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辽代古北口作为天然要塞,其战略位置一直颇受重视:作为军事要塞,许多战争发生在此;作为交通要道,其位于中京到南京必经之路:作为榷场,其发挥着沟通长城内外的功能。契丹族、汉族、奚族等民众也杂居于此。在有辽一代的二百多年中,古北口见证过战争的残酷,见证了外交的盛世,也见证了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在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有一座巍峨的古塔,叫无垢净光舍利佛塔,简称舍利塔。塔,在中国是从佛教及其艺术传入后出现的。辽代历届统治者都很信奉佛教,道宗时,有司上奏“春、泰、宁江三州三千余人愿为僧尼”,他都许可。所以,辽辖区内现在的东北、内蒙、河北、山西等地,建立了很多佛塔,沈阳的舍利塔,就是辽重熙十三年(公元一○四四年)建立起来的。舍利,是火化后的佛骨,建塔时,塔下埋葬佛骨,因之叫舍利塔。  相似文献   

3.
辽朝建国前后,在不断征讨四方的过程中,把周边民族或俘或徙,迁往契丹本土及其辽海广大地域上,措置州县,与契丹诸部杂居共处。辽朝徙民州县的建置,自太祖耶律阿保机始,至辽圣宗耶律隆绪末年,经历了一个多世纪。除南京、西京两道沿革唐五代州县建置略有变通外,上京、东京、中京三道州县基本上是徙民所置。辽朝这种大规模徙民置州县,推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进程。对辽代乃至中国北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考诸北方农业文明的兴起,辽代一国而两制的治国方略的产生及其北方民族区域文化的形成,无一不与徙民置州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辽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过去的传统观点认为,辽代陶瓷业发展过程中是集中原宋王朝的进口和影响发展的。近年来,通过契丹考古事业的发展特别在赤峰地区发现了大量辽代遗址和墓葬,出土了辽代一批精品,同时还在赤峰地区数十处发现辽代瓷窑遗址。主要有:猴头沟缸瓦窑;巴林左旗林东上京临潢府故城窑址;辽上京临潢府故城南山窑址;东白音高洛屯辽瓷窑址。近年在辽墓和辽代遗址中出土大量的陶瓷器,给我们研究辽代瓷业发展不断增加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辽道宗、天祚帝执政的辽代后期,契丹腹地生态环境恶化,秋冬春三季酷寒多雪,土地沙化严重,狂风沙暴天气增多.所有这些,除正史文献有少量记述外,此间使辽的北宋使臣在其使辽语录及使辽诗作中,均有较多的形象描述.援引宋人使辽语录及使辽诗作中的相关记述,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探讨辽代后期契丹腹地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原因,或可拓展一条研究辽代环境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辽夏关系一定程度上受到10至13世纪中国北方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辽夏关系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圣宗时期,辽主夏从,联合制宋,辽朝占据主导地位;兴宗时期,辽夏交恶,战事迭起,辽朝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仍维持辽夏臣属关系;道宗、天祚帝时,夏辽敦睦,协同抗金,尤其是辽末,西夏反客为主,在辽夏关系中掌握绝对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据《辽史·地理志》丰州条载,辽天德军与丰州同置一地,即都在今呼和浩特地区;而同卷“天德军”条又载,辽天德军的地理位置与唐天德军完全相同,都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期明安川一带。而据《辽史》所载,辽代并无二个天德军设置,所谓“天德军’即“天德军节度使”,辽代仅此一机构。那么,辽代天德军的地理位置究竟在何处?笔者通过对辽初史料的稽查,核对与考证,有理由认为,辽代天德军的地理位置应与辽代丰州同治,因而,《地理志》“天德军”条,显系舛误。  相似文献   

8.
阜新地区发现发掘了辽代契丹族壁画墓,主要有西山村辽墓壁画、辽许王壁画墓、黄家沟辽墓壁画、平顶山辽墓壁画、平安地辽墓壁画、关山萧和家族墓壁画、烧锅营子萧墓壁画、萧图古辞家族墓壁画、木头沟石板壁画墓、马家壁画墓、程沟辽墓壁画,为研究辽代契丹族绘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当今人们研究辽代社会历史与文化提供了佐证。不仅反映了辽代丧葬习俗,而且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反映了辽代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揭示了契丹人汉化与辽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折射出契丹民族精神;展示了契丹民族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9.
卢海鸣 《金陵瞭望》2009,(15):34-37
奉安大典,指1929年6月1日在南京举行的孙中山先生葬礼。南京中山大道最初的名称,或者说它的乳名,叫迎榇大道。它是专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榇由当时的北平西山碧云寺南下奉安中山陵而建造的。今年整整“80岁”的中山大道是南京的第一条柏油马路,也开创了南京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辽史*刑法志>反映出我国辽代刑法制度的类别、社会作用和特点.辽代刑法制度对辽代的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而为我国北方尤其是西拉木伦河流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影响深刻,其刑法制度为维护辽王朝的稳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碑刻资料透漏出一些有关辽代法律方面的信息,为我们研究辽代法律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碑刻所见辽代法律形式。碑刻所现辽代法律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刑名,罪名,科举考试,六条问事,土地法令,户籍管理,买卖与借贷关系,家庭,婚姻,继承等方面。碑刻所记辽代司法机构与司法官员,可以补《辽史·百官志》之遗阙。碑刻所载辽代诉讼与审判情况,为研究辽代法律实施与执行提供了重要佐证。通过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结合研究,得出辽代法律具有沿用唐宋,传承习惯;一国两制,南北二元;刑罚残酷,一罪数刑;民族歧视,同罪异论;注重执行,整饬吏治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我们看过南京人、外地人写南京的文章,而外国人如何看南京呢?不忙,让我们看一看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精心打造的《金陵物语》,就可以一饱眼福了。从明朝利玛窦眼中的南京到史沫特莱笔下的南京南京自六朝建都以来,就不断有外国人到访。从印度的达摩到明代的利玛窦,他们万里迢迢来到南京,或在这里停留,或在这里居住,自然用一种不同于中国人眼光观察着南京的一切;并且用不同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思考着他们的所见所闻,最后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笔触记录下南京的历史,为美丽的南京留下  相似文献   

13.
巫凉 《人生与伴侣》2009,(10):10-12
很多观众怀疑电影《南京!南京!》里的日本士兵角川是导演陆川的一相情愿,觉得没有必要出于理想主义而安排这样的结局,以便促进中日友好或呼唤人性。事实上,角川是有现实原型的。他叫山崎宏。一个曾亲历过侵华战争的日本士兵,为了赎罪和感恩,他在中国讳莫如深过了70个春秋,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中国人的尊重,也重建了他自己的尊严。  相似文献   

14.
评辽在夏、宋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辽、西夏是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三国鼎立时期。三个政权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或战或和,既相互利用,又互相对立。虽然宋与辽、宋与夏、辽与夏三组关系各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但这一时期矛盾的焦点基本集中在北宋。辽与西夏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与北宋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进而形成了联合抗宋的局面。其中,辽又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不仅直接对北宋构成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在夏、宋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夏、宋关系是北宋、辽、西夏三边关系中的重要一环,它对宋、辽关系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辽统治者十分注意夏、宋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碑刻资料透漏出一些有关辽代法律方面的信息,为我们研究辽代法律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碑刻所现辽代法律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刑名,罪名,科举考试,六条问事,土地法令,户籍管理,买卖与借贷关系,家庭,婚姻,继承等方面。碑刻所记辽代司法机构与司法官员,可以补《辽史.百官志》之遗阙。碑刻所载辽代诉讼与审判情况,为研究辽代法律实施与执行提供了重要佐证。通过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结合研究,得出辽代法律具有沿用唐宋,传承习惯;一国两制,南北二元;刑罚残酷,一罪数刑;民族歧视,同罪异论;注重执行,整饬吏治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辽王朝在境内设有五京,上京乃辽太祖创业之地,为辽朝政治中心。辽朝的文化中心却不在辽上京,在辽南京。根据有三:一、史书记载辽南京经济文化发达;二、《辽藏》工程浩大,约六千多卷,历时七十余年,雕造於燕京阳台山清水院(今北京西山大觉寺);三、1974年山西应县木塔发现一批辽代印刷品均为辽南京雕印。  相似文献   

17.
针对辽代功臣制度研究不足的现状,以《辽史》等文献资料为基础,充分利用了辽代的汉文石刻材料。结果表明,辽代功臣制度呈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功臣号授予方式包括“初赐后加赐”和“赐后改赐”。得出如下结论:辽代的“功臣”被赐予社稷大臣、属国的国主、耄年和致仕官员以及功勋后代;一般情况下,带有节度使身份的官员才有被封赐功臣资格。  相似文献   

18.
辽圣宗统治时期宫闱斗争激烈 :两起废后事件 ;圣宗德妃冤死 ;圣宗淑仪耿氏避祸出家等等。宫闱斗争较为激烈 ,其原因是圣宗在后妃制度上实行改革引起的。而斗争之结果则酿成辽代中期第一大冤案 ,并使统治阶级长期处于内讧状态 ,削弱了其力量 ,加速了辽政权灭亡  相似文献   

19.
辽代玉蹀躞带是辽代重要的礼仪器,是契丹民族与其他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互动的重要见证物。本文通过对辽代玉蹀躞带进行系统地考察和分析,发现它们在形式上可分为单带扣·单铊尾型和双带扣·双铊尾型两类。前者以蹀躞銙上具有“山”字形古眼、蹀躞上坠饰倒悬葫芦形带饰或曲柄形饰以及带銙可能存在偏角团形銙或倒“凸”字形銙为特征,在文化渊源上主要受到突厥文化、回鹘文化的影响。后者以具有前后两组玉带为特征,其主要受到中原汉族带饰文化的影响。本文中关于辽代玉蹀躞带中存在悬坠曲柄形饰、饰倒“凸”字形銙以及还具有双带扣·双铊尾型式的特征分析在过去的研究中少为述及,可作为新的依据,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辽代玉蹀躞带的特征和更深刻地理解辽代社会契丹文化的特色及其多元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辽是我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王朝,辽法二元现象十分瞩目。本文揭示这一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表现为一国之内两种相互吸收而又冲突并趋向融合的动态过程,这也是辽法封建化的过程。社会现实乃是促进或制约法律发展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