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论坛》2004,(4):24-25
根据全国各类专业协会的有关统计资料,我国未来世纪的主导职业主要包括以下十几个行业。  相似文献   

2.
农民再造与乡村发展--文化农民系列研究之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近百年来乡村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回顾,认为乡村发展应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农民再造乡村,而不是再造农民的过程。眼下由于乡村社会有着较强的异质性,因此除了制度或机制上得到保障外,塑造出更多有参与和创造能力的农民即文化农民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是一个组织化的社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组织化经历了由政治逻辑到市场逻辑的转变。在农业市场化条件下,农民组织化的形式也经历了从村民委员会到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嬗变。通过对农民组织化发展内在逻辑的揭示,可以寻找农民组织化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新型农民”概念的内涵出发,通过介绍传统农民与新型农民的区别,分析了造就“新型农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即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创造财富的主体力量;造就新型农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是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转变观念,加强对农民的各种培训,从而造就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5.
杨帆  梁伊馨 《民族学刊》2021,12(4):25-32, 113
乡村振兴,人才为本。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长期性要求从职业发展的全过程设计制定乡村人才振兴计划。文章以职业发展理论视角审视现阶段民族地区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困境,包括职业选择遭遇歧视,职业搜寻信息不畅,职业投资动力不足,职业投入得失不均,职业流动前易后难,职业平衡支点难控,职业保障相对缺位等,指出职业发展障碍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人才供给不足的重要诱因。对此,文章提出构建系统的乡村人才振兴观;教育宣传并重,消除职业选择歧视;搭建信息平台,降低职业搜寻成本;实施多种补贴,提高职业投资预期;结果过程结合,完善职业投入考核;建立轮岗制度,提高职业迁移能力;严格工作规范,确保职业生活平衡;完善保障体系,加大职业保障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乡村人类学的研究进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国内外关于农民社会和乡村人类学研究的成果做了重要综述,并特别强调从多元视角发展对中国农民社会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转换湘西农民科技素质结构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经济相对落后的湘西地区农民的科技素质中,存在许多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因素。要改变湘西农民传统科技素质结构,学习现代农业技术是有效途径。本文就把湘西农民的传统科技素质结构转换为现代科技素质结构的途径谈点看法。一、湘西农民科技素质结构现状1、村民文化程度的比例构成根据抽样调查,湘西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下。在所调查的群体中,小学及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占43%,其中男占32%,女占1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5%,男为24%,女为1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1%,男女比例分别为17%、4%;大专为1人。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占到了总调查对象的…  相似文献   

8.
以大平山镇江下、江岭村罗伞陂坝灌区用水者协会为例进行调查,就农民合作组织在村庄公共产品的供给中组织的组建需要、难题、困境和作用等进行思考,探索农民合作组织在村庄治理中的善治之路,农民合作组织是实现村庄公共产品供给上下沟通的有效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9.
基于就业质量的职业意识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就业质量内涵和评价出发,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职业意识及职业意识教育的现状分析,针对当前职业意识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职业意识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社会及其社会文化变迁乃是现代人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重心之一.整体上来讲,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可区分为经济人类学、生态人类学、汉人家庭家族制度、农民的心态、信仰与认同、回访等五大研究视角,形成了关于农民社会变化变迁的平衡论、新平衡论、盛衰循环论等几种理论解释.但由于长时期以来对农民文化的"落后"定位,导致对农民文化的无情肢解,相应,在新的历史时期,人类学家也应站好自己的立场,以有效关注农民社会.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对新疆维吾尔族农民人口流动这一问题多方面的详细考察,分析了他们的流动原因、社区外流动的诸多障碍因素、社区内流动的种种弊端。作者建议:政府应就由此而引发的当地交通、教育、产业结构、民族素质等问题作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刘玄  刘柳 《民族论坛》2012,(18):23-25
湘西自治州地处湖南西部,位于湘鄂渝黔四省边区,是国家西部开发中的武陵山区扶贫开发重点地区。改革开放后,湘西州在经济建设等诸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州农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农村贫困人口逐年下降。但贫困面积仍然较大,农民收入仍然很低。而民族地区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新农村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对制约湘西州农民增收的原因进行了解析,指出了湘西州农民增收的三个资源优势,探讨了湘西州农民增收的若干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并进行分析,提出护士职业形象模式.  相似文献   

14.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溶入普通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没有艺术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艺术职业教育正被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这就要求艺术职业院校的学生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人文或社会科学的知识,还要掌握与各艺术专业有关的专业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其次是要求具有出色的一技之长,再次就是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很强的创造力,也就是说艺术职业教育应更重视想象、情感、创新精神、个性趣味等。我们应把加强素质教育和发展艺术职业教育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密结合起来,开创素质教育和艺术职业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杨涛 《中国藏学》2023,(5):168-177+219
农牧结合与否是各国农业农村发展政策中的一个重要决策。文章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田野调查资料和政府统计数据,分析当前西藏农民生计中农牧结合现状及其政策价值。研究表明:(1)江孜县班觉伦布村的田野调查显示,农牧结合策略仍是当前多数村民生计中的最佳选择,农牧结合策略所带来的综合收益是单一种植业收益的1.5—2倍,并在维护藏族传统文化和抵抗风险冲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政府宏观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当前西藏74个区县中农牧结合策略仍较为普遍;其反映出来的农牧结合综合收益水平与班觉伦布村类似。(3)西藏农民生计中农牧结合策略生成演变的内在逻辑,在于实现了种植业、畜牧业之间产品及副产品的循环利用,农户家庭中半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农牧产品和劳动力的价值增值。(4)政府在制定土地流转补偿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土地流转后畜牧业的损失;在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时,要根据农牧结合的程度,因地制宜、慎重稳进。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人力资本的外部支持十分稀少,要对农民人力资本的提升发挥实质性作用,还有赖于农民自己的实践性努力和行动。笔者通过对G村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民针对提升人力资本的问题,具有一套独特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17.
文化农民生成的拉力和推力--文化农民系列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分析了文化农民生成的拉力和推力,认为在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文化农民生成的拉力在逐步加大,但在推力方面部分农户还表现出弱势,因此应针对这一情况制定出特殊的扶持规划,以促进其向“文化农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仪式和象征向来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在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农民这个社会群体在住房方面仍然保留了一些习俗,这些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笔者选取了湖南一个乡级行政单位——青山桥镇进行了田野考察,发现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还是21世纪初的新建房屋,农民对住房习俗都有较严格的要求,体现了一定的生活信仰。  相似文献   

19.
农民群体的大量“离土”迁移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学科的研究热点,然而在乡土社会的具体情境中,农民的生计活动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呢?本研究采用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以农民的生计过程为载体,对农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特征、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试图通过窥视社区中农民的生计社会,说明中国农民生计过程中行动特征和逻辑的重要层面.  相似文献   

20.
石方军 《民族论坛》2006,(12):12-13
农民自身的发展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当代我国农民现代化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公民意识与公共参与意识、对教育和职业的期望、对社会变革与新经验的取向、消费观念、效能感、对宗教习俗及家族观念的看法、与大众传媒的接触及信息获取、时间观及对计划的看法、对妇女权利及节育的看法等。我国当代农民实现现代化的途径主要有外出务工、外出经商、大城市经历、就地进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