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规章不属于《合同法》中直接否定合同效力的依据,这与金融业强调监管审查,但立法层级不高的现实产生了冲突。在此情形下,行政规章借"公共利益"的外衣否定合同效力成为司法裁判中可选择的路径。本文在商事案件的分析基础上,结合法律解释学的方法,选取了伟杰公司和天策公司的股权信托纠纷案,对其裁判思路进行分析。《民法典》"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实际上是"不违背公序良俗"具体化的表现,故违反规章进而损害公共利益的合同也应无效。社会公共利益作为价值性的不确定性概念,应作为兜底条款进行适用,并且在裁判说理中充分论证,避免得出违反规章等于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8,(2):183-191
功能主义解释论是社会学功能主义进路在法律制度上的体现,是刑法解释从内部考察走向外部分析的表征。功能主义解释是实质解释论发展的新阶段,其四个面向可归结为实质解释具体化:实质是实质解释的本质、目的是实质解释的方法、回应是实质解释的属性、后果是实质解释的诉求。功能主义刑法解释需面对三个问题:如何检视我国法治发展阶段、如何对待积极的刑事立法观及如何检讨刑法过度解释。总之,功能主义刑法解释论在提供一种新的解释理念的同时,也存在值得反思的问题,尤其是在回应形式法治诉求与过度解释等理论质疑时,该解释理论难以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3.
4.
刘万啸 《兰州学刊》2011,(8):114-118
从各国立法和相关国际示范法来看,关于自动电文系统的规定都遵循了自动电文系统的运作将约束其所有者或控制者的原则。尤其在相对人客观可理解的基础上,即使自动电文系统意思表示发生错误,仍应属其所有者或控制者有效的意思表示。关于自动电文系统错误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具体到本案,如果卓越网仅向订购人发出了订单确认邮件,则双方之间并不存在有效的合同,故卓越网有权直接单方面取消订单;如果卓越网已向订购人发出了发货通知,则双方之间的合同即已成立并生效,此时卓越网只能请求法院撤销或者变更合同,而无权直接单方面取消订单。  相似文献   

5.
江钦辉 《东南学术》2013,(1):160-168
传统通说将法律行为效力分为成立和生效两个层次,其理论缺陷在于将生效等同于有效,无法合理解释法定生效条件或约定生效条件合同的效力状态,导致了司法实务的混乱。本文虽赞同将法律行为效力分为成立、有效与生效三个层次,但认为学界不同学者主张的法律行为效力三层次论,要么存在理论观点的错误或片面,要么存在理论论证的错误;对此进行了理论上的修正,主张修正的法律行为效力三层次论,在传统成立和"生效"(有效)之后增加一个生效层面,以合理解释法定生效条件或约定生效条件合同的效力是有效但未生效,具有法律拘束力,厘清了司法实务的混乱。  相似文献   

6.
依照学界通说和法院的绝大多数现行判决,《公务员法》第53条第14项规定对合同效力不生影响.该观点误解了公私法关系,合同法应在允许范围内为国家规制目标服务.将公务员违规订立营利性经营合同认定为无效,具有更明显的反对非法行为、隔断公务员与经济利益链接及实现立法目的的优势,且具有结果妥当性,能增加违法行为披露几率.基于我国国情,该类合同的效力应依客观标准统一认定为无效,与公务员是否滥用权力及耽误本职工作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读中国裁判文书网十年来29份出现“大学章程”字样的裁判文书发现,大学章程在司法裁判的具体适用中表现为在案件审理中仅作为证据使用,在私法领域作为契约适用,在公法领域作为裁判补充论证适用,可知我国大学章程在司法领域的法律功能相对有限,因而如何认定大学章程的效力就成为扩展大学章程法律功能、提升大学章程司法适用性的关键。分析大学章程作为软法的法律性质,探讨其在公私法领域适用的理论问题,有利于重塑大学章程在诉讼格局中的效力,即应在教育法典中明确大学的法律地位和大学章程的效力;在私法领域着重审查民办大学章程,同时改变大学章程中关于教师聘任合同法律性质的内容;在公法领域建立大学章程的附带性审查制度。以此为基础,方可实现大学章程的应有效能。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7,(6):170-178
建设工程"黑白合同"无效事由认定混乱的根源在于《合同法》第52条可操作性不强及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回避。《民法总则》第146、153条对"黑白合同"无效事由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但《合同法》第52条、《民法总则》第154条仍然以合同履行行为结果之利益损害作为合同无效的基础事由,值得反思。应在民法分则合同编对合同无效事由进行完善,具体建议为:基础事由合同履行行为之损害结果修改为合同主体虚伪意思表示,将法律事由由行政管理性强制性规定修改为司法认定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将内容事由限定于违背公序良俗。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21,(2):59-69
可操作性不强、立法质量不高是我国税收立法的“通病”,已导致税收领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在数量和效力上的失序,具体表现为立法权限不明、行政解释垄断、税收规范冲突等。从根本上说,这是人大立法权孱弱与行政立法权扩张的结果,应在制度层面进行调试,实现税收人大立法和税收行政立法的各归其位、相互配合。在更为具体的层面上,应廓清税收领域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的各自权限,并以行之有效的备案审查制度为保障,加强对税收法律体系漏洞的发掘和填补。总之,税收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当在宪法、法律的统摄下各司其职、相互衔接、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待定,是我国"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不能彻底贯彻区分原则的产物,不利于善意受让人之保护。然而《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在"物权形式主义"的理论基础上认可了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该做法虽然更彻底地落实了区分原则,却不得不接受备受质疑的"物权行为"的概念。事实上,通过重新解释"债权形式主义",将事实行为的合法性也纳入影响物权变动之"事实构成"中,就能彻底落实区分原则,不必大费周章地引入物权形式主义。此外,落实区分原则,意味着无权处分合同是否有效不应由物权人决定,但不能反推其必然有效。当事人的主观状态应当被直接规定为影响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存在密切联系.以广西为例,根据生态环境特征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等条件可将广西分为桂东北山地生态环境区、桂西北山地生态环境区、桂中盆地生态环境区、桂东南山地丘陵平原生态环境区、桂西南山地丘陵生态环境区、桂南沿海生态环境区六大生态环境区,并分别采取点轴式较高密度布局发展模式,大分散、小集中、低密度布局发展模式,点轴式高密度布局发展模式,网络式较高密度发展模式,大分散、大集中的低密度布局发展模式,网络式高密度布局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14.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金融危机背景下突出反映的一个社会现象,该现象出现的必然原因和它对农村建设可以发挥的作用都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通过SWOT分析发现,浙江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既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但是在没有外界力量的支持下,农民工返乡创业要想获得成功有很大的困难.调查研究表明,构建一个由金融支持体系、创业辅导体系、创业机会集成体系、创业服务体系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对于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率能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银兵 《兰州学刊》2007,(7):149-151
文章首先对许烺光的中西亲属体系主轴观进行了分析,然后得出了中西不同的亲属体系主轴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具有不同的生命观、宗教观、价值观和人格观的结论,最后总结了中西方亲属体系主轴分析对现代中国建构亲属体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各宗派中,禅宗的心性思想整体性特别强。尽管如此,作为分灯禅中的重要两支,洪州派与石头派还是表现出相互区别的心性思想。笔者试将洪州派、石头派心性论与陆王心学、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朱熹的心性思想作相关比较,以期对探究禅宗心性论与心学、理学心性本体思想间的借鉴、吸收关系,以及宋明时期儒家心性思想为何由人生、伦理转向心性本体层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红色的手推车》是美国意象派诗人威廉斯所作的一首名诗,这首诗形式独到,匠心独运,历来受到广泛的推崇.可是彭予对这首诗的汉译却是差强人意,在重现原诗的“形美”上出现了失误.本文将以诗歌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为理论基础,着重从诗歌的外在形式、内在形式以及独特的形式三个方面深入对比分析了原诗与译诗,从而指出了译诗在诗歌形式上的不足之处,并借此指出在诗歌翻译中,形式对等是关系到译诗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CDIO教育模式改革基础之上,以工程教育改革深化为目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CDIO试点班为例,提出基于项目体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项目为主体的教学计划,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项目实践——知识提炼,能力养成”。将工程项目贯穿于四年的教学活动中,努力让学生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角度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工程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代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一大变化在于其内在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近代价值观变化的第一次大潮表现为“以西洋文明为目标”的文明论的兴起,它颠覆了中国人既往对于“文明”和“野蛮”的理解和判断,改变了中国人的自我定位及看待世界的基本方式。《瓜分惨祸预言记》与《新石头记》都以其对“文明”的理解和想象来与时代对话,前者认同于西方现代性的文明观,为中国设计、想象了一条通过自身主动的“文明化”来免于灭亡的途径;后者则延续了传统德本论的文明观,向往一种德力兼胜、始终由道德来统摄一切的“真文明”,并以此来超越现代西方文明中的力本论倾向。这两种对于文明的理解和想象都存在着各自的洞见和盲区,由此可以启发我们将文明作为一种未完成的目标而非已固化的现实来进行重新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