充教育学院、南充地区教科所应邀代表共250多人出席了纪念大会.陶行知先生早年矢志改革教育,“五四”运动后积极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运动,创办了师范学校和平民教育会。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追随中国共产党,投身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在党的支持和帮助下,创办了重庆育才学校、社会大学,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他出访欧、美、亚、非2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人民外交,宣传抗日救国,介绍中国大众教育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又立即投身反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提出了比较全面的素质教育思想,今天看来,这些思想仍然具有重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1 陶行知的“现代化”教育观 1935年1月,陶行知率先提出“中国现代化”的命题,成为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陶行知认为,“中国现代化”的要义包括整个民族的现代化、整个生活的现代化、整个寿命的现代化,从而实现生活教育的现代化。整个寿  相似文献   

5.
研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的普及平民教育思想中的用穷办法普及穷地方的教育,普及平民教育需要强迫手段,平民教育要以生活教育为中心内容,对在我国当今普及义务教育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乡村教育情怀是以陶行知为核心、以其弟子为代表的致力于乡村改造的教师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特质,具有教育救国的政治抱负、乡村改造的教育信仰和心系农民的平民情感等内涵表征。这种乡村教育情怀是在“知—情—行”的实践逻辑中被蕴育与升华的。知,即以乡村改造为己任的具身认知;情,即回馈乡土的情感共鸣;行,即全域拓展乡村教育实践。乡村教育情怀既是陶行知等人进行乡村教育改造的动力与内驱力,亦是他们在改造乡村的教育实践中蕴育而出的强烈的教育情感。改造乡村的教育实践既是陶行知等人将强烈的乡村教育情感付诸行动的体现,也是他们将这种情怀不断升华的途径。通过分析与思考陶行知乡村教育情怀的内涵与实践价值,探析出其在培育新时代教师乡村教育情怀方面的现实意义,即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政治关心为底色、以乡土情感为支撑、以知行合一为途径来培养教师乡村教育情怀。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平民教育派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平民教育派对中国出路的探索周春燕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国难深重的旧中国,一切旨在“重造国民”的平民教育运动曾风行一时。当时一批既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又富有传统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纷纷走出故纸堆,从斗室书斋来到偏远农村,欲从改造农民、建设农村入...  相似文献   

8.
当代社区建设大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凡  孟谦 《社区》2005,(23):6-6,8,10,12-14,16-18,20,22-26,28
我国的社区建设运动最早是20世纪初期开始的,受国际上一些农业国家的“民众教育”与“乡村建设”等民间自发的社会改良运动影响:1924年晏阳初先生在河北定县推行了平民教育;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江苏南京创办了晓庄学校及其后来在江苏各地创办的乡村师范学校;1929年梁漱溟先生创建的河南村治学院及其后来在江苏、山东邹平县推行的乡村建设运动都是中国社区建设的先行之举。30年代初,吴文藻等将社区概念引入中国的社会学研究,社区研究随即成为中国社会学的主流。1952年院系调整取消社会学后,社区以及社区发展也就不再被提及,使中国在其后几十年…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属于新民主主义教育范畴,还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这是多年来在评价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争论问题.在一九四六年八月十一日延安陶行知先生追悼会上,陆定一同志代表中共中央所致的哀词中,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曾作过这样的结论:“陶先生的这种教育思想,正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思想,正是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思想.”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三年在批判电影《武训传》时,有的文章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又作了这样的评价:“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不属于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甚至说“他的教育思想就是杜威的实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一九五七年至一九五八年在《安徽史学通讯》等刊物上,对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否是实用主义思想体系进行过讨论,后来未能深入下去.一九八○年以来,《教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在其“生活教育”理论和丰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即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与时间。基于对当今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超前教育”和“超载教育”现象的思考,结合“六大解放”教育思想的启示,提出幼儿教育“减负”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实践教育思想的表现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重视社会实践教育是其全部教育思想的精华。深入分析和探讨陶行知先生的实践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特别是顺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无疑将具有十分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座右铭,这“一大事”便是普及教育。他在《普及教育运动小史》中这样写道:“我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倡乡村教育,有时提倡劳苦大众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喜欢翻新花样,其实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个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有机会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①为普及人民的教育,他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度外,四处奔走呼号,身体力行,将自己的整个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他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原名文浚,早年信奉五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曾改名知行,后从实践中感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遂又更名行知。作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字原已家喻户晓,作为平民文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陶行知的见解与建树,恐尚鲜为人知。本文拟就此略申鄙见,以抛砖引玉,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史上,平民教育的空气曾经在本世纪上半叶布满全国,风靡一时,成为一种运动。它所选择的强国之路即是通过对平民大众的文化知识和生计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思想素质和觉悟,使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推进到今天,“教育救国”、“教育强国”和“教育立国”这一平民教育运动的主题仍然闪炼着诱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1991—194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和大众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救国事业、民主事业和教育事业,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尤其巨大.今天,我们学习陶行知,除了认真、全面、科学地整理、研究、总结他的“生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外,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就是大兴陶风、继承和发扬陶行知精神.学习他一生“追求真理做真人”的精神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不断进步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用陶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追求真理做真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批评各种传统教育、洋化教育的结果,是与他的中国教育改造思想相互作用的结果。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格格不入,形成了尖锐的冲突。以程朱理学为例,程朱理学鼓吹存天理灭人欲;只讲教学,不讲做,更不讲教学做合一;只讲学校,不讲社会;只讲教育,不讲生活。在中国“理欲之辩”各家中,戴震以“节欲”和“理在物中”反对程朱的“存理灭欲”,陶行知很赞赏戴震的观点,他说“我们还得与戴东原先生的主张打一打通”。陶行知反对程朱的“灭欲”,丰富和补充了戴震的“节欲”,提出了“遂民之欲”。这个思想是对“理欲之辩”的发展,具有“民本”的思想特征,体现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伟大的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他怀着“人民第一”、“教育为公”、“甘当骆驼”的献身精神,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既反对“沿袭陈法”的传统教育,又反对“仪型他国”的洋化教育,在长期的教育实践、研究和创造中,总结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育思想体系。本文仅就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包括德育的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曾留学美国,师承杜威。他在对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做中学”的教育思想进行继承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提出了一系列立足于中国实际的教育观念,并将其一一付诸实践。陶行知对于杜威教育思想“中国化”的改造及其实践,不仅对近代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同时,陶行知“中国化改造”后的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子首创平民教育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子作为时代的“产儿”、“弃儿”和“弄潮儿”这种复杂的“三位一体”的人格出发,阐明了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的内在和外在根据。孔子从小受鲁文化的熏陶,奠定了其坚实的文化基础;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孔子开创平民教育提供了物质和社会基础;私学的兴起为孔子开创平民教育找到了恰当的办学形式;而孔子的仁学思想,则是孔子开创平民教育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教师的地位、作用和师德修养.他在《古庙敲钟录》这部教育小说中精辟地指出:“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陶先生还指出:“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之自重.”被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是一位行以求知知更行的实干家.又是一位遍览已知求未知的思想家,具有崇高的人格和师德修养.在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我们首先要弘扬陶行知的这种崇高的师德.具体说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