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2009年5月IPO重启后新股抑价率的变化,分析了新股抑价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发现本次IPO重启后新股发行的抑价现象明显改善,抑价率显著降低,而且影响抑价率的三大类相关因子对抑价率的影响程度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陈思 《决策与信息》2009,(2):155-156
本文在Rock(1986)的理论基础上,采用实证方法探讨了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率与公司质量之问的关系。回归结果显示,在市场相对有效的年份,我国A股市场IPO押价率与公司质量代理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在市场相对无效的年份,两者之间几乎没有关系。本文认为,在市场相对无效的年份,我们无法在我国A股市场的IPO抑价程度中提取公司质量的相关信息:但若市场呈现弱有效时,IPO抑价率可以作为提取公司质量信息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运用行为博弈理论,研究了潜在需求不确定情况下,发行人、机构投资者和散户三个参与IPO主体行为对IPO抑价的影响,并对投资者性行为进行抑价比较分析。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和散户对新股及价值评估不存在分歧时,只存在有意抑价,IPO抑价相对较低;机构投资者和散户对新股及价值评估存在分歧时,既存在有意抑价,也存在无意抑价,IPO抑价较高,且投资者的分歧越大,IPO也抑价越高。最后,论文通过实例模拟为文本的结论提供了定量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当今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状况下,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迈入了一个新时代新纪元的发展进程中。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企业公司,而一部分的企业公司在其经营规模、经营市场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公开募股,采取上市的经营手段。在我国的经济市场中创业板市场成立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首批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而且有继续攀升之势,与主板上市公司的市场相比较而言,创业板公司的抑价程度更为严重,另一方面,又因为初步上市的公司大多为规模中小型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类的新型企业,而这类企业想要发展壮大首要面对问题就是资金上的支持,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未达到上市要求的企业通过实行企业的盈余管理来进行资金配置以达到满足上市公司的要求。而本文即是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前盈余管理与IPO抑价手段之间的相关关系所作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09~2011年间沪深IPO公司为样本,系统地研究了公司的媒体信息管理行为对于IPO一级市场定价和抑价率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我们发现公司的媒体信息管理行为在提高IPO发行价的同时,降低了IPO抑价水平,提高了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公司在上市造势期内的媒体新闻报道每增加1篇,其IPO抑价率平均会降低0.3%左右。进一步,我们发现,媒体关注度对首日换手率无显著影响,表明媒体提高IPO定价效率主要依赖其信息传播作用,而非通过影响投资者情绪来实现。本文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能有效借助媒体这一信息传导渠道,适时主动地释放公司定价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市场的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6.
《经理人》2013,(12):78-81
胡玉波在企业的决策层用亲情与友情形成了紧密联系的链条,他使用的这些亲戚朋友,无论学历还是以往的职场表现,都相当不错,但是最后却在矛盾激化中分崩离析。如何消除家族成员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用好他们?  相似文献   

7.
IPO抑价现象在世界各地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研究表明,新兴市场的IPO抑价显著高于成熟证券市场IPO抑价。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创业板市场202家公司的首次公开招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抑价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影响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因素有市场短期投资、跟风投资的投机氛围浓厚以及投资者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价值投资的理念等。  相似文献   

8.
9.
新股询价发行中的配售规则对IPO抑价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机构投资者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求解出了他们在两种不同询价规则,即询价前和询价后确定机构投资者IPO配售比例下的最优报价策略,进而建立了IPO定价和抑价模型.对模型的分析表明,为规避IPO申购中的“赢者诅咒”问题和追求更高的期望抑价,机构投资者有隐藏真实需求的激励.而引入供给不确定性可以阻止投资者采用极端的需求隐藏策略,从而消除确定供给情形下可能存在的部分高抑价区间,因此具有更高的询价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国内外从信息不对称对IPO抑价的解释文献,并指出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特有的因素,不能照搬西方理论,而要进行个体分析。并对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发展的要求下,不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家族成员必须退出。家族成员退出机制是包含了二层意思:一是实施流程,二是刚性制度环境和柔性文化环境的支持,构建退出机制从这两方面出发,才能使整个机制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创业板25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最小二乘法和多元回归分析,实证分析了风险投资持股对IPO抑价的影响。并得出如下实证结论:(1)与欧美地区成熟的风险投资市场相比,我国市场的风险投资机构比较年轻,缺少成功上市的记录,而募集资金的压力使"逐名动机"较为严重,导致我国创业板市场上风险投资持股与IPO抑价率呈正向变动关系;(2)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主要对IPO抑价率产生影响的因素为发行市盈率、中签率、上市首日换手率,风险投资持股这一因素对IPO抑价率并不十分显著,意味着我国的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面临全球经济低迷、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企业内部更新换代等问题,家族企业的内部冲突愈演愈烈。本文在家族企业的双系统特征上引入了个人维度,并且根据引发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家族成员对于三种利益偏差上的差异,构建了"个人利益—家族利益—企业利益"三环交迭模型以及三维空间模型,对家族成员以及其冲突进行了细分,并提出了化解相关冲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黄俊  陈信元 《管理科学》2013,16(2):83-94
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新闻媒体在资本市场的角色发挥,文章利用创业板公司上市这一事件,考察了媒体报道对公司 IPO 抑价的影响. 研究发现,媒体报道显著提高了公司首发抑价,而且,即使媒体只是对公司进行中性报道,IPO 抑价也与媒体报道数正相关.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题材”公司的首发抑价更多地受媒体报道的影响; 当市场处于上涨行情时,公司 IPO 抑价因媒体报道数的增加而提高. 最后,分析表明,媒体报道仅短期内提高上市公司首发抑价,从IPO 之后的长时期来看,媒体报道越多的公司,股价下跌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媒体报道与IPO抑价——来自创业板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新闻媒体在资本市场的角色发挥,文章利用创业板公司上市这一事件,考察了媒体报道对公司IPO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报道显著提高了公司首发抑价,而且,即使媒体只是对公司进行中性报道,IPO抑价也与媒体报道数正相关.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题材”公司的首发抑价更多地受媒体报道的影响;当市场处于上涨行情时,公司IPO抑价因媒体报道数的增加而提高.最后,分析表明,媒体报道仅短期内提高上市公司首发抑价,从IPO之后的长时期来看,媒体报道越多的公司,股价下跌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实行全流通发行并上市的国内深市A股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IPO抑价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抑价与上市公司年龄、上市首日换手率,发行前后摊簿市盈率、上市首日市净率和上市首日市场回报率正相关,与中签率和发行价格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询价下异质预期对IPO抑价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针对IPO抑价中的有意抑价和无意抑价问题,本文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和博弈论,研究了发行人和机构投资者的同质和异质预期对IPO抑价的影响,并进行抑价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两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为规避风险和追求更高的回报,都有有意抑价的激励;当机构投资者与发行人对新股价值不存在分歧时,IPO抑价中只有有意抑价,而无无意抑价;当机构投资者与发行人对新股价值存在分歧时,分歧越大,IPO抑价越高,而抑价中有意抑价不变,无意抑价增大。  相似文献   

18.
袁学伦 《经理人》2008,(2):36-39
近段时间,坊间流传千年古刹少林寺酝酿在香港IPO的传闻,足以印证IPO已经火爆到怎样的程度。实际上,IPO从来都不是只有天使的一面,往往在我们心思懈怠、得意忘形之时,它就可能拉下美丽的面罩,露出另一个撒旦的脸孔。这个撒旦尤其容易打乱企业的正常发展节奏,引发出战略规划、运营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危及企业的基本根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我国核准制询价下的IPO高抑价进行了研究,使用该模型对样本期间为2001年4月23日——2005年5月24日发行IPO股票的抑价进行了分解,把数据使用于随机前沿生产模型时,发现了该样本期间的IPO股票存在故意抑价的现象,但是却不是很显著,故此使用该模型,无法实证该样本期间内我国的IPO股票抑价是否与大量中小投资者存在的非理性的交易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20.
家族成员内部的组合是家族治理安排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同的家族成员组合模式将对家族企业治理效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假定家族成员具有利他主义动机、趋同性与行动一致性,但也具有自利动机、目标与偏好差异性.基于此,本文将家族成员的组合模式分为核心家庭成员主导型、远亲家族成员主导型、复合家族成员主导型,并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数据,以家族持股成员作为分析对象,对这些家族成员组合模式的功效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1)不同家族成员组合内部,其冲突与代理问题是存在差异的,核心家庭成员内部的冲突与代理问题最低,这种组合能够创造最优的治理效率;远亲家族成员内部与复合家族成员内部存在显著的矛盾与代理问题,这种组合明显不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2)家族成员为了其自身的家族财富最大化能够凝聚在一起,采取一致性的监督管理者或侵占其他非家族股东利益的行为.但家族成员的一致性行为主要体现在核心家族成员内部以及以核心家庭成员为主的复合家族成员组合中,而远亲家族成员很难采取一致性的决策行为.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家族公司治理机制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