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桑业生产历史悠久,约在5000年以前,先民就在中原大地上开始栽植桑树。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有“桑”字,《山海经》、《尚书》、《淮南子》等不少古籍中都有对桑树的描述,众多出土文物上也出现了桑树形象,这些都是极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2.
古代会计     
<正> 会计与社会发展人们思想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联系。思想的进步,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人们思想的进步。对这种关系的研究表明,一定时期经营管理的需要是会计发展的主要动因。会计的发展总是与经济发展相联系的。一般说来,文明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人名文化作为社会成员彼此辨别区别的一种符号文化,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考察中国信史时代汉民族人名现象发展的历史轨迹,从中探寻与之相关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家训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家训文化博大精深,其精华部分主要是: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为人坦荡无私,诚实守信;治学刻苦勤奋,立志成才;齐家孝亲敬长,善于理财;生活勤劳俭朴,慎独自省;交往扶危济贫,德洽乡里。其糟粕主要是:宣传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男尊女卑的观念和宿命论思想,应进行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剧场,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样式、特点、建造规模.从最原始的演出场所、到庙宇戏楼、瓦肆勾栏、宅第府邸舞台、会馆戏楼、戏园等,都反映了中国戏曲昔日的辉煌.这些古代剧场不仅反映着东方戏剧文化的特色,也是世界戏剧史上的瑰宝.因此,本文就中国传统演剧场所的缘起、发展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昨日的新闻,是人的社会实践的记载。描写真人实事的传记文学是历史与文学联姻的产儿。我国渊源于史籍的传记文学,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略具雏形,到司马迁笔下达到成熟,放出异彩,后代史籍中不乏优秀传记,而唐宋以来的古文家更是创作出众多脍炙人口的传记名篇。如果说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歌是以抒情诗为主流而缺乏荷马史诗般的巨著,那么,源远流长的传记文学则弥补了这一不足,取得了堪与西方名著比美的辉煌成就。现实是历史与未来的中转站。探讨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价值,对现实对未来都不无启迪作用。限于学识与篇幅,本文仅在求真精神、道德原则、情感导向等方面略阵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历史是昨日的新闻,是人的社会实践的记载.描写真人实事的传记文学是历史与文学联姻的产儿.我国渊源于史籍的传记文学,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略具雏形,到司马迁笔下达到成熟,放出异彩,后代史籍中不乏优秀传记,而唐宋以来的古文家更是创作出众多脍炙人口的传记名篇.如果说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歌是以抒情诗为主流而缺乏荷马史诗般的巨著,那么,源远流长的传记文学则弥补了这一不足,取得了堪与西方名著比美的辉煌成就.现实是历史与未来的中转站.探讨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价值,对现实对未来都不无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酷刑大体可分为讯刑与法定刑两种。由于法外施刑的大量存在,刑罚之残酷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株连之法的适用使得一人犯重罪往往同时祸及其妻子儿女、三族、九族的亲人甚至是朋友、邻居。统治者利用酷刑来达到惩罚、恐吓、确认皇权的无上权威甚至是娱乐的目的,酷刑对中国人社会生活、社会心理有久远影响,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对摆脱酷刑文化的影响、促使中国走向法治化社会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文化与伦理相互制约立论,从文化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揭示传统伦理道德及其学说的发生、形成及其在传统文化中扩张和稳定性的根源;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结构,从不同侧面阐述传统伦理道德在整个文化结构中的地位;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多元整合的特点,揭示伦理道德及其学说在传统文化中扩张的道路和机制。  相似文献   

10.
语言材料,即残存在现代语言中的古代社会遗迹,对于探索民族古代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没有文字记载时期的文化,可以提供大量的科学依据。本文列举例证说明一些语言材料所表达的古代文化现象,并指出了运用语言材料探索古代文化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人类生命存在的符号形式之一。它构成璀灿斑斓、富有神奇艺术魅力而超越时空的人文景观。文章主要从呈示人类生存状态、体验个体生存心理、思考人生命运价值三个层面,来观照中国古代诗歌对人类生存、生命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生态美学从聚焦人与自然的美学关系出发,将审美的视野既投向自然事物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折射,又关注大自然作为地球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独立的生态和谐美图景。这两种审美取向,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都有不同的体现,值得挖掘和开发。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中国女性美容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物资料和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古代女性容颜审美活动的有关记载出发,勾勒了中国女性美容习俗的形成过程,分析了蕴涵其中的美学特征,阐释了古代女性对于容颜美的审美观念,从一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结合宗法制文化,将中国古代教育置于传统文化之中,剖析一下自秦汉至鸦片战争间的教育之特点及其特点形成的原因,以就教于同行和广大读者。 一、教育的依附特点。 中国古代社会独特的社会结构是家族宗法制,它纵穿整个封建社会,中国古代教育与它并存了两千多年,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历代封建王朝不断更替,但家族宗法制却根深蒂固,以不变应万变,始终为中国古代直到民主革命前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教育文化 ,是华夏文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其最基本的特点 ,就是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点 ,密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注意受教育者品格与意志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国古代教育文化属于一种政治———道德型的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6.
建筑不仅仅是一个避风雨、御寒暑的物质对象,而且也是一个表现着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精神对象。中国古代建筑,可以看成是一部十分真实而生动的中国古代文化史。近年来,对建筑文化的研究渐渐多起来了,然而就当今的论述来看,多是从现象、表层去分析,如论述传统建筑的中轴线布局,以及强调阴阳二数、虚实相生、天圆地方、左祖右社云云,但缺少几个“为什么”。另外一种论述是多从古人之言出发,没有自己的见  相似文献   

17.
<正>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层结构,可简括为:家国同构、天人合一。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逻辑展开,曾经替封建士大夫筑成一座座“炼狱”,从中锤锻和塑造出他们的双重人格。这既表现为儒家入世与出世,即“兼济”与“独善”之间的矛盾,所谓“内圣外王”之道;也表现为群体道德与个体价值,即“明礼义”和“知人心”之间的撞击,所谓“外儒内庄”之道。“一显一隐,灌溉着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这是创造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藏书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通过仁人精神、爱物精神、乐道精神来体现的。仁人精神表现在所藏图书发挥了作育人才的社会功能 ;爱物精神反映在对图书的收集和爱护 ;乐道精神流露了藏书家们对图书的浓厚情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谋略文化探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代之际为中国谋略学的发端,这一时期的许多谋略方法和思想,成为后来谋略学的源头。春秋战国时期,谋略学逐渐发展成熟,涌现出道家、兵家、纵横家、法家等影响深远的谋略流派。在谋略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谋略学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个性。中国古代的谋略文化是中国大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不少杰出文人认为悲感是文学魅力的最高境界。《周易》、《诗经》和《楚辞》是古代悲感文化的三大主源。空间悲感、时间悲感和生命悲感则是古代悲感文化的三大类型。"登高"和"望月"构成了空间悲感的重要主题;"春恨"、"秋悲"、"暮愁"和"夜怨"构成了时间悲感的重要主题;"悼亡"、"忧生"、"嗟贫"、"黍离"、"迟暮"构成了生命悲感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