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论丛》1980年第4期和我刊1980年第4期都发表了程致中同志《苦楚的经验》因承爱护我刊的读者、作者来函询问,现特将两刊重发原因公开回复如下。 我刊于5月中旬收到程文(复写稿),发稿前曾于8月25日电程,通知准备刊用,询问已否投其它刊物。27日得未具名回电称“程因病住院”。我刊以未获明确答复,赓即再次电程,仍请回复前电所询问题。29日得程复电,全文如下: 拙稿未它投,贵刊新创,愿借一角。 这样,我们才发稿付印,并在10月4日《光明日报》上刊登了目录广告。  相似文献   

2.
本刊总第1期(1982年)周啸天《绝句艺术的萌芽和发展》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入,复印于《古代、近代文学研究资料汇编》1983年第3期。刘文庭《发展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入,复印于《教育学》1983年第7期。本刊总第3期(1984年)康立民、张效民的《艾芜年谱》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  相似文献   

3.
关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小注的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正文附有小字注,我认为此项小注即出于《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演义》)作者罗贯中之手,并曾据此考定罗贯中的生活年代及写作此书的大致年代(参见我和马美信同志为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三国志通俗演义》所写《前言》及《文学遗产》1982年第3期所载拙作《关于罗贯中的生卒年》)。其后,王长友同志发表了《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小字注是作者手笔吗》一文(《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2期),对我的看法提出商榷意见。我想,通过讨论,我们将会把问题搞得更清楚。故特进一步申述鄙见,以就正于王长友同志和其他同行。  相似文献   

4.
龚克昌同志在《(天子游猎赋)辨》(见《文学遗产》1983年第3期,以下简称龚文)一文中,认为《文选》所收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应称为《天子游猎赋》,萧统不应该把它分成两篇,并认为除《天子游猎赋》之外,司马相如还另有《子虚赋》和《上林赋》。对龚文这些看法,笔者不敢苟同。今不揣鄙陋,粗陈浅见,既与  相似文献   

5.
读了黄益元、扬军《评文研所<中国历代诗话选>》(《文学遗产》1988年第2期)和《中国历代诗话选》(下简称《诗话选》)编者的答辩文章(《文学遗产》1988年第3期)后。我觉得在《诗话选》中还有一些问题是两文都不曾涉足到的——如某些诗话作者的仕履行述问题、《诗话选》正文的标点和文字校勘问题——不能不提出来商榷。  相似文献   

6.
1982年11月,我刊接到苏州大学中文系丁耀良同志来信。丁耀良同志将我刊1982年第3、4期所载《抗日战争时期老舍活动纪略》一文与有关资料对勘后,提出了一些问题,嘱转《纪略》作者复核。兹将丁耀良同志所提问题和《纪略》作者刘安章、李荣峰两同志的答复摘录发表于下: (一)丁耀良同志提出的问题 1.原文“1940年11月14日”条把《抗战文艺》第7卷第1期的出版时间定在当天,而据《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1962年5月第1辑所载《抗战文艺》总目,则:第7卷第1期出版于1941年1月1日,其中有《三年写作自述》。 2.“1941年5月30日”条:“在《大公报》发表《诗人》……又在《中央日报》发表《论新诗》……还在《国民公报》……发表《怎样学诗》……”这三篇文章是否都在同一天,即1941年5月30日发的?  相似文献   

7.
词品与人品——再论晏几道(续《灵谿词说》之十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6月,我写了一篇《论晏几道词》(先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1982年第三期,后来收入《灵谿词说》中),论其词兼及其为人。后来,与我合撰《灵谿词说》的叶嘉莹教授于1983年8月又写了一篇《论晏几道词在词史中之地位》一文(亦是先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1983年第四期,后收入《灵谿词说》),对晏词进行了更深入的剖析。文中将晏几道  相似文献   

8.
贵刊1986年第4期以来稿摘登的方式,发表了求是先生就我1983年发表的《唐代广东民族 文化初析》一文的意见,这种支持学术上的双百方针的举动,可喜可贺。现在,我也借贵刊的 篇幅,对其略作答覆。  相似文献   

9.
本人是企业退休职工,两年前参加社区"关心下一代"活动,结识了贵刊。翻看以后,觉得里面的文章写得很有"味",于是就借来一读,从此与贵刊结缘,特别对"生活"刊更为喜欢。《社区》"生活"刊自2011年9月改版"服务"刊,虽只有两字之别,但充分反映了贵刊为社区广大群众"服务"的一种理念。改版后的"服务"刊,更让人爱读。这几期的"时评"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12,(9):1-1
本人是企业退休职工,两年前参加社区“关心下一代”活动,结识了贵刊。翻看以后,觉得里面的文章写得很有“味”,于是就借来一读,从此与贵刊结缘,特别对“生活”刊更为喜欢。《社区》“生活”刊自2011年9月改版“服务”刊,虽只有两字之别,但充分反映了贵刊为社区广大群众“服务”的一种理念。改版后的“服务”刊,更让人爱读。这几期的“时评”  相似文献   

11.
拙作《“商品拜物教”并不是拜物教》一文(刊于《苏州大学学报》1g83年第1期,《新华文摘》1983年第7期作了转载)根据对《资本论》原著的理解,论述了马克思所命名为商品拜物教的经济范畴其内涵究竟是什么,归属于哪里的问题。所谓的商品拜物教是对商品  相似文献   

12.
《文学遗产》1981年第二期孙昌武《王维的佛教信仰与诗歌创作》一文认为:王维曾到陕西眉县的太白山访问过马祖道一禅师。后该刊1983年第三期汪鹤林又著文,认为“马祖道一一生俱在南方”,王维诗中的道一不是马祖。最近翻阅佛典,偶有所得,认为王维诗中的道一正是马祖,只不过太白山不是陕西太白山罢了。  相似文献   

13.
本刊1984年第1期和1986年第3期,曾先后发表过两份由林则徐第五世孙林纪熹和林永俣提供的林则徐遗稿一《乙已日记》和《洋事杂录》,受到国内外学者、读者和有关人士的重视与欢迎。本期发表的林则徐使粤、督粤时期的未刊奏稿27件,选自林氏家藏抄本《使粤奏稿》、《两广奏稿》复印件,承林则徐第六世孙女林岷和第六代孙林坚姐弟俩人提供并亲自校点。这是本刊第三次发表林氏后裔提供的林则徐遗稿。谨借此机会,向关心和支持本刊三次发表林则徐遗稿的林氏后裔凌青(林墨卿)、傅秀(林锦双)、林子东、林永俣、林纪焘、林纪熹、林岷、林坚等同志,以及有关单位和有关同志,表示感谢,并盼今后能继续得到林氏后裔和各界人士的支持,希望有更多林则徐未刊遗稿早日公诸于世。  相似文献   

14.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创刊于1982年3月,迄今已经历了10个春秋。它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创始阶段(1982~1986年)。本阶段的学报为季刊,共出版20期(其中1983年第2、3期为合刊),发表论文378篇,计347.55万字。这5年的学报除1983年和1984年两年分别以文科版和理科版的形式出版外,其余均为文理综合版。创业维艰。编辑部的同志们筚路蓝缕,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学报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专业户》编辑部:我是《专业户》的热心读者,多年来一直订阅贵刊。今天,我向您们反映:山东曹县所谓“正大集团公司”欺骗广大读者的非法行为,使我遭受经济损失1000多元。事情是这样的:贵刊95年第七期报道了《农民赵首清建起八省“赊车城”》,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自贵刊九四年第10期发表《柳林镇40万公斤蚕豆寻销路》一稿后,短短的一个月,吸引了江苏、浙江和本省的商客纷纷前往柳林镇购买蚕豆,滞销蚕豆很快找到了销路,价格也有原来的每公斤1元上升到1.30元,40万公斤蚕豆已销售一空。该镇广大农民高兴地说:“有《专业户》为俺们牵线搭桥当“红娘”,俺们以后再也不为农副产品销路发愁。”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认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经济地位的变化,不能不涉及雇佣工人劳动力价值的变动趋势问题。蒋学模同志在《复旦学报》1982年第4期发表的《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几点看法》一文认为,近百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力价值呈上升趋势。我在《复旦学报》1983年第1期发表的《关于劳动力价值变动趋势的几个问题》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针对我的看法,蒋学模同志又在《复旦学报》1983年第5期发表了《关于劳动力值价变动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以下引用此文,不另注明),继前一篇文章之后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对我是有启发的。但是,对于他在后一篇文章中所作的理论分析,我仍然持有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苏联《社会科学》季刊(英文版)1983年第2期发表了苏联哲学家1980—1982年间主要著作的目录简介。现摘译如下:《社会:系统、认识与管理》(В.Г.阿法纳西耶夫) 本书是《系统和社会》(1980年)一书的续篇,论述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认识各种系统的途径与方法。书的  相似文献   

19.
对屈原《九章·哀郢》的写作背景和内客主旨,治骚者至今仍有较大的争议。前几年,我曾先后撰写《王夫之、郭沫若的<哀郢>之说不能成立》(刊《江淮论坛》1981年1期)、《关于屈原自沉的原因及其年代》(刊《江汉论坛》1982年5期,对楚辞研究界占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20.
我与陈耀东先生 ,早于 2 0世纪 80年代前期即已相识。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于 1 982年 ,之后每两年召开一次年会及学术讨论会 ,我们在会议期间曾有所交谈。他的《张志和生卒年考》刊登于《文学遗产》1 984年第 1期 ,很引起我的注意。 80年代中期 ,我曾动议作《唐才子传》的校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