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我们躺在摇蓝里时,曾听妈妈念过童话;当我们上学后,曾用手指着拼音读童话。童话是我们最早的朋友,它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因为有它,世界变得纯净;因为有它,心灵变得美好。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美妙的童话世界里自由地飞翔吧!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08,(11):38-39
当我们躺在摇篮里时,曾听妈妈念过童话;当我们上学后,曾用手指着拼音读童话。童话是我们最早的朋友,它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因为有它,世界就得纯净;因为有它,心灵变得美好。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美妙的童话世界里自由地飞翔吧。  相似文献   

3.
汉斯·赫里斯替安·安徒生(1805—1875)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家。他在全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童话在19世纪的文坛上占有显赫的地位。安徒生童话之所以能为读者所喜爱,这不仅因为它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因为它为全体进步人类所需要——它能帮助人们认识生活,开阔孩子们的眼界,教导成年人看得更深远。安徒生童话早已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但安徒生是怎样写他的童话的,他的童话有什么特点,尤其是他的语言和风格如何,本文想在这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伞下的风景     
《新少年》2011,(Z2)
雨天,我们都离不开雨伞这个好朋友,因为它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使我们免于被淋成落汤鸡。在设计师的眼里,又有什么跟雨伞有关的创意呢?让我们一睹为快吧!伞下也有一片天很多人因为阴郁的天气使情绪变得低落,才不喜欢阴雨  相似文献   

5.
乌龟的教训     
我8岁时,有一次在树林里抓到一只很大的乌龟。我立即带它回到爷爷家,想把它当宠物养起来。因为我反常地安静,爷爷过来看我在捣什么鬼。我把自己的战利品呈给他看,说它现在是我的宠物了。  相似文献   

6.
假如当得了作家,谁愿意当批评家?批评家过的是第二手的生活。使文字不朽的,不是批评。运些都是简单的真理。可是我们却有忘记这些真理的危险,因为目前独立的批评力量和威信特别盛行。在美国,批评家以一个独立人物而存在,有才气的青年把批评看作声誉很高的事业,而不把批评看作是自己的失败。真正的批评家是诗人的仆从;而今天他的举动却俨然是主宰。目前文艺界的主要特点是:“非小说”——报告文学、历史、哲理论说、传记、评论——胜过了传统的想象作品。批评处在一个苦难和摇摆的情境中,批评的职能有三方面:第一,批评可以告诉我们读什么和怎样读。第二,批评能联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技术交通的迅速,实际上掩盖了思想意识和政治的顽固障碍,批评家能充当中间人和监护人。第三,最重要的职能是关于当代文学的判断。我这篇文章的整个目的就是提出“高尚的文学修养”概念。用谨严、恐惧和欢乐的实例,辅导作为整个人类的我们如何阅读,是文学批评的职责。没有它,创作本身可以变得沉默下来。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都很喜欢听童话,看童话,对写童话也特别感兴趣,就是不知如何去写。写童话需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神奇美妙的世界里,仔细观察,用我们聪明的大脑来歌颂真、善、美,鞭挞(tà)假、恶、丑。用好拟人手法。童话最基本的要求是把动物、植物、非生物当做人来描写,让它们像人一  相似文献   

8.
九月的希望     
微风送凉,蝉儿鸣唱,九月里的学校大门又一次开放,迎进又一批的你们入学,迎接你们步入知识的殿堂。校园里鲜花竞放,校园里书声朗朗,校园里有升高年级的哥哥姐姐,校园里有老师如妈妈一样。知识是我们成长必需的营养,它像水滋润小树一样。有了知识,你们会变得更加挺秀,更加强壮。有了知识,你们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当  相似文献   

9.
同样是那片森林同样是那片天空少的只是我们这些鸟儿不再飞翔不再自由因为我们被折断了翅膀被关进了牢笼也许你不曾注意也许你根本没有想到但是当你一个人孤零零的时候难道不寂莫吗在一间教室里有一块明净的黑板它非常骄傲总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它突然发现在自己的脸上竟生着两枚生锈的钉子它感到十分羞辱它用尽全身的力气推出了两颗钉子自己也掉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玻璃黑板在垃圾桶里含着泪水诉说着自己“悲惨”的命运玻璃黑板的命运不曾有人注意它不曾有人关心它因为它只是一条乡间小路一条窄窄的小路可就是它却用自己的肩膀扛出了一个个…  相似文献   

10.
浦漫汀的《童话十六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其实是一部童话学概论。它由童话史、童话理论和童话作家作品研究三个部分组成,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人们常见的童话学之类著作,从内容构成看也无非是这样一些。浦漫汀以《童话十六讲》作其书名,想必不打算以什么“学”什么“概论”自居,只是要保存其授课讲义的特色。不错,这部著作很适合于作教材(事实上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本来就是童话理论讲稿),  相似文献   

11.
呵,《童话》,《童话》,多么令人困惑的《童话》!它里面没有一篇真正的童话,却偏偏取名为《童话》。诗人告诉我:这是他写作的童年时期的产物,取其幼稚之意。在《人之诗·自序》中,作者又把这些作品称为“梦幻式的小诗”,“试图用朦胧的语言来表达当时同我一样没有见过世面的青年们的苦闷和追求”。我似乎找到了什么,又失落了什么。我好象朦胧地感到这些小诗确实象童话。不,我又醒悟到这些小诗只能取名为《童话》。童话,  相似文献   

12.
在奇诺森林里,狮王波林特正在与大臣商量着什么……“嗯,照理来说,这盒子里应该是一些香蕉。”大象一边用鼻子闻着桌子上一只破旧的盒子,一边说。“不对!不对!是一大堆虫子!”鸡扑腾着翅膀大声抗议。“错!那里面应该是一串葡萄。”狐狸转着眼珠子尖声叫道。“……”大伙正议论纷纷,波林特大吼一声“:停!”这声音响彻森林上空。接着,它用深沉但不失威严的声音说“:你们这群蠢货,一天到晚只想着吃,一点能耐都没有,还当什么国家大臣!不如回家去做光棍!我们现在的生活已乱成一团,你们却还在这里闹个不停。”原来,因为人类越来越城市化,许多人都…  相似文献   

13.
雨伞,我们往往认为——它的作用,就只是挡风避雨罢了。然而,在我们作文班同学们的眼中,它的作用可多啦!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大家用发散思维的大脑思考了一下,就说出来了以下作用:它可以当拐杖(老人用它拄地)、当玩具(孩子用它捉迷  相似文献   

14.
一部中国童话史,就是一部童话演变的历史。当我们考察中国童话史的时候,首先要区分几对概念,一是童话名称与童话存在;二是古代童话与现代童话。童话的名称在中国出现于本世纪初,以商务印书馆1909年开始编纂出版专门供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集《童话》为标志。主编人孙毓修在《初集广告》中指出:“故东西各国特编小说为童子之用,欲以启发智识,含养德性,是书以浅明之文字,叙奇诡之情节,并多附图画,以助兴趣;虽语言滑稽,然寓意所在必轨于远,阅之足以增长见识。”其中已含有童话的定义,对童话的对象、特点、功能阐述得比较全面、正确和明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二十世纪才有童话。中国最早的童话研究者周作人在1913年写的《古童话  相似文献   

15.
1 什么是审美对象?这是美学家们孜孜以求的难题。当代美学家帕克就说过:“美学科学原是要对美的对象和我们关于美的对象的判断以及我们创造这些对象的行动动机等,求得一个明确的一般观念。”美的本质是西方古典美学研究的重心,为了探讨美的本质,美学不能不首先回答什么是审美对象。因为审美对象是探讨美的本质时所指涉的具体对象,美的本质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审美对象构成成分的争论。波兰美学家w·坦塔基维兹指出:“客观论和主观论的争论……可以用下列的话来加以简单概括:当我们称某物是‘美的’或‘审美的’时候,我们是把它归之于客观对象所具有的一种特质。或是把客观对象看成为并不具有这种特质,而只是由我们赋予它的。……当柏拉图说‘美的东西是依赖于美的特质而成为美的’之时,他的美学观是客观论的;当休谟说‘事物的美仅仅当它被静观之时才在  相似文献   

16.
《小意达的花儿》是安徒生独立创作的第一个童话。它完全取材于现实生活,表现了完整的孩童精神生活,又通过想像联结了孩童与现代人精神生活里对于诗意的共同要求。它以童话的形式为童话的幻想精神申辩。它表达了“生命因想像而丰美”的童话主题。  相似文献   

17.
小树叶     
"哦",只见一片树叶落到了正在树上休息的小猴身上。这片叶子很奇特,一半是大红色的,而另一半是黑色的。"不错,能把它当树叶标本!"小猴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朝家走去。到家了,小猴把小树叶夹进了他那本最爱的童话书里。自树叶夹进童话书里后,怪事就发生了。小猴家突然多了许多香味,窗台飘着百合花香;书桌飘着紫薇花香;书架飘着夜来香的香味……而那本夹了叶子的书,也会散发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曾指出:“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因此,可以比之于文字、聋哑人的字母、象征仪式、礼节形式、军用信号等等,等等。它只是这些系统中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它将构成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普通心理学的一部分,我们管它叫符号学(Sémiologiye,来自希腊语 Seme↑on 符号)。它将告诉我们符号是由什么构成的,受什么规律支配。因为这门科学还不存在,我们说不出它将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它有存在的权利,它的地位是预先确定了  相似文献   

19.
在这世间,爱慕是一回事,真正在一起,又是另外一回事。很多童话,并不单纯是给小孩子看的。安徒生有一则童话,写的是一枚陀螺和一只球的故事。陀螺对球说,我们既然同被放在抽屉里,不如,我们就做恋人吧。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人爱读游记,因为它能勾起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引起我们对美景的体味。我们都曾有过远足。春日踏青,秋令郊游,登山临水,惬意非常。可是,当我们着笔来描绘河山之美时,终不免笔下枯涩,景象凝滞。然而,我们一读《焦山游记》,便生美感;再读此文,颇受感染;再三读之,更觉有味。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吗?似有似无,无在难以言传,有在潜心意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