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达 《中州学刊》2004,(5):139-141
中越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关系及越南长期使用汉字,使汉文化对越南的语言文字、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乃至宗教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汉文化与越南文化之间客观地存在着必然的历史关联,越南文化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既吸收、保存了汉文化的精华,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古代中国儒学传入越南的时间今已不可确考。汉武以降,儒学不断传入越南。越南陈朝时期,儒学也有较大发展。黎朝时期,统治阶级大兴儒学。阮秉谦的思想糅合了儒家学说和老庄思想。黎贵被称为越南的"王安石",在哲学上接受中国宋儒的理气说的影响,在政治上受儒家民本和老庄思想的影响。阮朝时期,越南在思想上偏重于提倡儒学。此时,越南文人学士不仅继续学习中国的儒学,而且研究儒学也较历朝大有进展。越南华侨在传播发展儒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媒介塑造文化,其中又以文字为甚。汉字在实现对口语的视觉再现时走了一条言文分离的道路,这对汉语文化的品格塑造至为关键,汉字对汉语文化的影响可从字象思维、汉字崇拜、重文轻言等思维习惯、文化态度和交往习惯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化时代,汉字的现代化书写已逐步取代传统的纸+笔形式,这种现代化的书写形式却给汉字、汉语词汇以及语文教学都带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形成是有过程的。作为东方文化特征之一的“汉字” ,在东亚大文化系统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汉字的传入和使用 ,改变了东亚各国无文字的历史 ,使深层次文化交流得以进行 ,并逐渐形成以中国儒学思想为核心、汉字为重要特征之一的“东亚汉字文化圈”。  相似文献   

6.
越南对华裔的汉字教学一直以来侧重内隐模式而忽视汉字内在规则的传授。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汉字本身所富有的隐性规则和知识,忽略了汉字是形、音、义三结合的文字特点。对越南华裔学生而言,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应该协同发展。在汉字字形的各种知识中,笔画、笔顺知识难度低,部件、独体字、合体字、形似字等知识则难度相对较高。因此,对低难度知识,教师可采取外显-内隐-外显的教学顺序;而对难度高、内容复杂的知识,则可采取内隐-外显-内隐的教学顺序。外显教学的策略主要是注重规则的讲解,内隐教学的策略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字感,关键是培养汉字内部细节的字感。知识的外显教学可通过直接讲解、对比归纳、图片呈现等方式把字形规则凸显出来;内隐教学则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游戏把汉字的外显知识加以内化和储存。  相似文献   

7.
西方实证史学包括以兰克及其学生为代表的兰克史学和以巴克尔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史学。其东传的实证史学著作主要包括巴克尔《英国文明史》、伯伦汉《史学研究法》、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史学原论》等 ,这些著作中所体现出的近代“科学的”、实证的理论和方法 ,对转型中的中国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中国现代史学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汉字识别经历两个阶段:视觉对汉字形体信息整合阶段,形体信息与语义、语音、语法等不同信息凝合阶段。影响汉字识别的形体因素有来自构形的、有来自形体复现频次的、有来自编排方式的等多种。媒介物的汉字编排应根据传播内容及受众情况,遵循优化选择的原则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10.
李未醉 《兰州学刊》2006,(9):66-67,28
朱熹是著名的理学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他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诠释等方面都卓有建树。朱熹文学思想流传到越南,对越南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展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是一个文明传统悠久深厚的国度,又是一个广土众民的国度,其文化的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均呈现婀娜多姿的状貌,因而切忌作简单化的描述与概括。要想获得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必须纠正空泛、粗疏的学风,多做具体分析和实证研究,方能为综合与抽象提供坚实的基础。而此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对中国文化加以分区考析。  相似文献   

13.
谭世宝 《文史哲》2006,(6):28-34
我们剥除有关苍颉造字传说的层累堆积,论证《荀子》记述之苍颉造字不可能早于尧舜时代。我们认为,“刑名从商”是指象形字及形声字等必须遵从商文字,否定将其释为刑法之名从商;苍颉文字不是原始社会漫长而分散的符号创作的累积,而是一个或几个天才人物为殷朝政治需要而独创的一个文字系统;苍颉文字就是殷商文字,故也就是汉字的始祖。我们考证“苍颉”为殷始祖契的别名,“契”与“颉”本为同音异写,“苍颉”亦即“商契”。我们否定胡适等对《荀子》文字的“约定俗成”的误解。其实书契的本义就是王者制定之国法大约。  相似文献   

14.
尉万传  周健 《社会科学》2004,(2):117-123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 ,国人对汉字的崇拜情结由来已久、无所不在 ,它具体表现为造字传说、谶语、符咒、拆字、避讳、文字狱、人地命名、类图腾崇拜、书法等多种形式。这种情结首先源于初民的万物有灵信仰和图腾崇拜 ,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们“经世致用”的传统文化心态、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以及汉字本身的特点等也都是形成这种情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社会影响力也有很大提高,但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还不适应。保险是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高等院校学校加强保险教育,普及保险知识,培养造就具有较强保险意识的现代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保险教育可从保险专业建设,保险教育普及形式、师资力量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表明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统一性基本原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得到进一步体现。本文认为从马克思主义这一原理出发,深入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我们会看到经济全球化既有统一性、共同性,又有特殊性、差异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统一性原理与世界历史发展理论是观察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的重要指南。只要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利用机遇,应对挑战,我们就能顺利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前 ,中国农村先后推行了三次土地制度变革 ,最终使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成为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通过审视这一系列改革 ,我们的结论是 :(1 )三次土地制度变革是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作出的战略选择 ;(2 )发展农村经济 ,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是土地制度变革的根本目标 ;(3 )产权制度变革是土地制度变革的核心 ;(4 )土地制度变革有成就 ,也有失误 ;(5 )无论什么时候 ,都要保护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在日本经历了脱落、遗失、添补的发展过程,期间融合日本文化、风俗习惯形成了一个更符合日本文化传统的七夕节。在文化的吸收、演变、融合中,日本人着眼于保留本国的主要制度及价值标准,从而使日本的七夕文化不仅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记,而且让以仙台为主的多个日本城市走出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的七夕文化之所以在日本得以传播和传承,与日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中国七夕文化的认同和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原始刻划符号与中国文字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止 2 0 0 1年 ,全国已有 98处原始文化遗址出土刻划符号。就地域分布来看 ,绝大多数遗址分布在黄河流域。从刻划符号的类型看 ,可以分为几何形符号和象形符号两类。黄河流域以河南为界 ,长江流域以安徽为界 ,往西盛行几何形符号 ,迄今未见象形符号 ;以东既有几何形符号 ,又有象形符号。几何形符号一般刻划在日常饮食用具上 ,象形符号多见于一些特殊器物。一般情况下 ,一个器物上仅刻划一个符号 ,但也有刻划 3个以上符号的例子。从 98个遗址出土的原始刻划符号中 ,可以勾勒出中国文字发生的三个步骤。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 ,中国文字的起源、形成 ,是在长江、特别是在黄河流域的下游地区完成的。到龙山文化时期 ,文字已经形成。不过 ,这时各地的文字仍有很大的差异。随着夏商周势力的拓展 ,文字书写风格才渐趋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字的笔画与结构是象化的,汉字的五种基本笔画就是从大自然和人本身的形象中象化而来。汉字字义的象化表现为:静则为象,动则为词。这是汉字有别于其他文字的显著特点。中国文字始终未能跟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那样发展成为拼音文字,主要在于中国人的象化思维与象化的文字相互适应,相互作用,并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