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伯斯比尔曾经指出:“法兰西革命是第一次建立在人权理论和正义原则基础上的革命”,“这场革命,导师是卢梭”。罗伯斯比尔对卢梭的崇高评价,是并无夸张的。如果说,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以自由思想作为它的理论依据的话,那末,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则以平等思想作为它的主要理论旗帜。无疑,这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的一次重大发展。卢梭的主要历史功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在“平等要求的资产阶级方面是由卢梭首先明确地阐述的”。卢梭平等思想的提出,为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和原则奠定了主要基础,卢梭主义也因而成为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1 青年马克思曾对法国革命进行过虽然零散然而却十分精湛和深刻的研究。可以断言,对法国革命的研究是影响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马克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法国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另一方面也尖锐地指出了法国革命的内在矛盾性:即私有制同资产阶级政治原则的矛盾。法国革命之宣布和肯定私有制,就是将其从中世纪封建侵扰和束缚下解放出来,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在启蒙思想家那里,在大革命时代的革命家那里,私有制同代议政治是完全一致的。他们或者没有察觉到,或者想要回避和消弥二者的矛盾。安际上,这一矛盾正是构成法国革命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因。事情的典型例子正如马克思在评论雅各宾专政时所指出的:“罗伯斯比尔,圣茹斯特和他们的党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他们混淆了真正的奴隶制为基础的古代实在论民主共和国和以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论及法国大革命的典型性和彻底性时指出:它“粉碎了封建制度,建立了纯粹的资产阶级统治,这种统治所具有的典型性是欧洲任何其它国家所没有的。而奋起向上的无产阶级反对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斗争在这里也以其他各国所没有的尖锐形式表现出来。”“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的第三次起义,然而这也是第一次完全抛开了宗教外衣,并在毫不掩饰的政治战线上作战,这也是第一次真正把斗争进行到底,直到交战的一方即贵族被消灭而另一方即资产阶级获得完全胜利。”在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同人民群众结成联盟,公开在政治战线上作战,革命不断沿着上升路线发展,在  相似文献   

4.
法国大革命中的俱乐部的产生是革命深入人心的结果。它不仅是大革命的重要政治支柱,也是大革命的中枢和参谋部;俱乐部不仅为大革命培养和造就了许多优秀人才,它又是大革命领袖成长的摇篮。俱乐部的分化,既反映着革命派别的分化,又反映着革命进程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一次革命。革命高举自由、平等的旗帜,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镇压了国王和贵族。“革命阶级实行的这种政策不能不从根本上动摇整个落后的、专制的、沙皇的、君主的,半封建的欧洲”。这次大革命与沙皇俄国的关系究竟如何?它对沙皇俄国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对沙皇俄国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主要表现在:(一)法国启蒙思想和革命原则之传入俄国,启迪了俄国先进人士的头脑,成为俄国反  相似文献   

6.
圣西门论法国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西门的法国革命论认为,法国革命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和演变的结果,尤其是欧洲自中世纪以来实业力量的成长与封建神学体系矛盾发展的结果,因而是合乎历史规律的、必然的。但是,由于作为"中间阶级"的法学家和形而上学家操纵和指挥革命,这场革命成了"资产阶级"的而非"实业家"的革命。从而背离了法国革命的宗旨,使革命逸出了常轨,因而法国革命的实际成果非常有限。尽管如此,法国革命开创了一个普遍革命的新时代,从而为实业社会开辟了道路。近代社会是实业社会,实业家应该不失时机地占领政治舞台,通过与王权的结盟和平地进行社会改造,以建立实业社会,这既是法国革命合乎逻辑的解决,也是它的归宿。  相似文献   

7.
法国大革命的研究亟待在更广阔的反思领域取得新进展。比较政治学视域中的法国大革命,创造了一种崭新的“事件”文化,即期望通过政治革命实现被统治阶级自身解放的革命逻辑,为后来的社会主义者提供了一种将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不同的思想情境中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的方案,进而催生了思想史上性质迥异的两类社会革命形式:和平改良与暴力革命,前者是19世纪英国社会主义观念政治的主流,后者是马克思解放政治的根本。从两种社会革命形式的当代变迁路径来看,比较政治学视域中的法国大革命凸显了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8.
人民群众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动力,法国农民在大革命的前夕和革命初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他们在革命后期往往公开抵制革命,提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要求,给革命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农民只能在反封建大军中扮演一个配角。法国大革命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城市平民。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资产阶级爱国主义发端于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本文拟就大革命时期爱国主义的思想渊源、基本特点、革命实践以及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作一论述,以求丰富对这场革命的认识,并加深对爱国主义理论的研究。一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起源于被革命党人奉为“圣经”的卢梭的思想。爱国主义作为对自己祖国价值的一种认识、意向,所反映的是人们与祖国之间的一种内在关系。因此,祖国作为爱国主义的对象,不可能是一个空洞和抽象的概念。卢梭对祖国形态的表述就十分强调其政治含义。他给祖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组成祖…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所能有的价值命题中,用“革命 一词来概括中国二十世纪文艺的内在律动与演进状态,应该说是比较恰切的。 “革命”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语境,它是风云激荡,气象万千的二十世纪中国社会进程的主旋律。尽管“假洋鬼子”式的革命与阿Q式的革命不同,尽管“高老太爷”们眼中的革命与高觉慧们所渴望的革命有着本质的差异。但“革命”无疑是二十世纪中国人的观念中,黑白对立、泾渭分明的价值尺度,是二十世纪最鲜亮的精神语汇。  相似文献   

11.
“保守主义”是近现代西方主要思想之一。在启蒙运动的兴起以及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社会思潮涌动,“保守主义”应运而生。它的表现有多种形式,但是它的主要思想是维护社会现状和历史传统。柏克作为“保守主义”的奠基者,将其学说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而他所著的《法国革命论》正是对其理论的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12.
居于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运动中心的法国革命,是一八三○年“七月革命”的继续。它的任务在于推翻金融贵族的独占统治,实现民主改革,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道路。在这场革命的大风大浪里,已经形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的法国工人阶级,不仅是推翻“七月王朝”的主力军,而且在资产阶级逼迫下,展开了消灭资产阶级制度的伟大战斗。本文试图对法国工人阶级这段探索自身解放的斗争历程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13.
启蒙运动诞生的18世纪是一个理性当道的时代,当以伏尔泰为首的启蒙学者为科学和理性高唱凯歌时,卢梭却从人性论的角度提出了"高扬情感"的浪漫主义口号。"情感"而非理性,是贯穿卢梭思想始终的现实坐标,他不仅将"情感"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更将其作为个人生活的理念及原则,以其浪漫不羁的文风,在欧洲文坛掀起了一场情感革命,并以独树一帜的姿态开启了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全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安德烈.马尔罗是法国20世纪上半期的重要作家。他的写作生涯分为小说创作和艺术史论著两部分,而奠定他在法国文坛地位的则是他的6部小说。由于他年青时在东方的冒险经历,他的3部小说都以东方革命,特别是以中国革命为题材。其小说对当代人的状况、人的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哲理思考。马尔罗是较早提出“荒诞”观点的法国作家,他对荒诞主题的独特表现手法对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和现代派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89年3月18日——21日在我校举行了由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和复旦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的“法国大革命两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有巴黎第一大学法国革命史研究所所长米·佛维尔、巴黎高师副院长巴斯蒂夫人、巴黎第八大学教授勒贝利乌夫人、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福斯特、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柴田三千雄等15位外国学者。与会的中国学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复三、北京大学教授张芝联等50余人。共收到中外学者的论文50余篇。在开幕大会上,由赵复三研究员和米·佛维尔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法国大革命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和《大革命二百周年前夕的法国革命史学》的主题报告。赵复三认为,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我们不能不思索的是:法国大革命对现代中国的影响以及它所树立的价值在今天的意义。现代中国从二十世纪初至今的不平凡的九十年里,几个重大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俄国革命民粹派运动前期史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革命民粹派是十九世纪中叶出现的一个小资产阶级派别,其基本力量是一批平民知识分子。民粹派提出了一套相当完整的民粹主义学说,它的基本点大体是:农民是俄国的主要革命力量,应由知识分子领导农民实行社会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消灭农奴制,把土地分给农民,建立以小农经济和农民村社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俄国可以绕过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民粹派运动在俄国革命运动史上占主导地位的时间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这个阶段的运动具有反对封建农奴制残余、反对沙皇专制制度、传播民主主义的革命意义,因此历史上称为“革命民粹派运动”。列宁指出,这个时期的“民粹派  相似文献   

17.
从三部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作品入手 ,比较分析了作家人道思想的共同内涵 ,追溯发生这种“类似再现”现象的原因 ,阐明作家人道思想的合理性和价值所在 ,以期对文学史上这一重大而敏感的问题有一个客观准确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八三○年法国七月革命,史学界历来重视不够,以为它不过是一次无足轻重的次要革命,然而对于这次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则还没有人怀疑过。近年来,美国一些学者对这次革命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其中有些人却对革命的性质提出异议。其代表人物是大卫·平克内,他认为,革命中“在巴黎街道上浴血战斗的武装群众,绝大多数是手工业者和熟练工人,资产阶级既没有制造革命,也没有从中获得利益,使革命成为他们的”,因此,七月革命并不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①。  相似文献   

19.
在“自由、平等、博爱”这一著名的三位一体的组成部分中,自由口号在18世纪末法国革命时期、最为风行。这并非偶然。自由思想早就成为欧洲社会思想注意的中心。在启蒙时代,只要说到公正的社会制度,自由概念始终是关键。在18世纪的法国,人们梦想何种自由?一方面,以牢固的传统为基础并表现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勃兰兑斯谈到卢梭的文学成就时指出,“作为小说家,卢梭的主要作品是《新爱洛绮思》。”这部小说以缠绵哀婉的书信描写了主人公尤丽和圣普乐之间不幸的爱情,它自问世以来,就具有着历久不衰的魅力,激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它清新、明丽、自然,给当时窒息的文坛带来了鲜活的空气;然而它取得如此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