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还处于发展进程中。本文分析了学科化服务发展存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学科化服务的创新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美学人类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证,说明创建"美学人类学"这门多边缘交叉新兴学科的条件已经成熟,并希图构建起一个较为科学系统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3.
田野工作之所以成为人类学学科的重要标识,缘于两者意趣之共通于"活"的状态。它具体表现在,生生不息的日常生活所携带的重复与灵动,与文化蕴含的强制性与超越性相呼应,使探究日常生活的田野工作为人类学研究提供着"活"素材;田野工作作为人类学者的"活态训练场",在关系性力量的生成与磨砺中,给人类学者注入感悟异文化的勇气和智慧,人类学者便有能力在对文化的实证研究中,承担起其"人型文化翻译器"的职责,从而实现对学术共同体的塑造;最后,田野工作有助于面向当代中国文化事项,为促进平等对话提供经验基础,并实现具有中国文化蕴含的表达,谋求人类学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经波折,相关研究者对此已有颇多论述,学科设置演变和学科发展竞争为系统分析中国人类学学科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分析、反思视角。客观回顾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其学术研究成果颇丰、影响巨大,但中国人类学在历史时期的学科地位被想象性地言过其实。学科恢复重建之后,人类学同民族学的发展纷争对其学科地位产生了严重冲击,人类学理论研究有限的社会贡献和公众认知也是限制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应从构建自我理论话语体系、加强应用研究、丰富研究对象、扩大社会影响等方面入手,争取学科未来发展的更大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学科人才建设不是个体发展的过程,而应是围绕学科建设服务的复合型人才群体协同发展的过程。学科人才内涵建设要从制度建设、系统规划、协同创新的角度,营造适宜学科人才群体发展的软环境、形成学科人才建设立体层进结构、建设助力学科和社会发展的高校智库,以实现学科发展与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汤夺先  李静 《民族研究》2012,(4):91-101,110
本文通过梳理已掌握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学科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发展层面探讨了政治人类学的学科基础,指出当前西方政治人类学主要关注非西方社会政治制度、非西方社会中公民"身份认同"、现代政治组织、特殊群体和信息技术与政治之间关系等。政治人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随着引介与吸收推广西方理论方法以及中国的学术实践而得以开展。深度交流困难、应用性不足和理论创新欠缺等是当前政治人类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政治人类学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我国学界关于民族社会学的学科归属问题的已有讨论入手,分析了民族社会学学科定位成为问题的原因,检讨民族社会学的学科定位和内涵,以及当前应当具有的学术担当.文章认为:目前我国主流社会和政府部门高度关注民族问题,学者应当在调整和改善我国民族/族群关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民族社会学特殊的学科位置决定其学术担当:从社会学的民族/族群研究角度来看,这个学科应当在问题意识以及社会学研究方法和理论在少数民族社会中的适用性方面为社会学界提供线索和思路;从广义民族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学科的贡献在于规范的社会科学方法在民族/族群研究中的应用.“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对民族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任务,民族社会学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学科从西方发起,以"非西方文化"为诞生温床,以20世纪60年代为时间坐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产生了一系列学派,极大地丰富了世界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体系;在中国,在以吴文藻和费孝通为代表的老一辈人类学家的指导下,中国人类学结合本国实际架构了一套符合本国国情的人类学学说;综合王庆仁、白振声和王铭明等教授的观点,从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者顾定国(Gregory Eliyu Guldin)教授的<中国人类学逸史>(The Saga of Anthropology in ChinaFrom Malinowski to Moscow to Mao)一书,本来是专门为西方人撰写的,因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人类学的形成与发展,最近已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顾定国与中国学术界的交往及该书的成书经过,探讨了学科普遍性与本土化这对矛盾;所附的两篇西方学者对该书原著的评论,其视角与我们的有显著差异,或可起到"兼听则明"的作用吧.  相似文献   

10.
要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创建高水平的民族大学,必须完善学科布局,提高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投入并改善环境.  相似文献   

11.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医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由于该学科处于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之中,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目不暇接,所以怎样将新进展与经典原理进行选择、加工然后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有效地学到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又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生物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2.
对音乐人类学的研究,往往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入手,无论是音乐学还是人类学,自始至终与研究对象的不断变化和拓展有着密切关系。必须从音乐人类学学科自身的体系与学科结构的历史嬗变中探索出一条系统化、专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13.
论壮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认为,壮学是在“后轴心时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汉文化中心主义”逐渐被打破,区域性、族别性研究蓬勃开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壮学产生所依赖的学术基础是壮族研究。80年代以来,壮族研究成果的系列化和综合化,使学术界在壮族渊源、壮族文化的本质等根本问题上基本上达成共识,从而为壮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壮学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发散性,这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壮学的神圣使命是要促进壮民族的文化自觉,沟通世界人类。  相似文献   

14.
学科教学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心理教育的基础和主阵地。本文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阐述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讨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若干基本思想: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渗透心理教育的前提;二、教师角色转变是渗透心理教育的保障;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渗透心理教育的核心;四、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渗透心理教育的重要心理环境;五、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是渗透心理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学科系统复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学科系统的开放性和多动力性看,学科系统具有结构复杂、关系复杂、环境复杂和演进复杂等特征.正确认识学科系统的复杂性,对学科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学界对历史人类学基本要素、基本概念、研究领域与方法的分歧,分析了产生这些分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前后,随着日本以及西方史学理论不断传入,中国学术界按照西方学科模式对各个学科进行重组。由于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关于民族史学的种种观点充斥国内,中国民族史学科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此期间,吕思勉先生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民族史进行分析归纳,构建了他的关于中国民族史学科的新型框架。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的未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认为 ,在迈向 2 1世纪的时候 ,在美国 ,随着政府支持的减少和越来越依赖于私人化的资本主义企业 ,纯学术的人类学将越来越缺乏竞争力。要改变人类学的边缘地位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类学者为社会所作的贡献。人类学在保留其内省和创造性的多元化、非偶像性的思维和深奥的学术等特征外 ,更会成为处理跨民族而又有共同基础的人文挑战的领导因素。文章呼吁人类学家要参与并领导那些超越人类学的学术计划 ,走出去进行超越本学科的思想交流 ,发展对世界有贡献的领域 ,如对全球性和地区性的自然史以及人类进化和物质文化的史前史进行准确的概括 ,参与制定相关的人文政策 ,参与领导跨学科研究及公共服务事业 ,参与处理人类面临的诸如性、生态、政治、经济、宗教等重大问题 ,参与文学和电影创作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内的民族学主要是民族问题之学,而人类学则是人及其文化的演进与阐释之学,两者不应该混为一谈,同时由于历史的关系,由人类学替代民族学也不太妥当。因此,目前最佳的方法是:在国务院学位办的分类中,把人类学从社会学的一级学科中分离出来;在教育部学位办的学科分类中,增加独立的人类学,即都把人类学提升为所谓的一级学科,并建构其二级学科。至于原在其他一级学科下属的人类学二级学科,可以并存,或逐步转到人类学的一级学科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西方民俗学、人类学学术史的脉络中梳理并探讨了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学科互动过程,揭示了人类学在不同的重要理论发展阶段上对民俗学研究的理论影响,说明了民俗学与人类学相互交织的状况.民俗学是不断运动的动态发展过程,理应结合人类学理论来研究不断产生的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