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由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梁漱溟先生曾说:"中国有五千年文化,孔子是接受了古代文化,又影响着他之后的中国文化的.这种影响,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古人都不能与孔子相比."  相似文献   

2.
李宗桂同志的《中国文化概论》一书,是近期学术界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面产生的一部力作.这部著作近三十万字,对从上古一直到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作了系统的反思。这一反思既是哲学的,也是文化的,更是历史的。尽管看上去这部著作不大象是一部通史意义上的中国文化史,但是,历史主义的方法贯串全书;作者充分基于历史主义的立场,对中国文化内在精神的逻辑形成和发展及其传统的模式和特征,作了严密的分析,较好地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可以说是这本著作最大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早期的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持辩证的扬弃态度.一方面,主张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尤其是主张革新中国传统文化.他的这一民族文化思想对历史和现实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以吏为师"到"黄老无为"再到"独尊儒术",是秦汉时期国家意识形态三次更迭的历史过程.李斯提出"以吏为师",乃是拘于一种历史的惯性,固守法家传统,却违背了历史潮流;汉初新道家,由于思想立场和方法上的局限,未能充分认识和吸收儒家思想,从而限制了"黄老无为"在政治和文化上发挥更大的实际效能;董仲舒提出"独尊懦术",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但把儒学上升为政治意识形态,致使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都蒙受巨大的历史流弊.历史告诉人们,国家意识形态和民族传统文化存在复杂的关系.必须始终注重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才能够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中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书文 《中州学刊》2005,(2):158-162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尽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人们在对家族文化概念的理解上却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家族文化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即人伦秩序、道德情感与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和谐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历史传统相融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特性的思想成果.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合时代诠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简论中国宗教的相尊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宗教战争;中国宗教向来是同政治分开的,中国不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中国长期统一的历史环境,使各种宗教形成了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中国传统的文化对宗教文化有关联和重要影响,使中国宗教文化成为传统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信教的和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党和政府制定和实行了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国宗教除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五性”外,还存在相尊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理论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强烈的时间意识和历史感,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观前提;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念、大同思想相契合,皆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形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诠释的经典对话;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和谐的国际关系,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共有的价值理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跨域时空的融合,二者在运思方式和学理上的一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9.
宪政中国及其当下法学任务——基于历史考察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法律和法学建立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民族法制发展的实践基础之上,同时呼应全球化、现代化的时代主题.事实上,传统中国法律文化的儒家传统中不仅具有民主的种子和胚芽,而且宪政民主是中国文化中道德精神内在发展的本质要求;而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当下中国法的历史曾一度在理念与制度建构上谱写了宪政民主的新篇章.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中国法的上述传统及其当下历史在中国法学主体性重建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全球化大背景中深入探究"中国"的真正意涵,从而准确把握当下中国法学研究的历史任务和中国法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深层原因,是学术上值得探讨的问题.民族融合的关键因素在于文化的认同,而传统史学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发达的组成部分.从先秦到汉代,华夏文化中系统的礼制伦理文化和"大一统"的政治历史观,成为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核心.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史学凸现为民族融合的先导和最稳定因素,这源于各个少数民族政权竞相仿从汉族政权的官方记史、修史体制,从而导致历史观、史学意识的文化认同,以及祖先血脉的认同,构成持久的民族凝聚力.隋唐以后直至清朝,传统史学始终发挥着这种凝聚力量.因此,中国传统史学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史学引导了历史.  相似文献   

11.
<正> 任何文化领域之争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思潮,反映了人类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新取向和不同道路的抉择.中国文化领域展开的关于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争论,实际上早已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中西学之争是第一次交锋,当时是在西方思想传播,中国封建王朝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第二次交锋是“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共产主义思潮开始酝酿的历史时期出现的;第三次交锋则出现在中国进行全面的经济、政治改革时期,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争论的继续.  相似文献   

12.
论早期西传《道德经》的基督特性及谬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经>西传的历史表面上看是中国传统文化向西方传播的历史,令人乐现,而事实上<道德经>早期传播是被西方基督化、附庸化和殖民化的历史,其中谬误比比皆是,危害至今犹存,令人担忧,引人深思.文章着重从早期译者的身份与目的、翻译的策略、文化传播的角色方面时早期的误传加以剖析,探讨其根源,并希望以原语文化自有的话语权重新译介<道德经>等中国传统典籍.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中国历史上人与动物的关系,以及中国文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类是"天地之心"、"万物之灵",负有"赞天地之化育"的职责.中国文化倡导"仁民爱物",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些思想指导下,中国历史上一度出现了人与其他动物和谐相处的局面,而这些思想对于指导我们今天如何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民族文化,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最近《文汇报》刊登李连科的文章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对中国历史上全部文化的总概括,总称谓。中国民族文化,在当前是指具有社会主义内容的,具有民族特点的现代文化。前者只是后者的来源之一,并不等同于后者。所谓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文化。从整体上看,它不利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但其中许多思想精华和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确是非常宝贵的,并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中国学术界而言,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文化语义学”是个新提法。既然为新学科,自然有诸多基本理论问题需要研究和说明。从研究对象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以基本文化概念形式表现出来的意向世界及其历史;从研究目的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话语的正本清源和话语权的拨乱反正,在逐步确立起传统文化方法论原则的同时,为传统文化研究确立起社会历史本体论;从名称含义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探究历史的文化意蕴和文化的历史源头;从思想资源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悠长而丰厚,它包括历史线索、个案范例和核心人物三个方面;从研究方法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历史和逻辑的有机统一。这些,构成了历史文化语义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6.
当我将鲁迅和魏晋文人放在同一座标进行比较时,我的审美兴奋不仅源于他们都处于中国历史上思想极为解放的两个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源于他们在传统文化的判断上所出现的二律背反现象.由于这种二律背反现象是在时间跨度极为久远的两代人思想中发生,同时又由于二者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知识精英,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种现象看成是历史的某种共同性.这样,我们这个论题显示的功能层次便是多方面的,即: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悖论是怎样发生的?又发生在哪些方面?鲁迅是否认识到魏晋文人对传统文化的这种悖论?如果认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战争观念,而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和历史文化传统又对其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深刻影响.能否正视这种历史的模铸,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对当今中华民族战争观现实认知的正确与否.本文对中华民族的战争观进行了论述,并且从历史和社会文化层面对这些战争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8.
晚明东林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东林人士士人和官员合一的身份,讲学而议政的治学风格,既有着传统上的文化和精神资源,也反映着晚明时代的新气象,深刻地反映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治学、为政和救世之间的追求和立场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砖雕的审美意蕴——以天津老城砖雕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砖雕是中国独特的建筑雕刻艺术,具有丰富的艺术语言,由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手法熔铸而成,清新质朴而又巧夺天工.天津老城砖雕作为中国传统砖雕艺术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和审美意蕴.其传统艺术表现与外来建筑风格在文化上的相互渗透,显示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兼容并蓄的开放性,并推动了中国传统艺术形态向现代形态的首次转型.这些砖雕艺术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不仅反映了我国晚清时期的砖雕艺术风格和发展成就,同时还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凝聚的智慧结晶,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宝藏.它的辉煌成就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各地,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通过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进而提出了在高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