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元代清真寺建立的比较可靠的资料,补充了杨志玖先生《回回人的东来和分布》一文考证所得之外的6个元代回回人的分布地点:怀庆路(今沁阳市)、济南路(今济南市)、益都路(今青州市)、平江路(今苏州市)、松江府(今上海市松江区)、福州路(今福州市)。所考进一步丰富了元代"回回遍天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元代回回人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人西征曾给阿拉伯及中亚伊斯兰文明带来灾难性毁灭 ,同时打开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蒙元时期大量穆斯林入华 ,带来了阿拉伯伊斯兰地区先进的科技文化 ,包括天文历算、医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化学等方面科学技术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宝库。同时中国先进的管理经验、火药武器、印刷术也传入阿拉伯地区 ,其中回回人在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元代回回人音乐生活的伊斯兰色彩,包含宗教和地域两方面涵义,大体可从《伊本·白图泰游记》中略窥一斑。元代回回人在宗教用乐、仪仗用乐和宴飨用乐三方面承袭了当时伊斯兰地区的用乐风俗。宗教和宴飨的音乐生活,对于回族音乐的形成起重大而持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回回”一词目前最早见于史籍者当为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边兵每得胜回,则连队抗声凯歌,乃古之遗音也.凯歌词甚多,皆市井鄙俚之语.予在鄜延时,制数十曲,令士卒歌之.今粗记得数篇,…………其四,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背嵬打回回.先教净扫去西路,待向河源饮马来.”此处所指“回回”,学者多认为即是“回鹘”一词音转而成的大众俚语.也有学者认为系于阗回纥语Hvaihura的汉语转译.北宋的“边兵”当指与西夏交战的军队而,“回鹘”似应为居于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之回鹘,回鹘在西夏之西,并不与北宋“边兵”接触,似乎这“回回”是否是“回鹘”的音转就成了疑问.其实,这个问题是非常容易解释的.《梦溪笔  相似文献   

6.
回回民族是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回族人口为7219352人(台湾、港澳地区和侨胞中的回族人口数字待报),仅次于壮族人口数目,在少数民族中居第二位,是散布全国各省和三分之二以上的县市的民族。有省级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区,地专级的自治州二州,即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和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还有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河北孟村回族自治县、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和贵  相似文献   

7.
元代关涉回回立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代蒙古统治者给予包括回回在内的色目人以较高的政治地位 ,并以制度或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立法内容关涉回回的行政法规、刑事法规、经济法规和民事法规。  相似文献   

8.
赛典赤·伯颜为元朝著名的宰相,执政期间,政绩显著且颇会理财,文章从其生平、政绩、理财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乌马儿系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之孙,延安王纳速刺丁之子,高官显宦,但《元史》无传,仅在赛典赤传后附识“乌马儿,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是见其简陋之至。元人文集却有这方面的碑传资料。翁独健先生当年为陆峻岭编《元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作《前言》时就曾指出:“《元史》卷125《赛典赤赡思丁传》对他的孙子乌马儿,只提了官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而任士林《松乡先生文集》中的《平章政事赛典赤荣禄公世美之碑》(卷一)和《江浙行省春运海粮记》(卷二),对乌马儿的事迹有比较详细的记述,这可以补充《元史》的漏略”①。现《碑》与《记…  相似文献   

10.
<回回古诗三百首>注评所收回族作家作品,在内容上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回回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在诗词格律上与汉族作家作品无异,他们尊奉共同的标准--平水韵.可见我国的回回民族,从一开始就逐渐地自觉融入汉文化的主流之中,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元代江浙双语文学家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文学具有中国文学史上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群体。元代文学的特色之一,是不同民族的文学家使用母语以外的汉语进行文学创作,形成双语文学现象。元代双语文学现象与双语文学家的出现,是社会和谐因素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从元代开始,来自北庭而在江苏落地生根的双语文学家族,如定居如皋的不花帖木儿家族(冒氏)、定居溧阳的楔氏等。蒙古别不花家族的不花帖木儿在诗歌创作方面有一定成就,高昌回鹘的锲氏文学家族先后出现了侯玉立、俟逊等诗文作家,为古代多民族文学格局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元代文学和地域文化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赡思是元代后期一位有才干的政治家。他居官位并不算高,但敢于触及时弊,抨击贪官,体恤民情,平反冤狱,因此以“色目官吏的杰出者”而载入史册。他还是博学能文的学者,学识宏深,著述丰富,在当时的文坛上出类拔萃。 赡思,字得之,元真定路(今河北正定县)人。生于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其先世为“大食国人”。祖父鲁坤于十三世纪初因蒙古西征而从中亚东迁中国,初居丰州(今陕西府谷县西北一带),元太宗时被任为真定、济南等路监榷课税使,遂定居真定。父亲斡直  相似文献   

13.
一、帖里帖木儿和帖木儿补花的族属 帖里帖木儿和帖木儿补花是元代重臣,官至中书左丞相。史载:“至正十二年(1352)帖里帖木儿以中书参知政事分省济宁”,十五年入为中书平章政事;十六年命中书平章政事帖里帖木儿提调国子监,并与参知政事成遵等议钞法;十七年以中书平章政事帖里帖木儿为御史大夫,至正二十七年帖里帖木儿以太尉添设中书左丞相。查《元史·宰相年表》,至正二十七年帖里帖木儿确为中书省左丞相”。然其族属却不为人知。台湾学者王德毅等所编《元人传记资料索引》对帖里帖木儿之族属亦未予注明。笔者翻阅旧籍,在元人周伯琦撰写的《台州路重建天妃庙碑》中发现了一段涉及帖里帖木儿族属的重要记载,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在元朝居于统治地位。其原始宗教信仰为萨蛮教。开始,蒙古族极力维护萨蛮教,而排斥其它宗教,对于伊斯兰教尤为苛刻。 为时不久,蒙古族在中亚和中东的四大汗国先后改信了伊斯兰教,忽必烈入中国,崇信西藏花教(喇嘛教为佛教之别支,花教又为喇嘛教的一派),佛教成为元王朝的国教。  相似文献   

15.
七、说蒲姓 近读内蒙古自治区发刊之《蒙古简史》,谓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蒙古族,由此引起我研究蒲姓的兴趣。 关于蒲姓之考据,有谓蒲为种族名者,“种族名,亦称蒲蛮。相传为百濮裔。元时、内附。云南有之。”不知云南今日有无  相似文献   

16.
三、明以后回回姓氏之演变 明初,《回回历》专科设于钦天监,历法家有回回黑的儿、阿都拉、选里迷失、郑阿里,还有回回大师马沙亦里。这些人都是保持原来名姓的,但以后就不常见了。回回在西北聚居区还是保持回回名字的,久居内地的回回有更多的方面和汉族文化、经济接触,采用汉姓名的就不限于官吏和士大夫阶级了。明初出现的回回人物都是汉姓名,说明这种现象在元代末期已开始形成。传说明代开国将领颇多回回,有“十大回回保国”之称。明朝的发祥地是在淮河流域。这个地区是昔日回回聚居之处。出现的回回著名将领如常  相似文献   

17.
六、回回姓氏何以马姓居多 “十个回回九个马,另外还有沙、喇、哈”。这是外族概括回回姓氏的两句话。也就说明回回姓氏多来自原姓氏的译音。何以回回马姓居多,这是族内外人士探索的问题。 人多以我国西北地区回回马姓居多。其实在中国任何回回聚居地区,马姓均占绝大多数。我家曾住北京德胜门外马甸,这是个住有三百多户的回回村子,绝大多数是马姓。讹传当地曾有作马行生意之马店,实际上是马姓回回多,因名为马甸。从该村的坟墓碑碣上,考其  相似文献   

18.
回回民族(以下简称回回)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考回回一称的历史:回回为国名。宋时即于中亚立国。据《辽史》载:“耶律大石率众西行,所历诸部有畏兀儿城及回回大食部”。 回回一称,实始于辽,当时契丹人对于穆斯林已有此称。《辽史卷三·天祚本纪》谓:当耶律大石西迁之后,即建国于毛维兰纳尔地区和塔拉斯河、楚河流域。这里也就是别于高昌回鹘的葱岭西回鹘。葱岭西回鹘人所信奉的伊斯兰教称为回回教。回回实为回鹘之音转,由此意引申为“回回国”、“回回寺”。  相似文献   

19.
伯颜子中是元末明初一位从事教育事业的回回学者,而在那个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他更是一位以“忠孝”著称于世的诗人。 伯颜,字子中,扛西进贤人。他的祖先本是西域人,且是“簪缨”①显贵。后来,由于他祖父、父亲在江西做官,所以就在进贤定居下来。  相似文献   

20.
元代色目人进士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代科举中录取了不少色目人进士,但由于元代科举资料留存甚少,色目人进士大多湮没无闻。本文依据大量文献资料,对于一部分见于记载的色目人进士的有关事迹进行了考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