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陈天华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陈天华的教育思想张显菊陈天华(1875-1905),系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对于他思想中的反帝反封建主张、无神论观点和哲学思想等,在史学界均有研究成果问世,尤其是他的反帝反封建思想,几乎论及陈天华者,无不大书特书,硕果累...  相似文献   

2.
宋教仁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之一。与孙中山、黄兴相比较,他不同于“实行家”和武装起义领导者黄兴,是积极的革命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他也有异于革命“三民主义”的缔创者孙中山,是当时有名的“二民主义者”。当袁世凯窃取政权,孙、黄下野以后,他企图通过和平的议会斗争来拯救和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结果失败了。本文拟对他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作些粗浅的介绍和探讨,这对于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和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性,也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陈天华是近代中国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和活动家,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随着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清朝统治者认识的逐渐加深,他的思想经历了一个由反帝爱国到反清革命的发展过程。他“坚忍奉公,力学爱国”的思想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象邹容的《革命军》一样,起了震聋发聩的时代号角的作用。他的爱国思想和献身精神,在今天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教育意义。(一)陈天华成长的时代,正是外国侵略者步步进逼,中国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他认识到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敌人,因此号召人民团结一致,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虽也痛恨满洲贵族曾…  相似文献   

4.
关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学界大多把陈独秀在1923年中共“三大”前后撰写的《资产阶级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和《中国国民党与社会各阶级》两篇文章,看作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代表作,并看作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认为文章中承认了国民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否认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将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资产阶级。翻阅有关史料,再把文章发表的时间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实事求是地分析历史,不难看出这个结论是值得史学界商榷的。 一、陈独秀撰写《资产阶级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和《中国国民党与 社会各阶级》两篇文章…  相似文献   

5.
孙秀荣 《河北学刊》2002,22(1):106-108
章回小说《狮子吼》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家陈天华的未竟之作。本文对这一文本进行了深入剖析 ,从而展示了陈天华这一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思想特征及其在对中国人民进行思想启蒙工作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陈天华是辛亥革命前夕的著名宣传家,他为辛亥革命作了重要的舆论准备,且为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奋斗了一生。陈天华(1875——1905年)原名星宿,字星台,号思黄,又号过庭,湖南新化人。出身于一个贫穷的落第秀才家庭,幼年替人放牛,生活贫苦。后来他考入提倡新学的新化实业中学堂,他“拾阅新学中书报残纸,慨然欲任天下事”。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个“转变”是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因此,正确认识这个“转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党成功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的原理,实现了革命阶段的转变,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光辉的范例。 马克思早在一八四八年,分析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时,就提出了“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的著名论断。这个论断清楚地说明,无产阶级不仅要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到底,还要不间断的把资产阶级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但是,马克思这个论断,在当时由于革命条件不成熟,而未能实现。 列宁把马克思不断革命论的原理,运用于俄国革命实践,一九○五年他在《社会民主党他  相似文献   

8.
一、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世纪初,欧洲文学艺术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新的风格,就是所谓的“浪漫主义”。19浪漫主义的产生,虽然可以溯源到世纪的卢梭时代,但是它形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拿破仑专政18的时期。在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中,反映了当时欧洲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生活的态度。因此,浪漫主义不仅是一个创作方法和作品风格的问题。欧洲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就是在复杂的社会大动荡的背景下产生的。当时,由于欧洲知识分子所处的社会地位,思想情绪以及对待革命、生活的态度不同,浪漫主义出现了两…  相似文献   

9.
关于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马克思曾这样写道:‘一六四八年,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联盟,进行反对君主制、反对封建贵族阶级以及反封统治的教育会的斗争。[注一]的确,和以‘资产阶级与人民建立同盟’为内容的一七八九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同,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是和过渡到以资本主义方式来剥削劳动农民的贵族(亦称新贵族,有别于旧式贵族)建立同盟而领导这次革命的。这便是有别於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独特之黜。正由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建立聊盟,英国革命才有以下两种结果:第一,英国资产階级革命以君主立憲制的建立而完成,换言之,革命的结果,封建残余(如国王、上院及其它),大量地被保存下来;‘政治的脏物——地位、清贵位置、大  相似文献   

10.
鲁迅没有给我们留下伦理学方面的专门著作,但是,作为文化革命的主将,他在三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尤其是在后期十年中,通过大量如匕首、似投枪的杂文所作的社会批评中,对地主资产阶级道德进行了深入的批评,同时也热情赞扬了劳动人民、进步知识分子和共产党人的崇高晶德。从鲁迅对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们的褒贬之中,可以窥见他的职业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11.
张加华 《广西社会科学》2008,19(11):106-109
辛亥革命时期,苏籍留日学生革命活动异常活跃:通过报纸、杂志等形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鼓吹民族民主革命,向国民传播新思想新知识;组织各种进步团体,汇聚革命力量,使革命声势日愈增大,开辟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新形势;借助学校和公众集会的讲坛,热情地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12.
自一八九四年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排满”的旗帜,到二十世纪初,以“排满”为其核心的民族主义思潮,蓬勃兴起。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民族主义的宣传活动有不可磨灭的功绩。本文略述以下三个问题:1、在为数众多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中,能够“自觉地把‘排满’纳入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范畴的”“爱国之士”,只是少数人,2、在大量鼓吹民族主义的著作中,能够比较明确地把“排满”与反封建、反帝联系起来,并提出正确策略的言论,并不多;3、当时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理论,具有狭隘、落后甚至反动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对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雅各宾派恐怖统治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对它强烈的抨击,不仅来自当时的保皇派和今天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还来自法国革命的同情者和支持者,例如黑格尔,这位“谈论这次革命时总是兴高采烈的”哲学家,从不掩饰他对雅各宾派及其恐怖政策的反感。1794年圣诞节,黑格尔在给谢林的信中,以赞许的  相似文献   

14.
进入近代社会 ,以青年群体行为为特征的社会运动迅速发展起来 ,产生了近代意义的青年运动。1 9世纪末年 ,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 ,发动了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团结组织一大批先进青年 ,投身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 ,大批青年成为民主革命的先锋。他们宣传革命 ,组织民众 ,发动起义 ,参战支前 ,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辛亥革命是一次包括进步青年在内的社会大动员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资产阶级进步青年运动在新形势下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探究武昌首义成因时,必须对湖北,尤其是武昌的学界给予足够的重视与研究,这不仅因为学界乃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湖北的武昌是当时革命知识分子最重要的汇集地之一,而且更在于:第一,辛亥革命“在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只能由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来领导,而这阶级的领导是由其知识分子来体现的;第二,湖北学潮的发展和革命团体的壮大,与新军首举义旗,有着有机的、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它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可以“六三”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毛泽东同志指出:“五四运动,在其开始,是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它的弱点,就在只限于知识分子,没有工人农民参加。但发展到六三运动时,就不但是知识分子,而且有广大的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成了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了。”在这场革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表现出自己强大的战斗力,“上海、唐山、长辛店等地的工人,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政治罢工参加了全国人民的反帝国主义斗争,帮助斗争迅速地得到了胜利。”本文着重论述发生在六十年前的,上海工人阶级“六三”政治大罢工的酝酿、展开、特征和意义,结合剖析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这场运动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对于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史学界普遍认为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或资产阶级改革运动;也有少数学者认为,它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或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①笔者则认为:这场运动是带有某些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与封建统治阶级总代表光绪帝相结合的、以救亡图存为宗旨的民族自强运动,其性质是: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地主阶级改革。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的先驱 ,他以毕生的精力寻求救国富民的道路。孙中山先生一贯重视报刊宣传工作 ,并将报刊宣传与资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密切结合起来 ,身体力行、努力实践 ,不仅使报刊宣传有益于革命和建设的成功 ,而且也在实践中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新闻思想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孙中山的报刊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894年前是他从事报刊工作的早期 ,这一时期的报刊活动以在各报刊上撰发论文宣传改良思想为主。1894年到 1911年是孙中山报刊活动的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是先生…  相似文献   

19.
清末 ,为了救亡图存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两个派别———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都提出了各自的宪政主张。其中 ,资产阶级立宪派的宪政主张主要体现在他们与清廷的分歧上 ,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宪政主张则主要体现在对君主立宪主张的根本否定上。在这两种宪政主张中 ,都有十分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 ,原因是民族危机的驱使、对清廷失去信任和迫切的精英参政意识  相似文献   

20.
从政体转型的角度看辛亥革命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辛亥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的问题,学术界探讨已经很多.以中国大陆学术界为例,早在1950年代,有关学者就围绕着辛亥革命究竟是“资产阶级革命”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问题展开过别开生面的讨论.1980年代以后,面对境外学者的种种否定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观点,学者们更是撰写了大量论文,力图论证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