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声乐艺术中不能忽视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歌曲创作源于情感,歌曲的演唱需要情感的共鸣,要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历史背景、情感基调,抒情感因素融入作品之中,全身心投入演唱,掌握情感表达的分寸。声乐工作者只有平时注意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浅析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诠释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演唱是一种声音艺术,也是一种情感丰富的艺术。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演唱者在充分理解声乐作品的基础上,准确运用声乐演唱技巧,使技巧与情感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境界。这样演唱者的内心世界与歌曲情感有机统一起来,引起了听众的共鸣。因此在声乐演唱中,歌唱者既要具备训练有素的技巧,更要有饱满的情感,对声乐作品进行细致入微的情感诠释与表达,从而给受众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3.
顾晓晖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6):85-87,90
本文介绍了歌唱的二度创作与声乐作品的情感表现与处理。在歌曲的表演艺术上有两个创作过程;它的前期创作是词曲作家合作谱写声乐作品的音乐创作是"一度创作"。这一创作的艺术作品,只是停留在谱面上的,由歌唱者在原作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对歌曲作品的深刻理解进行艺术处理与加工。将声乐技巧同歌曲的艺术表现密切结合而演唱出来的过程,称为歌唱者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其表现在歌唱的最高层次,最终目标是要将确定静止的声乐作品包含的声乐形象,通过科学的发生方法和技巧,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再创造出具有原作和歌唱者本人所应有风格的音乐形象,并通过中外音乐作品实例加以具体分析。从而对声乐作品本身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歌词内容和音乐形式有其独特的"形象"。即对作品情感表现及艺术处理上,有一个整体的构思与布局。通过举例对声乐专业技能的学习及体会,使其真正的把声音,呼吸,吐字,感情带进歌曲中,达到艺术歌曲"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演唱。  相似文献   

4.
声乐学习与演唱的困难之处在于声乐技术的抽象性,因此,想象心理在歌曲演唱中的运用与建构对于从事声乐职业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演唱中,歌唱者从歌词入手,积极发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把所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转化为具体的表象,做到对乐曲情绪情感的理解和把握。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根据旋律、歌词所表现的情感信息加以构思和想象,通过创作性想象的体验和自己内心的主观情绪体验结合歌词旋律来表现艺术。声乐教学中,师生双方应积极建构想象心理,把无意识想象引到有意识想象上来,使声乐技巧和歌曲演喝能形成“动力定型”。  相似文献   

5.
想象与情感设计是声乐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创作、演唱、声乐训练和表演心理素质的调节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歌曲《问云儿》是一首极富表现力与感染力的典型艺术歌曲代表,只要演唱者从想象与情感体验到演唱诠释进行精心设计,就会将单纯的歌曲演唱真正提升为至臻完美的声乐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6.
歌唱既是声音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演唱者通过纯熟的演唱技巧和对蕴涵于作品中的丰富情感进行直接、生动的表达和细致入微的刻画,可给听众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情感是歌唱的灵魂,没有情感的歌唱不富有任何感染力.对歌曲的演绎应该是声音与情感的完美结合.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内在底蕴,在演唱时富于艺术想象,使其演唱充满表现力,更精确地将声乐作品的内涵准确地诠释出来,才能使演唱声情并茂、感人肺腑,最终实现演唱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声乐通过情感、领悟、想象、演唱技巧表现赋予歌曲以生命的再创造,要使歌曲形象鲜活地展现在听众和观众面前,歌唱者不仅是以作品的简单复制和还原为标准,还应积极地投入到歌曲再创造的过程中去。歌词语言和歌曲旋律是构成声乐作品的两大要素,也是声乐艺术二度创造的重要蓝本。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看,中国优秀声乐作品所体现的民族性特征,表现在作品创作中所运用的民族语言和民族音乐中,即:民族特色的语言,民族特色的音乐,运用民族特色歌曲的演唱技能与表现,抒发民族情感,展现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钢琴伴奏有助于歌曲情感和旋律的表达,在声乐演唱训练中钢琴能发挥指导功效,能够对演唱者的呼吸配合、音量控制、情感表达等方面起到艺术修润的作用。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者之间体现“思”与“行”的辩证统一关系。实践中,“思”是基础,“行”是目的。本文研究探讨其中的规律,意为新时代声乐表演中钢琴伴奏艺术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歌唱的二度创作是歌唱者进行再创作的过程,目的是歌者在尊重原作、忠于原作的前提下,利用纯熟的发声技巧和声情并茂的演唱,更充分地发掘歌曲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表现歌曲艺术的魅力.所有的音乐都是为了表达某一时期词曲作者创作作品的思想情感,都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二度演绎的艺术过程.为此,从四个方面阐述演唱者如何把乐谱上的声乐作品变成具体的艺术形象,以达到感情真挚、富有魅力的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11.
论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歌曲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歌曲处理 ,是一个长期困扰高师声乐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在高师声乐教学中 ,歌曲处理要抓住歌曲的时代特征 ,把握作品风格 ;分析旋律进行的特点 ;设定歌曲的情感基调、抓“关键字”的处理 ;注重演唱时的形象感染 ;注重个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歌曲演唱中,情感表现是否到位,决定了歌曲演唱的艺术魅力和美感效果。为了把握好演唱的情感表现,需要深入分析作品,积累体验,讲究韵味处理,发扬风格特色,注意咬字发声,掌握声音技巧,提高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3.
声乐艺术是以人声嗓音为乐器,通过科学、系统的发声技巧而使其演唱出最佳音色的音乐艺术类型.优美、丰富的音色是传达声乐作品内容、情感以及风格的桥梁,也是沟通歌唱者与听众审美意识的重要因素.音色具有丰富的内涵及宽泛的外延,不同的音色能形成歌唱艺术中不同的审美特征.声乐艺术中音色美与呼吸、共鸣、语言、情感等因素产生密切的关联,声乐艺术工作者必须准确地运用音色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风格,凸显艺术家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音准、咬字在歌唱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也是声乐演唱的根基,如果歌唱中音不准、字咬得不清楚,歌曲的情感表达、刻画音乐形象就无从谈起。教师声乐课中的学习训练、歌曲演唱,可以针对在声乐演唱中遇到的偏音、咬字不清楚问题,进一步剖析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意义在于提高声乐演唱水平,更充分体现歌曲内涵。  相似文献   

15.
声乐教学的“技”主要是指物性层面上的技巧 ,如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等 ;而“艺”属于理性层次上的属性 ,它涉及到艺术情感、文化素养等因素。声乐教学在技术上应从声乐的呼吸、发声、共鸣以及艺术上歌唱的声情并茂、歌曲演唱与艺术再造等问题入手 ,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声乐的基本技能技巧和基础理论 ,扩展知识结构 ,提高综合素质 ,以更好地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16.
德奥艺术术歌曲在声乐史上占有很大的地位。如何准确完美的完成对德奥艺术歌曲的演绎?首先应该对歌曲的风貌做比较深的了解,声乐的运用要和谐统一,演唱与伴奏要相互呼应,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7.
歌曲演唱是艺术再创造。一首声乐作品需要演唱者将它变成有声、有情、有字、有形的演唱艺术,也就是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二度创作”离不开演唱者对作品的分析、风格的把握、情感的处理等等方面。试从风格情感、咬字吐字、速度力度等方面阐述演唱中的艺术处理,旨在追求声乐作品的演唱更加动人,更加贴切,更加扣人心弦,更加完美;达到声以情发,情依声传,声情并茂,字正腔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歌唱的二度创作是歌唱者进行再创作的过程,目的是歌者在尊重原作、忠于原作的前提下,利用纯熟的发声技巧和声情并茂的演唱,更充分地发掘歌曲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表现歌曲艺术的魅力。所有的音乐都是为了表达某一时期词曲作者创作作品的思想情感,都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二度演绎的艺术过程。为此,从四个方面阐述演唱者如何把乐谱上的声乐作品变成具体的艺术形象,以达到感情真挚、富有魅力的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19.
声乐演唱不但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主体意识、心理情绪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其深入领会歌曲的内容和价值,从而引起感情的激动和表演创造的热情,使歌曲演唱生动感人。  相似文献   

20.
从研究声乐演唱音色的艺术表现功能及音色审美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合式"的声乐演唱音色观。在声乐演唱实践中,根据不同作品、演唱者等因素的实际需要,运用变化的音色去表现声乐作品,至关重要。对声乐演唱实践中的音色具体运用,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