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理论观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哲学的维也纳学派应该称之为逻辑经验主义,而不是逻辑实证主义.从该学派诞生的时间顺序、资源条件以及主要代表人物所接受的教育与他们当时面临的科学发展状况来看,它既与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同时,又是经典实在论与实证论、经验主义等观点相结合的产物.卡尔纳普作为这个学派的关键性代表人物之一,他阐述的科学理论的层次结构模式与区分内部问题与外部问题的工具主义的科学理论观,第一次明确与突出了科学哲学研究的出发点与对象域;为科学哲学的历史演进提供了批判的理论框架,奠定了科学哲学的发展方向.但是,它蕴含的二值逻辑的思维模式,并没有随着逻辑经验主义的衰落而消失,至今仍然在影响着从历史、实践、社会、文化以及政治等视角对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波普宣称他杀死了逻辑经验主义。但逻辑经验主义实际上既没有被波普杀死,也没有死亡。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最大挑战是历史主义的科学哲学及其后来的发展。逻辑经验主义的证实原则对于科学研究仍然有效,他的分析方法仍然是哲学分析的基本方法。科学哲学研究仍然沿用逻辑经验主义建立的概念系统,当代科学哲学所阐释的仍然是对逻辑经验主义提出的基本问题的进一步回答。  相似文献   

3.
邹顺宏 《理论界》2006,46(10):159-161
以逻辑经验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为代表的现代科学观由于其历史局限性而不能对科学发生与发展的实际状况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矫枉过正,从对科学合理性的置疑到对其合法性的拒斥,从而走向了极端非理性主义和激进怀疑论。本文拟就以库恩和费耶阿本德为代表的科学哲学中的后现代科学观为主题,对以历史主义科学哲学为进路的怀疑论的、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反思,以促使我们更辩证地把握西方后现代思潮的内在本质及其走向。  相似文献   

4.
三、历史主义的科学观逻辑经验主义者和波普尔的科学观及其对科学进步的看法都是以演绎模型为基础,而历史主义者库恩同他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依他看来,科学中理论更替的性质乃至于科学合理性本身的性质,都不具有由演绎模型的运用所提示的形式。逻辑经验主义者和波普尔都预先假定,对科学合理性的任何说明必须或者采取演绎模型,或者采取某些别的形式模型所提示的模式,而任何其他的途径都被排除在科学哲学的范围之外。与此相反,以库恩等人为代表的历史主义者却对这个预设本身提出怀疑。库恩从科学史的研究中感到逻辑经验主义者和波普尔的科学观和历史实际不符,不能够提供科学合理性和科学进步的说明,便首先发展出一种非形式的科学观。库恩的科学观的中心观点是:范式(paradigm)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史上存在着以经验主义为哲学基础和以理性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两种对立的语言观。经验主义语言观将经验视为知识的唯一来源,认为语言知识的获得是人类在普遍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对语言经验进行归纳与建构的结果;理性主义语言观以抽象的理性主义原则为主导,是将语言视为脱离外在经验,脱离现实的物质生活和人们的社会交往的唯心主义语言观。语言学史上的这两种传统语言观都无法解决人类语言知识的习得问题。作为乔姆斯基语言观哲学基础的"自然化的理性主义"与作为马克思语言观哲学基础的"实践观"的共同性在于超越了经验主义传统与理性主义传统,从而解决了经验主义语言观和理性主义语言观无法解决的人类语言知识的习得问题。但乔姆斯基语言观的哲学基础与马克思语言观的哲学基础还存在着巨大差异,由此导致了二者对于语言理解的分歧。  相似文献   

6.
胡塞尔在他的早期现象学中,通过分析、批判心理主义逻辑观、19世纪末以来的最新的经验主义逻辑观以及纯粹逻辑语法学的逻辑观念,对逻辑的本质作出了现象学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卢卫中 《齐鲁学刊》2002,(5):102-104
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的研究是建立在我们对世界的经验基础之上的。认知语言学对一些传统的语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再认识 ,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解释。从客观主义认知观及其语言观转变为经验主义认知观及其语言观标志着人类认识水平和语言哲学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逻辑经验主义虽以激进的反形而上学著称,然而,不仅逻辑经验主义清除形而上学的方法预设了逻辑原子论的形而上学,而且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实质上也不得不奠基于实在论的形而上学。对逻辑经验主义形而上学基础的反思表明,科学哲学若刻意回避形而上学问题,难免陷入唯我论等悖谬的形而上学立场。若能合理吸收修正的形而上学所蕴含的创造精神和实践理性,科学哲学必将更为有力地推动科学与人文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和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是世界上两大课程流派.他们不同的知识观体现在课程的各个方面.通过比较,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0.
科学哲学中“正统派”的科学合理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科学哲学中被称之为“正统派,的逻辑经验主义和证伪主义的合理性标准,无论是前者的归纳证实还是后者的演绎证伪,都是超历史的、超科学的,是所有科学家“应当”遵守的方法论规范,因而是理性主义标准。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对存在的本体论追问。我们可以把他的语言和世界的关系理解为,语言是人存在的家园;在语言所筑的存在的家园,思者与诗人是看家人。  相似文献   

12.
自觉地批判传统西方哲学的实存观是进入生存论理解的直接前提。实存观具体表现为超验实存观和自然主义实存观两种形式 :超验实存观契合于西方的神学文化传统 ,其实质是用无限性的先知先觉意识直接替代了人们对生存有限性的自我意识 ;自然主义实存观契合于人基于经验意识的无神论精神 ,它看到了人生存的客观自然属性 ,但却同时把人的生存完全还原为一般生命物的存在。两种实存观的根本症结都在于实体性地看待“生存” ,难以上升到对人生存的意义理解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比以往更加深入,传统科学观面临诸多困境,实践科学观应运而生。实践科学观是一种理解科学的新途径:它认为科学具有活动性、主体间性、语境性和异质性。从原来的理论优位转变为实践优位,以作为文化和实践的科学取代了作为知识的科学。科学观的这些新进展必然要影响和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观与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隆海 《齐鲁学刊》2002,1(1):142-144
文化全球化是我们时代的历史宿命 ,但它没有既定的模式 ,需要我们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正确选择。与此相关 ,世界文学是各民族文学多元共生的文化遗产 ,中国文学应当顺应全球化潮流 ,既坚持个性又博采众长  相似文献   

15.
窦薇 《学术探索》2015,(1):118-125
"形神"与"气韵"是中国古代绘画美学的核心范畴,二者能够高度概括中国古代绘画之美学精神及特征。由于二者均缘起于人物画,早期阶段均为人物画创作的美学要求,故二者有诸多相似之处;但若加以认真比较,可发现"气韵"论的美学内涵较之"形神"观要更加丰富,下文将对二者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同时也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思想家。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思想,构成了毛泽东的文化观。毛泽东青年时期的文化主张模糊,经过不断地摸索、学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即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荀子的义利思想,既继承了传统儒家的重义论,又有别于管子的功利主义,而是把义与利、公与私紧密而辩证地统一于荣辱思想的价值判断中,以先义后利为荣,先利后义为耻;同时,又主张义对利的制约性、先导性,以义胜利、以义克利。荀子重视制民之产对道德的促进作用,把义利统一起来强调道德与利益的一致性。荀子的义利思想对于今天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仍具有重大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学的历史观与“新历史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历史主义回归的既不是旧的历史主义,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吸收了后结构主义、尤其是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谱系学"的一些成分,力图把传统历史观与现代文化批评结合起来.它同马克思主义文学历史观既注重对"文本"的认识,又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体验与透辟分析是大相径庭的.实际上,它倾心的是"大历史"中"小历史"的存在状况,是以一种"边缘化"的策略将历史带入文学,或者说是一种以"微观政治"取代"宏观政治"的理论方法和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19.
龙鳞 《学术探索》2005,4(5):119-123
佤族的灵魂观是佤族的意识形态和精神世界,对佤族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佤族的病患观衍生于佤族的灵魂观,是佤族灵魂观的延伸,与灵魂信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佤族的病患观决定着佤族人民对疾病的治疗态度、治疗方式和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价值迷失: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观的"走火入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发展观就是工业文明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的最大危机就是价值观的危机。它只关心"如何发展",而对于"为了什么发展"这一具有价值含义的问题却漠不关心。它所追求的是对自然界的无限度地掠夺和挥霍,在生活方式上越来越"远离自然"、"背离自然"。并把这叫做"进步"和"文明"。其后果不仅会加剧人同外部自然的冲突,而且也会造成和加剧人同自身的自然的冲突,使人类在地球上无法持续地生存下去。可持续发展观是建立在生存论基础上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