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电视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方法和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电视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关键是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话语主动权;创新报道思路、方法、内容、形式、手段,有领导有步骤有重点地改进新闻宣传,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根本保证是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工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2.
2014年2月9日央视对东莞"黄流""莞式服务"的一系列报道惹来网络上下的一片非议,支持东莞和反对央视报道在网络上呼声一片,并呈压倒性的趋势,这样的舆论场大大超出央视的预料。从央视报道"东莞黄流"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之间存在的某种对峙。认识两个舆论场的不同,探究"两个舆论场"对峙的原因,找出央视报道的不足是消除两个舆论场对立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两个舆论场融合,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环境给舆论表达提供了一个开放空间,承担着舆论引导责任的主流媒体,如何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是其当下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新媒体环境下要想发挥好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传统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的传统优势;新兴主流媒体不仅要占领好、利用好网络这一阵地,而且要培养意见领袖,打造专业微博群;加强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的互动呼应机制;从现实角度和新媒体技术研发以及网络自身的制衡来优化网络舆论引导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电视调查性报道作为一股舆论监督力量,在转型期的中国具有更加丰富的报道资源和良好的生存空间。然而,要做更大的空间拓展则需要舆论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需要电视从业者大胆而稳妥的专业推进,和决策者积极的观念变革。从暗访手段的限制、真实的界定和商业化带来的冲击三个方面展开,理清其中的一些认识,可以给电视性调查报道一个更为开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媒体作为社会公众的代言人,往往通过新闻叙事进行舆论引导。而在新闻叙事中,聚焦的选择与调整能够逼近事实真相,挖掘社会意义,因此新闻叙事聚焦与舆论之间有着多层联系:聚焦主体设置舆论议程、聚焦角度决定舆论走向、聚焦对象影响舆论效果,三者又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公众舆论场。而对于如何引导舆论,聚焦主体则要正确研判舆情,聚焦角度的选择要衡量多方价值,聚焦对象的呈现要多维平衡,如此新闻叙事聚焦才能强有力地引导舆论。以“王凤雅事件”为例可以详细分析并厘清新闻叙事聚焦与舆论引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经济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经济新闻报道要全方位、多角度地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就应该在报道中贯穿人文关怀的报道理念,对人文关怀作出新的追求:站在人的视角关注经济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关注人的精神伦理道德,在传播经济信息过程中把经济活动向人性化的层面升华。  相似文献   

7.
如何克服舆论引导上的一般化、表面化、浅层次化,研究引导舆论的策略和艺术,加大引导的力度和深度,提高舆论的引导水平。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旗帜鲜明引导要“得力”在舆论引导上,往往有不同的要求和做法。满足于不犯错误,不出问题,刊发的报道和言论平平淡淡,是一种引导,敢于提出问题,切中时弊,又是一种引导。居高临下发号施令,是一种引导;把准思想脉搏,对症下药,群众感到“解渴”,又是一种引导。无计划无组织,东一锤,西一棒,形不成气候,是一种引导;对重大问题早计划早安排,多侧面报道,多种武器一起上,报道有…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在灾难报道中实施舆论引导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灾难报道的舆论引导主体的亲和力强,但公信力不足;舆论过程引导的参与力、聚合力强,但理性思考力不足;舆论目标实现的衍播力强,但规范力不足;舆论系统控制的观察力强,但控制力不足。分析这些问题的长与短,以便在灾难报道中扬长避短,有效利用新媒体实施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9.
新疆"7·5"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部分西方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有意歪曲丑化中国形象。对此,国内传媒不仅要揭露其所谓"新闻自由"的虚假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建立媒介舆论危机的干预机制,增强引导国际舆论的传播力量,强化舆论危机干预的政府责任,发挥网上民间力量的打假作用和重视海外华人群体的沟通力量等策略,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反击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积极教育引导国内外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10.
从新疆"7·5"事件谈国内传媒对外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7·5"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部分西方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有意歪曲丑化中国形象.对此,国内传媒不仅要揭露其所谓"新闻自由"的虚假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建立媒介舆论危机的干预机制,增强引导国际舆论的传播力量,强化舆论危机干预的政府责任,发挥网上民间力量的打假作用和重视海外华人群体的沟通力量等策略,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反击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积极教育引导国内外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普通网民参与公共事件的程度不断提高,网民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最终形成网络舆论。近几年来,很多公共事件一经报道,便会迅速在网上形成舆论热点。因此,只有正确认识网络舆论,控制和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有助于事件的妥善解决,稳定社会。鉴于网络舆论日益凸显的重要性,本文将从网络舆论产生的背景和形成条件出发,研究网络舆论的特点和作用,并提出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舆论,促进公共事件妥善解决的几点建议,以期可以对网络舆论有进一步清晰的认识,掌握网络舆论的发生发展特征,最终达到正确认识网络舆论,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充分利用网络舆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坚持正确有效的舆论导向,必须处红好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几个辩证关系:如坚持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保持舆论常态与及时进行热点引导的辩证统一等。要发挥好舆论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心理导向和行为导向的作用,并充分运用舆论调控的社会机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有力地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战争中,单一兵种的作战方式早已陈旧落伍,代之而起的是多兵种合成作战,这种作战模式从空中、海中和地面构成多层次的作战体系,能充分发挥兵种作战威力,有效地摧毁敌方的有生力量。从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种方式已为各国军事家们所普遍接受和运用。在新闻宣传中,战役性报道被称之为“合成军”,由于它能充分发挥新闻传媒诸兵种联合作战的优势和威力,能迅速形成较强大的舆论声势和较浓厚的舆论氛围,因而,它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和运用。本文就战役性报道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战役性报道的内涵战役性报道作为一种组…  相似文献   

14.
一般而言 ,舆论导向主要偏重于正面报道 ,舆论监督则是与正面报道相伴而行的对负面舆论的制约。研究新闻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的特征及实施条件 ,有助于推动新闻改革 ,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构建作用 ,形成有利于国家安定团结、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5.
清朝末年,中国边疆危机丛生。为应对危机,公共舆论界藉公共舆论为利器,及时报道了各类危机发展态势,提出诸多颇具建树的应对方略。在公共舆论催生下,清廷通过施行各类新政去应对边疆危机。针对此等尝试,公共舆论界亦进行了及时报道和宣传。而当清廷统治即将崩溃、边疆局势却急速恶化之时,公共舆论界又对清廷与地方当局应对危机不力、行政腐败等行为进行了严厉批判。清末新闻传媒围绕边疆危机的以上报道乃至批评指责,均属特殊环境下公共舆论应对边疆危机的重要内容,展示了清末时人藉公共舆论为利器,抵御边疆危机、固我边圉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6.
党报在处理突发事件报道时,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持正面宣传、稳定大局的原则,坚决维护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旗帜鲜明,站稳立场,把握舆论主动权;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满足公众知情权;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树立党报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大地震灾情发生后,中国政府和各级媒体及时的、真实的报道,有效地避免了公众的恐慌情绪,减少了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媒体由以前的“及时上报”到如今的“主动播报”,在危机传播中担负起引导舆论、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政府在国际传播中的形象,是舆论引导方式的一种巨大进步和革新。  相似文献   

18.
"新闻舆论导向"是新时期我国新闻工作者从新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新闻学研究课题。利用批评报道进行舆论监督要把握好正确的导向,必须使批评报道真正体现党和人民的意志,以解决问题,促进稳定为准则;必须正确处理批评报道与正面报道的关系,破是手段、立是目的;必须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让舆论影响变成社会的行动力量。  相似文献   

19.
当今的舆论学存在一个庞杂的理论体系。由多元学科和方法共同编织的舆论研究之网始终以“实证主义”哲学为根本主线,而在舆论问题考察的融贯视阈中,符号学知识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位置。戴维森“舆论形成十阶段”的经典论述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舆论的形成及其意义实现是一个无法简单地以定量研究来解释的复杂过程,由此以现象学、语言学等传统哲学、人文学为基础,以揭示意义活动之规律为旨归的符号学,或许可以为这一复杂现象建构一套更适切,也更有深度的释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公共空间视域中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传播手段的出现与普及导致社会控制弱化,公众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传统的单向度舆论引导方式变得无力。舆论引导要有效地发挥其社会功能,就要适应和谐文化的构建要求,重构内含先进思维的话语体系,从而探索出一套可行且有效的操作模式。与整个中国信息传播事业的变迁同步,新时期的我国大众传媒不仅要发挥自上而下的传播信息、教育娱乐的功能,而且应成为下情上达、沟通交流的平台,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弘扬真善美、进行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视域中的舆论引导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的权力部门向公众的传播,还包括自下而上的传播,即公众以强大的社会舆论影响和引导组织(政府)向公众期望的方面发展。在这种新的舆论引导模式中,媒体充当的是权力部门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