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与出口:基于企业层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Ellison和Glaeser(1997)构建的EG指数或γ指数,量化了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并进一步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GMM模型讨论了制造业空间集聚、融资约束、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γ指数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程度明显在加深,越来越多的制造业行业不断向东部沿海有限的几个省份或区县集中,成为了高度集聚或非常集聚的行业。计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显著推动了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现象在本文得到了验证,即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出口强度反而更低;但本文并没有发现"融资约束悖论"在中国的存在,本文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越弱的企业,出口强度更高。企业的所有制结构、资本密集度、经营规模、劳动成本以及经营年限等都是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经济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理论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帅  张可  豆建民 《管理世界》2019,35(1):36-60
经济集聚和节能减排分别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两类政策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绿色转型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本文试图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就中国城市群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的经济集聚现象对节能和减排两个维度的影响机制进行系统考察。本文将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分别作为投入要素和非期望产出纳入传统的产出密度模型,就经济集聚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强度的非线性影响机制进行规范阐释,进而利用由1995~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数据所构成的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集聚与碳排放强度及人均碳排放之间均存在典型的"倒N"型曲线关系,而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及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典型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经济集聚水平达到一定阈值后,其可能同时表现出节能和减排的"双重"效应;能源强度可以成为经济集聚影响碳排放的中介变量,即经济集聚可以通过其各种正外部性对碳排放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会通过能源强度对碳排放产生间接影响;碳排放和能源强度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显著的"滚雪球"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则具有明显的策略性竞争效应。本文据此提出,中国在大力发展城市群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发挥经济集聚对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集聚与节能减排政策的相互协调,同时还要推动地区间形成节能减排政策的协同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制造业企业数据并运用DEA方法测算了中国微观层面的企业产能利用率,并以市场集中和空间集聚为切入点实证检验了关于产能过剩的两类理论观点:投资潮涌和市场涌入导致市场分散和产能过剩的"发展阶段说";地方政府竞相促进投资导致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地方政府说"。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不到70%且在研究期间内逐年下降。从内部看,主要是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产能利用率差异较大,前者往往高出30个百分点,而行业、地区和所有制类型之间虽有差异但均在10个百分点以内。实证检验表明,市场集中度和企业规模、空间基尼系数和政府补贴各自与企业产能利用率均显著正相关,但对双方同时检验时后两者的显著性和系数很不稳定。这意味着市场过于分散、企业规模过小是全球金融危机前中国经济中出现产能过剩现象的主导因素,而地方政府的重复性产业建设则通过影响市场分散和企业规模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在导致市场分散、企业规模较小的投资潮涌和市场涌入的推动因素之中,由地方政府所主导的重复且分散于各地的同构性产业建设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了关于空间集聚、规模门槛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分析框架,并利用我国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检验了空间集聚对技术创新影响的规模门槛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但是溢出效应存在门槛效应.对于规模门槛而言,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非是线性关系,城市规模越小,专业化集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大,城市规模越大,多样化集聚对企业技术创新更显著.与大企业相比,多样化集聚对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更明显.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在东部地区的比较明显,而对于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王伟  杨娇辉  汪玲 《管理科学》2018,21(1):58-71
传统的度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未能区分金融发展水平的真实提高与过度金融化。因 此,本文分别使用金融竞争力指标以及信贷过度扩张指标度量该差异, 并且在 116 个经济体 2006 年 ~ 2015 年面板数据的基础上,使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检验金融竞争力、信贷过度扩 张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 研究发现: 金融竞争力的提升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 且在经济 增长速度较低时影响更大; 信贷过度扩张会显著地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但在经济增长速度较高 时具有较大影响. 该结论在次贷危机后子样本、发展中经济体子样本、不同金融竞争力子指标、 不同信贷过度扩张虚拟变量设定以及系统 GMM 估计下均保持成立. 因此, 改善中国当前金融 竞争力不足与信贷过度扩张共存的问题,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竞争力; 信贷过度扩张; 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省份(地区)的企业TFP度量以及相应的核密度分布对比,研究发现集聚(或出口)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程度均弱于非集聚(或非出口)企业,表明"集聚中学习"和"出口中学习"机制导致企业在模仿学习过程中走向生产率同质化。而集聚出口环境下的企业具有生产率优势;双重学习能力和异质性程度均明显,即创新效应大于模仿效应;内资企业的双重学习能力强于外资企业。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发现集聚环境有利于企业增加对"销售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学习能力,出口环境可增加企业的经验值;技术迁入型的外资企业在集聚(或出口)环境下的学习动机和能力不足;研究还发现出口型企业更加依赖集聚的专业化经济带来的学习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7.
在梳理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发展主要理论的基础上,将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归结为四种主要观点:大企业创新优势理论,小企业创新优势理论,大、小企业不同创新优势理论以及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呈倒"U"型关系的理论。文章对大企业创新优势理论和小企业创新优势理论的理论支撑进行了阐述,并在最后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城市会展经济在空间变化上呈现出先聚集、后扩散的发展规律,其具体发展路径遵循"大中小、远中近、点线面"的布局模式。会展经济地域运动是一个空间分化和组合的动态过程。由于内部单元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因而产生了离心力和向心力,导致会展经济地域运动不断呈现出集聚与扩散的形态转换。会展经济也在这种不断转换的过程中向前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丰富区域内容。笔者以北京和上海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Logit模型,利用1993年~2002年间全国各省区第三产业分部门的增加值和劳动者人数数据研究了空间集聚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内在联系,表明部门的空间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超常规增长有着显著的正面效应,而且这样的空间集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0.
经济集聚、选择效应与企业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定位选择模型与标准集聚模型相结合的嵌套模型,采用1999~2007年中国288个地级市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实证检验经济集聚对于企业生产率及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从1999~2007年全国总体样本的检验结果来看,经济集聚对于多数制造业行业企业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即主要表现为拥挤效应而不是集聚效应;不同规模的城市对于不同生产率企业的空间选择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低效率企业倾向选择中小城市回避市场竞争,即表现出显著的选择效应。(2)1999~2002年及2003~2007年分时段全国样本检验结果及比较显示,在两个不同时间段,经济集聚对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发生显著变化,1999~2002年期间主要表现为显著的集聚效应,2003~2007年期间主要表现出显著的拥挤效应。2003年以来,地区之间的"竞次式"补贴性竞争加剧,这削弱了区域内产业、企业的内在联系与协同发展,经济聚集过程中集聚效应显著减弱。此外,两个时段内经济集聚对于企业空间定位的影响均表现出显著的选择效应。(3)从发达地区(东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来看,东部地区城市经济过度集聚,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拥挤效应;西部地区城市的经济集聚水平相对较低,经济集聚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集聚效应。无论东部地区内部还是中西部地区内部,对于多数制造业行业而言,选择效应均不显著。因而,全国层面呈现出的显著选择效应,主要源于低效率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中西部中小城市以逃避东部地区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5-2010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过度投资可能引发的后果,并研究管理层激励不足对过度投资后果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一方面,过度投资能为管理层带来更高的未来货币薪酬,在管理层激励水平较低时,管理层更可能通过过度投资为自己带来未来货币薪酬的增加;另一方面,过度投资减损了企业价值,过度投资企业的未来经营业绩更低,未来财务风险更大,在管理层激励水平较低时,价值减损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度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未能区分金融发展水平的真实提高与过度金融化。因此,本文分别使用金融竞争力指标以及信贷过度扩张指标度量该差异,并且在116个经济体2006年~2015年面板数据的基础上,使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检验金融竞争力、信贷过度扩张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竞争力的提升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且在经济增长速度较低时影响更大;信贷过度扩张会显著地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但在经济增长速度较高时具有较大影响.该结论在次贷危机后子样本、发展中经济体子样本、不同金融竞争力子指标、不同信贷过度扩张虚拟变量设定以及系统GMM估计下均保持成立.因此,改善中国当前金融竞争力不足与信贷过度扩张共存的问题,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集聚外部性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机制,不同的集聚程度和集聚方式对应于不同的碳排放行为。邻接地区的环境倾销和转嫁效应显著,其中,贸易联系紧密的地区间有着较强的负向环境效应。因此,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空间集聚的"自净效应",同时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政策)的空间相关性,加强跨地区的环境合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低价出口之谜——基于企业加成率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出口的一个奇怪现象是:出口产品价格远低于国内价格。这是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所无法解释的,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从成本加成率的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检验中国出口价格过低的形成原因。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出口企业加成率低于非出口企业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并且,长期的出口退税、补贴政策,以及出口企业行业内部的过度竞争是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过低的重要原因,从而解释了我国企业的低价出口之谜。  相似文献   

15.
市场信息集聚效应与交易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市场交易这个角度来研究信息和效率问题.主要结果,1)提出了市场信息多样化和集聚的概念,并给出了信息集聚的数学表述;2)建立了不完全市场交易的讨价——还价交易谈判动态博弈模型,得到多阶段交易的贝尔曼方程;3)以此证明了市场信息的集聚效应,产生报酬递增和提高市场流动性.这是市场信息更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机理,而不仅仅是通...  相似文献   

16.
文献普遍认为冗余资源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时增加,经营状况不良时减少,事实真的如此吗?学者们在争论应该用何种理论解释冗余资源作用的同时,忽略了该资源本身也是企业行为的结果和管理的对象,以及企业情境会影响它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冗余资源数量偏离预期时,企业会据此进行响应,而这种响应所造成的结果在经营状况不同的企业中会有所区别.本文选取我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经营状况不良的企业,非沉淀性冗余资源显著减少,而沉淀性冗余资源却显著增加,冗余资源和企业绩效之间均存在正U型关系;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中,其非沉淀性冗余资源显著增加,而且冗余资源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金融契约理论为基础,从控制权视角考察了企业"核心控制权"、"一般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交互关系及其对过度投资的影响效应,并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管理者利用控制权地位攫取私利是引发企业过度投资的主要诱因,随着管理者控制权强度增加,过度投资水平明显上升;(2)投资者拥有的核心控制权能够对管理者一般控制权行使产生有效约束,相比较于股权分散、负债较少的企业,股权集中、负债较多企业投资者拥有的核心控制权更集中、干预动机更强,因而企业过度投资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过度投资,并对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有更高的敏感性。即当公司有充裕的融资活动现金流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过度投资;反之,则投资不足。本文还发现,过度投资与经营活动产生的自由现金流之间的敏感性基本上不受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特征的影响,这与其它一些研究的结论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尚晓玲 《管理学报》2008,5(6):892-895
互联网信息环境、市场竞争信息过度和需求信息过度的相互作用,导致过度信息市场环境的形成,市场从信息短缺时代"信息发现"的困难到信息过剩时代"信息识别"的困难,使企业网站也进入了顾客(用户)认知识别、点击浏览和潜在购买的过度竞争形态。由此,企业网站品牌竞争策略,要基于顾客的识别和忠诚,实施个性化、功能化和形象化等定位策略;同时,还应实施差异化域名、识别系统和网上网下组合等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将表征本地化生产体系的产业集聚与衡量企业在GVC中贸易利得和分工地位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利用2000~2007年中国微观数据对产业集聚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产业集聚显著提高了中国企业出口DVAR,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私营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作用更大。解构集聚外部性后发现,包含劳动力蓄水池、中间投入共享、知识技术溢出3个方面的马歇尔外部性和集群商业信用引发的融资外部性通过提高企业成本加成和降低国内中间品相对价格是产业集聚DVAR促进效应的重要作用机制。最后,本文还发现产业集聚提升企业出口DVAR并未以缩减企业进出口规模、牺牲全球化为代价,更多地是通过引发企业由低出口DVAR的加工贸易方式向高出口DVAR的一般贸易方式转变的结构效应为具体实现路径;由微观企业转向中观行业的分析再次佐证了企业贸易方式转变引致的结构效应是产业集聚促进行业出口DVAR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证实了产业集聚可以作为中国企业GVC升级的本地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