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粤风》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文学家李调元所辑解的民歌集,收有明末清初广西浔州地区(今平南、桂平、贵县、武宣等县)的民歌一百十一首,其中粤歌五十一首,瑶歌廿一首,俍歌廿九首,壮歌八首,均为情歌。在明清时期文人个人大量采集编纂的民歌专集中,《粤风》是影响最大的一本,它在我国古代歌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向为文人韵士所推崇。 收入《粤风》中的俍歌和僮歌,实际上都是壮族民歌,故本文统称之为壮歌。《粤风·  相似文献   

2.
《黄四姐》是鄂西南地区土家族民歌的代表之一,2007年成功申请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其发源地和保护现状的再次调查,重新解构分析《黄四姐》的文本内容和阐释所代表的民俗事项,从而进一步揭示《黄四姐》这首民歌囊括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黄冈民歌中大量地使用了衬词,且衬词的种类多样,内涵丰富,体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极大地丰富了黄冈民歌的表现力。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省黄冈地区分卷》中的近六百首民歌作了全面的考察并分析了号子、山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生活音调等各种体裁的黄冈民歌,对其中所出现的衬词进行了分类,概括了黄冈民歌中衬词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步挖掘了黄冈民歌中衬词所蕴涵的部分文化内涵,试图从衬词这一切入点初步探讨黄冈民歌的艺术特色和地方特色,对研究、演唱、继承和发展黄冈民歌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歌,往往能在不经意间储存族群的历史文化信息。白马藏族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族群,在他们的民歌系统中,有一些歌曲特例引人关注,两首同名《花儿俏》反映了平武白马人地域文化交流的历史,《夫妻识字》是人们的红色时代记忆,《一个妈妈的女儿》则体现了对"中华民族"这一文化母体的集体认同感,同时也是对国家民族政策的一种音乐记忆。  相似文献   

5.
略论《凤凰歌》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凰歌》是著名壮族诗人韦其麟继《百鸟衣》之后创作的又一首优美长篇叙事诗。这首长诗,最初发表在一九六四年第一期的《长江文艺》上;一九七九年九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一九八一年荣获解放后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凤凰歌》以真挚的感情,晓畅的语言,优美的民歌形式,叙述了一个普通的壮  相似文献   

6.
反复是民歌的生命,是民歌最常见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是这样,在外国也是如此。这种手法和民歌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东西。《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歌。我们作了个小小的统计,在余冠英先生编注的《诗经选》一书里,选注了六十九首国风,其中有五十一首程度不同地采用了反复手法。有些诗节与节之间只变换几个字,其余的字句则完全相同。《诗经》里有一首题目叫作《芣苢》的诗,全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古诗十九首》的形成一直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认为《古诗十九首》在内容、形式和语言方面带有明显的文人特征 ,且与乐府民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具有乐府民歌的许多特点 ,因此应该是文人在乐府民歌基础上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走西口》,如今已唱响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它那凄婉动人的曲调、催人泪下的歌词,打动了亿万听众的心。这首诞生于山乡僻壤的地方小曲,何以登上音乐殿堂?这与王华老人有很大的关系。当年是他搜集、记录、整理、改编了这首歌曲,以后又发表于《山西民歌》中,才得以传唱的。那是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秋天,落日余晖笼罩着吕梁山乡的一个村庄,一群小学生齐聚在村南的场院,这里正在举行文娱晚会。头上扎着两条小辫的小姑娘,正用她那稚嫩的童声唱着:“哥哥你走西口,小(哩)妹妹实在难留,早知道你走西口,就不该(你)娶过奴………  相似文献   

9.
《蒙古民歌三百首》(抄本)评介[蒙古]乌·扎格达苏荣在蒙古民歌抄本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蒙古人民共和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书库收藏的一部收入了三百首民歌的歌集。这是在阿鲁杭爱省省府附近的咱雅的下库伦所得到的两个抄本集子之一。这部歌集的外廓尺寸...  相似文献   

10.
浪淘沙     
【讲解】 万诗通:有人把这首诗看作是一首词,这是因为现在我们看到的唐诗只能诵读,无法演唱,而在唐代,很多诗歌都是可以像词一样配乐演唱的,这首诗就是这样。浪淘沙是唐代宫廷乐曲的名称,本。。来是民歌的曲名。刘禹锡学习民歌,以《浪淘沙》为题创作了一组共九首可以用来演唱的七言绝句,  相似文献   

11.
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编辑的中国民族史地资料丛刊之四《巴塘志略》中附有《巴塘竹枝词四十首》(以下简称《竹枝词》)。这些富有民歌色彩的诗作,以通俗的语言,轻快的音调,以及恰到好处的藏语译音,真切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巴塘社会的现实及时代风貌。《竹枝词》所反映的事实在《志略》中都有记载,但它所展示的巴塘藏族社会生活画面更加广阔,更加深刻。这四十首诗很有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读起来深有“身临其境”之感,使人  相似文献   

12.
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表东汉时期的诗歌创造水平的《古诗十九首》相比它之前的《诗经》、《楚辞》、《乐府民歌》等各时期的代表作品,在抒情艺术上有一个长足的进步,使五言诗基本成熟。文章从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上、人物外形刻画上以及诗歌语言等方面分析了《十九首》在艺术上对前期诗歌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尖尖山》是一首典型的四川民歌。它曲调简单,歌词朴实无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多年来一直在劳动人民中间广泛传唱,实为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巴山山歌。多年来,音乐刊物登载的四川民歌《尖尖山》仅署“川北民歌”或“川东民歌”字样。笔者悉心留意十多年,未见过任何一处署明此歌的详细产生地。一九八一年夏,笔者到地处川东北的万源县大竹河区采风,通过考证,认为四川民歌《尖尖山》源于此地。  相似文献   

14.
坤静 《山西老年》2011,(5):18-18
被人们传唱了60多年的歌曲《南泥湾》,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大型歌舞作品《东方红》的34首插曲之一。那么,这首脍炙人口、享誉国内的经典民歌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15.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是一篇很有趣味的作品,论者一般认为,其主旨是描写一个采桑女子对太守调戏的嘲讽,歌颂了劳动人民不畏强暴的精神云云。但透过该诗,结合当时社会现状等方面情况看,其实这首诗只是反映了汉代地方政治之一般特色。它虽是一首民间歌谣,其所反映的内容却与汉末政治社会之情况暗合。由此可以看出,它绝不是普通老百姓唱的,也不是歌颂劳动人民坚贞不屈、批判统治阶级荒淫无道,它只是熟悉汉代政治的地方大姓人家子女之间互相谐谑嬉笑的欢唱。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她向往……那里四季如春,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她的名字叫香巴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首民歌中所说的“美丽的地方”,世上真  相似文献   

17.
“竹枝”,原是流传湘鄂川黔边的一种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依据这种民歌的格调,创作了《竹枝词》共二十一首,遂成为唐代中叶以后风行的一种诗体.湘西土家族聚居各县,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左右,先后改土归流,汉文化大量传入,“竹枝词”这种诗体很快的被土家族地区文人所接受.永顺地区的一些文人(主要是土家族),写了大量“竹枝词”,总名曰《溪州竹枝词》.它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湘西土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时代,中央政府的乐府机关亦跟汉代相似;搜集民歌,配合音乐演唱.《敕勒歌》是北朝乐府民歌.它保存在《乐府诗集》“杂歌谣辞”里.北朝民歌流传至今的作品,绝大部分均在“梁鼓角横吹曲”内,只有少数几首收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内,一共计约七十首.《乐府诗集》中有这样一段话:“《乐府广题》曰:‘北齐神武(高欢)攻周玉  相似文献   

19.
《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著名的叙事诗。它大概产生、流传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这首民歌,传唱于艺人之口,润色于文人之手,音韵铿锵,歌词优美,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它曾被改编为各种说唱材料。现代,我们所熟悉的豫剧《花木兰》,就是以《木兰诗》为底本改编的剧本。豫剧《花木兰》,塑造了一个足智  相似文献   

20.
《绣荷包》是中国广泛流传的民歌,其蕴含的传统意义上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来源于女红,转换为歌唱,在民歌《绣荷包》中蕴含了古典形态的情感因子。四川地区的绣荷包又有其巴蜀文化特色。本文以四川地区民歌《绣荷包》的歌词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比对,以呈现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