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婧娴 《理论界》2013,(11):111-115
目前关于吕留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学术和政治思想,而作为他一生用力最勤的事业——时文选评,却鲜有学者关注.吕留良坚持道以文传、以文存道的文道观,他的时文评语也以宣扬程朱理学为一以贯之的目标.他的思想通过这些风行海内的时文选评影响着南国的士子,遂引发雍正、乾隆两朝的“吕留良案”.为统一人心、控制舆论,雍正、乾隆相继围绕着吕留良的时文选评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八股文的改革和对吕留良著作的处理.这些措施既有相沿又有变化,八股文改革从讲究理法兼备走向注重经史根柢,吕留良著作也从允许公开流行转为全面禁毁,反映出两朝的文化政策从独尊理学转向尊崇汉学,并且在思想控制上愈趋严厉.  相似文献   

2.
李光地被陈梦雷诬告,又经名家全祖望、章炳麟等人不公正的评价而坏名。全祖望在《鲒琦亭集》中说:李光地“初年则卖友,中年则夺情,暮年则居然以外妇之子来归,足称三案。”章炳麟在《言》中说:李光地“习业因时转移……傅会得人主意”。现今之清史研究者仍然未能突破全、章的偏见,使其至今仍蒙受不白之冤,故特撰本文为其翻案。李光地的荣,非卖友亦非善伺人主意而来,而是来源于他的历史功绩。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避。十二年,乞省亲归安溪。十三年,耿精忠反,郑经据泉州,李光地拒绝他们的招聘。十四年,上  相似文献   

3.
"经学即理学"命题是全祖望在修改顾炎武命题基础上提出的,而不是象人们普遍认为的是顾炎武的命题。全祖望修改顾炎武的命题,体现了全祖望学术学统观与史料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学者的研究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就启示我们在对待前人的著作时,不能迷信权威,要了解作者的学术学统观才可能正确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原意。  相似文献   

4.
傅山是我国十七世纪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注重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封建专制的政治思想以及背离封建伦理纲常的道德学说,在当时确有其光辉之处。傅山力图跳出宋明理学的空浮圈子,提倡“济世”和“救时”之学,批判“腐儒”的“空言”。全祖望在《阳曲傅先生事略》中,说他“思以济世自见,而不屑为空言。”  相似文献   

5.
一宋代心学代表人物以陆九洲最为著称。然而,宋代心学的肇始者则应归之于程颐。程颐,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年十八上书皇帝言事,受到了当朝大学士胡瑷的赏识,后与其兄从师周敦颐。但据《宋元学案》著者之一的全祖望意见:“伊洛所得,实不由于濂溪”。而且 “二程子终身不甚推濂溪”。全祖望的这个论断与今人所述多有不合。同时,二程虽是手足兄弟,其学识见地却有不少差距,以致后人对二人评价亦有不同,多褒程颢而贬程颐。全祖望称:“大程子之学,先儒谓其近于颜子,盖天生之完器,然哉然能。故世有疑小程子之言若伤我者,而独无加于大程子。”此处我者,我之学也,即正统孔氏儒学。程颐何以“若伤我学”呢?《宋元学案》中全祖望引蕺山先生(刘宗周)的话评曰:“小程子大而未化,然发明有过于其兄者。”这无疑是说,程颐之学说虽博大,但却附加了许多自己的见解,逾于旧轨,把传统儒学发挥了一番,就这点来说,其兄是不可及的。程颐于何处“发明”了传统儒学?我认为,程颐之发明处,就在于他阐述了心学理论。程颐是中国思想史上比较系统地对心的观念,包括心的概念、性质、作用,心与理、心与物、心与性之间关系进行阐发的学者。关于这一点张岱年先生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线索。程颐之心学理论对朱熹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最近在接见外宾时谈到,改革十年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发展不够.他在这里所说的,也包括党员教育在内.党员教育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新时期党员教育出现的新特点认识不清,因而抓得不力.所以,认真探讨新时期党员教育的特点,对于避免党员教育上的失误,进一步搞好新时期党员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一贯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他的生产力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他对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探索的成功与失误是并存的。探寻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熹是两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以传统儒学的政治伦理观点为中心,糅合佛、道思想,将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问题统统纳入其思想体系,建立起博大繁杂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逻辑结构,故清代史学家全祖望称他“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宋元学案》卷四八)。从“广大”和“精微”两个方面评价朱熹思想,是颇有道理的。所谓“广大”,就是他不仅对中国哲学史上重要哲学范畴作出了自己的解释,而且,发前人所未发,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哲学范畴。关涉经  相似文献   

9.
语用失误对于人际间的交流形成了一道屏障.语用失误的产生不能仅仅归因于交流者的文化背景的不同,语内语用失误现象也经常发生.在此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语境角度对语用失误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避免语用失误发生所采取的相应对策.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认知语境的了解,对人际间言语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宗羲在康熙二年作<明夷待访录>,提出二十年后交入"大壮"盛世的理想,并设计了这一盛世的蓝图.此后他毕生为之奋斗,其言论或明或隐见之于康熙八年的<孟子师说>,又见之于康熙十五年海昌讲学之时.及至康熙三十三年临卒前一年所作的"破邪论",他仍在遗恨"大壮"盛世之未能实现.全祖望"犹闻老眼盼‘大壮',岂料余生终‘明夷'"的诗句,恰当地表达了黄宗羲一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生代企业家陨落的原因从企业家本人来说,是由于不求进取,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形势的转变;在思想深处和工作方法上,不顾客观条件的限制,完全照搬毛泽东的军事和战略思想;本人素质不高,由此造成经营不善、决策失误,甚至盲动和蛮干;缺乏创新精神;不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上下大功夫,而热衷于广告宣传,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从外部条件来说,超经济的“竞争”也会导致一些企业家的垮台,制度和体制存在的缺陷以及一些手握大权的传统势力,对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失误的人态度不正,幸灾乐祸,落井下石,都是一些企业家跌落的重要原因。因此,一支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不仅要求企业家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觉、自信、自律和自强,而且还必须改革陈旧的企业领导班子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家制度。  相似文献   

12.
禅与诗:王安石晚年的生活寄托与创作思维万伟成王安石早年研究诗书、遐希稷契、致君尧舜,欲博轩冕、矫时变俗,都是以儒家经邦济世的思想支配的,他的《淮南杂说》一出,见者以为孟子,他用功最深的《周礼》,“固熙丰新法之渊源”(全祖望《宋元学案》卷98),说明他...  相似文献   

13.
来稿摘登     
标本兼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中共九江市委政研室董河清撰文,分析当前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他认为,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主要原因在于:①产权模糊是根源;②管理上分工不明、责任不清造成漏洞;③法制不健全提供了可乘之隙;④经济监督不力助长了流失;⑤决策失误、重复建设造成闲置浪费;⑥承包经营中的短期行为加剧流失;⑦企业改制中变形走样造成流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不平等的原因不在社会化过程本身,而在于前人类状态既已存在的不平等被放大——前人类状态下不存在共同的价值和意义体系。前人类状态实为虚构,因为人离开了社会规范的强制就不成其为人,就活不下去。人是社会主体,无法生存于社会关系之外。要想准确描绘人类的不平等,就得以这种人类观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可以把人类社会分为两类:以一套尊卑观念维护不平等的他主社会;形成了关于权利与条件平等的抽象思想的自主社会。自主就是承认需要随时修订作为社会契约一部分的有关条件平等的规范,以纠正福利社会中仍旧存在的不平等。由此看来,不平等调动了社会的创造力,因为个人需要不断创造新制度以减少不平等及其所造成的不公正,避免否定人类本色即创造力的乌托邦式平等。  相似文献   

15.
试论前东欧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失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欧国家共产党执政几十年,未能始终加强自身建设,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方面出现了重大失误,致使其亡党亡国。认真总结东欧国家共产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童太炎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名炳麟,1869年1月生于浙江余杭。十五岁时因患病免予应试,使他得以摆脱八股文的约束。十六岁已“泛览典文、左右采获”。二十岁“睹全祖望文,所述南田、台湾诸事甚详,益奋然欲为浙父老雪耻;次又得王夫之《黄书》,志行益  相似文献   

17.
科学对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和演变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科学又是理性的产物,因此中国现代思想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唯理主义品格。理性(科学)是中国现代思想衡量一种学说和理论能否被接受的最基本的标准之一。现代中国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奉和追求,对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推崇,对计划经济的偏爱,无不与理性息息相关。然而,理性虽然对中国社会极端重要,但其在社会政治领域中的不恰当运用却可能造成以下后果:一、激进的或极端的反传统主义。二、政治理想主义。三、政治思维取向上的未来主义。造成这种状况的理论原因在于:一是对理性的纯粹化、理想化的理解,从而把理性与实践对立起来,不了解实践理性也是理性的一种形式。二是由于未能正确把握理性与实践、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因而只把技术性知识当作知识,而忽视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内容和功能,语用失误与语用语言、社会、心理、迁移相关联。导致这些失误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原因。针对失误的表现和成因,提出了减少甚至避免语用失误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傅山是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思想家.他治学严谨,专精傅综,经史子集,无不探索.傅山治学,不是为了钻在故纸堆里当学究,而是为了实功,为了致用.全祖望在《阳曲傅先生事略》中说,傅山的一生是“思以济世自见,而不屑为空言”.傅山自己说,“经术蔽腐儒,文章难救时”,“执经就腐朽,无益空中尘”说明他研究学问的目的在于“济世”和“救时”.傅山思想的这个特点集中地表现在他的政治思想中.他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不惜重墨描写女子的悍妒 ,对由女子悍妒造成的家反宅乱表示深深地忧虑 ;对悍妇妒女的改造政策 ,客观地反映了他对于协调封建家庭关系的意识和愿望。由于他主要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评价标准 ,无法摆脱男权思想的束缚 ,因此作品中不免充斥着较为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 ,对女子悍妒的原因也未能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