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智慧结晶,乡村振兴要靠文化振兴来铸魂。乡村发展的现实需要、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和传统农耕文化自身传承发展的需要,都决定传统农耕文化必须不断传承创新。乡村振兴视域下传承创新传统农耕文化是切实可行且具有深厚现实基础的,其不仅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高度契合,更与现代文化的价值共享与实践层面具有可融合性。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可以主要从激活传统农耕文化内涵、开展农耕文化教育、丰富传统农耕文化形式、夯实人才队伍来推动。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与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村落社区机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3-69
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统一于村落社区整体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就是要以村落社区为基本载体,通过村落社区的整体发展来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传承。基于南宁市的案例分析发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的机理表现为三种基本类型:村落自治组织引导下的草根文化团体、政社互动下的公共文化事业、资本和市场引导下的文化产业。要实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需要进一步从村落社区规划、村落产业开发、村落组织建设、村落主体培育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3.
罗心欲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491-496
文化与治理是研究乡村振兴的两个重要维度。乡村文化与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形成乡村衰败的时代镜像,使乡村振兴成为当务之急。基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需求,必须高度关注传统文化与乡村治理的辩证关系、耦合机制及其联动实践,建构并凸显乡村治理的文化使命,充分激发传统文化多方面的乡村治理功能。围绕传统文化与乡村治理的互嵌和相融,作出适应性实践探索和文化应激反应,才能营造适宜、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秩序状态,筑牢乡村振兴根柢。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是一项国家战略,乡村景观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景观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乡村文化在这一载体上的丢失现象日趋严重。如何使乡村景观建设体现乡村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深入剖析文化景观衰退的原因,结合历史和文化传承价值的多元化和内外部特征,从物质和非物质层面提出文化传承型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方略,即从四个方面的内涵要素来科学规划:维护乡村自然资源景观格局的连续性;优化原有乡村规划布局,构建现代乡村文化景观新格局;保留修复原有乡村建筑,传承创新凸显地域文化特征;提炼乡土特征符号,发掘乡村文化深厚底蕴。从三个方面来构建多方协调引导机制:政府引导,建立多层次的政策引导与规划体系;社会协同,多方参与共同推动;发挥文化自觉,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和维护乡村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5.
童翎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20-23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乡村社会的根与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对浙江省新昌县H村建筑设施、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吴明刚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2):78-83
见啥唱啥,随口而唱,随性而韵的泸定山歌极具地方的色。泸定山歌极具文化张力,其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
内契,对人们的思想情感情操具有导向作用。不仅如此,在旅游产业为目标导向的发展模式中,它对当前“甘孜州大渡河流域
乡村振兴”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以山歌文化为看点的文化旅游业的兴起,可以推动藏汉人们的深入交往,加强经济文化的
互动与融合,筑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的和谐团结与地区的稳定发展和民族共同繁荣。然而,泸定山歌后继乏
人,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大机遇。中医药与“三农”有着天然联系,是乡村振兴中重要的医疗、经济、旅游、健康养生资源。发展的中医药文化丰富了农村文化内容,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复兴的重要因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从规划设计、经费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做好农村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舞草把龙”是清潭街重阳节期间流行且带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标签的特定仪式,将其置于人类学视野下,追溯并描述其缘起与流变,挖掘其在特定情境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对维系乡村社会生机活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清潭街“舞草把龙”仪式的社会实践,即“舞草把龙”仪式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被列入“刘三姐文化”旅游节等种种事项,不难发现“舞草把龙”仪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研究认为,这主要归因于“舞草把龙”仪式本身具有社会互动功能、情感联结功能、教育传承功能、社会控制功能。但仪式空间式微、仪式主体缺失等潜伏性危机不容忽视,亟待破解。而时下积极倡导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传统民间仪式的合理开发与乡村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9.
萧放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28-36
民俗传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民俗传统包含生态、生计、社会、信仰与道德伦理及村落文艺等五大类型。村落民俗传统助力乡村振兴有七大途径:利用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重建乡村精神传统;运用乡规民约之乡村自治传统,实现乡村德治、法治、自治的三治合一;传扬乡贤文化,发挥乡贤与民间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和组织作用;以村落节庆、人生仪式传统,增强乡村人际互动,传承与增进乡风文明;以村落口头传统、乡土表演艺术,讲好村落故事;从传统村落与环境协调的生态利用经验中,提炼民俗智慧,为当代村落布局、环境治理等提出对策性的研究意见;发掘村落生计资源,以地方物产、地方特色手艺来助力乡村生产。民俗文化传统助力乡村振兴主要有三大原则:保持和传承乡村民俗文化的品质特性,不能简单地将城市文化移到乡村;对一些乡村的村落传统应该有选择性地传承;要充分重视人、地、物有机复合,强调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产业业态三态并重的整体复兴。 相似文献
10.
要在这片承载着五千年农耕文明的乡土大地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我们需要正视当前乡村建设面临的生态困境,挖掘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当代价值,加以现代转换和再诠释的传承与发展,以解决当代日益严重的乡村生态危机。当前我国乡村出现了社会生态异化、生态系统破坏形势严峻、自然灾害频繁、生态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古代乡村不曾出现的生态问题,因此,我们对待传统生态智慧,应该采取“释其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的原则,不盲目照搬历史经验和传统做法,而是用当代哲学和生态学来分析传统生态智慧蕴含的生态美学、生态发展观和社会生态功能,构建新型人地关系的生态伦理,把被动适应的传统生态智慧发展成为主动共生的当代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1.
传统农业文化源于传统农业与农耕,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研究我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当代的丰富内涵出发,提出传统农业文化在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的现实作用,联系实际提出了从传统农业文化普及化、产业化、品牌化与信息化等方面拓展其精神育人功能与经济发展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与发展传统农业文化,让传统农业文化服务于乡村振兴,助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2.
13.
14.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58-65
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是乡村战略的重要资源和动力源泉;乡村振兴是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目标。当前,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中面临过度开发、侵权、知识产权权属不明等方面的纠纷,需要从法治上予以保障。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法治保障,一是乡土法治文化资源与国家规范成文法互补共融是动力源泉,国家规范成文法需要乡土法治文化资源的补充,优秀的乡土法治文化资源对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有重要作用;二是严格国家规范成文法实施是重要保障,法律实施阶段最需要规范、完善的实施细则,加强法律之间协调性以防止机械司法;三是用法治守护传承人权利是重要内容,明确传承人知识产权权利人主体地位,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让对传承人权利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四是开发过程中重视传承创新农村文化资源的历史担当是重要前提,制定明确统一的开发规划,加强知识产权建设,优化农村文化资源开发的准入与审批制度,完善农村文化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五是法治教育和宣传工作是重要环节,加强农村法治教育,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引导民众正确处理权利与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梅山文化传统工艺是中国乡村文化的宝贵资源,蕴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本文探讨了梅山文化传统工艺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和作用,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工艺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强调了工艺传统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传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探究与思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加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近几年来的不断实践,农村的文化建设得到了一些发展,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完善、解决。研究新时代我国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人才困境和设施陈旧等问题,促进新时代的农民文化教育及文化建设,更有利于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主动参与文化娱乐活动,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7.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5
中原乡贤文化是植根于中原乡土社会而形成的文化形态,它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文化力量。摒弃中原乡贤文化的时代局限和阶级立场,传承并发展其优秀成分,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因此,要直面中原乡贤文化传承中所面临的时代境遇,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中原乡贤文化的优秀资源,培育适应中原乡村发展的新乡贤队伍,从而为乡村治理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8.
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专业市场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37-43
专业市场体系是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核心与基础,是连结城市与乡村、消费者与生产者的重要中介和纽带,也是农村相关产业实现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起点与归宿。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必须与文化资源产业化结合,构建专业市场体系。在阐明专业市场体系内涵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旅游业、手工艺创意产业、田园生态综合农业以及民俗展演产业、新兴品牌农业等五种专业市场模式。专业市场体系奠定了农村文化资源产业化传承创新的产业物质基础、文化特色基础、多元动力基础,在紧扣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激发多元主体和途径、优化文化资源的结构和层次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明确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专业市场方略相关原则基础上,提出要从转换意识、寻找产业突破口、构建产业价值链、实现产业细化升级、强化产业融合、打造产业品牌等方面推进专业市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郭亮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27-129
通过分析中原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发展现状与模式,结合国内外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创新的积极模式分析,指出在世界文化大交融的今天,中原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各种危机和挑战,提出中原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矢志不渝地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对农村发展作出的新一轮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环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凝心聚力的粘合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高举乡村文化建设的旗帜,坚决打赢乡村文化建设攻坚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乡村文化的功能价值、传承主体、文化特色、文化自信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迁。新时代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文化主体地位;严守文化根脉,抓好乡村优秀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乡村文化的活力,以乡村文化建设带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