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语料的分析和调查,对中英广告语篇中的人称指示语的使用进行了对比性分析,总结两种语言的广告语篇中人称指示语在语用功能方面的不同点和相似之处.希望能对两种语言中人称指示语的恰当使用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认知与关联理论为语用策略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按照传统的俄语语义学理论,俄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要遵守一定的数量和常规对应指代关系准则.但在现实的交际活动中,说话人会使用表面上看来是混乱或错误的人称指示语.本文旨在用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原理,来探讨俄语人称指示语非标准用法的理解机理.并尝试创建可能存在的语用附带含义理解模式.  相似文献   

3.
应用了大量的实例,结合特定的英语语境深入分析英语委婉语的四种交际功能,即:禁忌功能,礼貌功能,掩饰功能和褒扬功能.通过分析,进一步理解了委婉语,尤其是英语委婉语,它用婉转含蓄的表达美化了语言,使人们的社交生活更为和谐.只有认知委婉语在不同背景、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方式,才能够调整好礼貌程度,从而把给对方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Lewis的语块教学理论和语言学家斯万(Swain)的输出理论,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语块运用为中心,探索多种方法加大语块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语言素材的语块学习和运用,提高学生语言输出的流利性和地道性,解决大学生在语言输出过程中用词单一,汉式英语多、英语水平停滞不前等语言僵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图式理论强调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即相关的背景知识对当前认知活动所起的决定作用.由于受民族地域、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大学民族学生的外语学习呈现出鲜明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拟从民族学生外语学习的背景情况和认知特点出发,以图式理论为依据,讨论民族学生大学外语阅读教学中注重背景知识的有效提供、积累、激活、巩固和拓展及相关阅读策略,介绍是否能帮助民族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促进其英语阅读,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其阅读,以期对民族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新疆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入学英语基础、英语学习的方法策略、动机,不同科目的学习难易程度,对教材、教师、教学方法的反应等涉及学习者个体差异以及和教学方互动的多方面因素的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的一些基本特点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汉藏族学生英语交流意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作为一项跨文化的语言交流比较研究,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法,对汉、藏族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交流意愿的异同,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汉、藏族两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两民族学生英语交流意愿的总体趋势呈现不均衡性和各自的民族特点,提出了针对不同民族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8.
“三语习得”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并逐渐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由于中国多种语言并存,其句法句型结构等均具有典型性,在藏族聚居区尤为突出.在民族地区三语习得教育实践中,本文认为三语习得认知能力、汉语言、三语习得与二语习得差异的模糊认识等因素影响民族学生“三语习得”的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民族生三语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它的客观存在不但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而且有利于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更是在中西跨文化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壮侗语族群的糯稻、糯食与糯祭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壮侗语族的祖先古越人是农耕稻作文化的开创者,也是糯稻最早的种植者.自古至今,壮侗语族群在糯稻种植、糯米饮食、糯祭礼仪等方面,已经形成全面系统、独具特色的文化链,是中国稻米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有待挖掘.  相似文献   

11.
受中西方文化在民族传统、地域环境、思维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很多英语文学作品在进行翻译处理时经常无法真实完整地还原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内涵,导致读者在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时难以更好地把握、理解和渗透.同时在新时期背景下,世界文化的沟通越来越频繁和密切,而作为译者则应积极主动去了解并掌握一些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特点,以此加...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而语言作为国与国之间沟通的枢纽起着关键的作用。英语是国际交流的第一通用语言,因此在我国教育中也备受关注和重视。在不同文化发展背景下,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有其特色化习语,从某种程度上看,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习语的应用和发展,反之习语也从另一个角度上反射出民族文化的底蕴和内涵。基于文化的差异,英语习语理所当然地成了沟通中翻译的重难点。为获得更好的翻译能力,英语习语的翻译必须要遵循相应的文化特定及文化等值原则,并使用恰当合适的翻译方法,才能结合文化差异译出原文的内涵和特色。本文分析了中西方语言文化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并提出文化差异视域下英语习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序言 本人在整理藏语佛教经典时,从最简明的脚本即北京版《西藏大藏经》中发现了一件文献,在其批注中称《梅檀瑞像传人中国记》是由回鹘语翻译过的。实际上,我是1984年前后通过白井博之氏的介绍认识和了解该文献的。当时,白井氏是龙谷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的学生,在他手中保留有4篇原稿及译文,他认为其中有“很多以藏语形式存在却又无法用藏语翻译的外来语”。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舞蹈课程是高校舞蹈教育专业相对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以往民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将舞蹈的动作形态作为传授内容,而忽视了对舞蹈文化的教育,这就为学生创造力的形成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本文将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对教育的改革及学生创造力的形成进行了研究,旨在提升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改革及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舞蹈课程是高校舞蹈教育专业相对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以往民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将舞蹈的动作形态作为传授内容,而忽视了对舞蹈文化的教育,这就为学生创造力的形成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本文将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对教育的改革及学生创造力的形成进行了研究,旨在提升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改革及创新.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际经贸距离说,阐明借助文化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繁荣,借助壮侗语民族连接中国与东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邢爱青 《西藏研究》2010,(3):101-106
文章基于200名西藏大学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文习作,结合48名英语导游方向毕业班学生的意见征求,对大学生在英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查找了西藏地区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问题所在,得出如下结论:(1)教师的课堂组织和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课堂教学设计存在一定弊端;(3)切合西藏实际的衔接教学设计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18.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介词“向”的习得上存在一定困难,母语的负迁移是产生困难的原因之一,有必要对“向”字句与英语对应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介词“向”后宾语语义角色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将各次类在英语中的对应表达结构进行归纳。与之比较,发现二者动词中均以及物动词为主,但汉语双宾语动词较多,而英语单宾语及物动词较多,指出英语动词词汇化程度高于汉语,动词差异部分可能会导致习得中的偏误。  相似文献   

19.
周晶 《回族研究》2012,(2):70-72
最近翻阅宁夏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整理出版的《月华》杂志,在1931年《月华》第4卷10—12期中,发现马坚在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期间写给马福祥的一封信。从这封信可以看出,一个学习伊斯兰文化的青年对回族风云人物马福祥的崇敬与爱戴,而这与马福祥在有生之年一直关心、支持回族教育是  相似文献   

20.
经堂语是一种宗教场所的特殊用语。指的是明清时期,经师们用当时的汉语("蒙式汉语")翻译阿拉伯语或波斯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汉语变体。其面貌特征、性质、形成过程与历史上的"汉儿言语",今天的临夏话、西宁话等西北民族地区接触方言十分相近。我们的研究初步表明:经堂语的译文风格与元、明时期直译体译文风格接近,存在元白话里的"格"标记成分:如方位名词"上"是"位格""宾格"等标记形式,介词"打(达)"是离格标记形式等现象,属于蒙古语等语言的"格"范畴。我们认为这是蒙古语在经堂语里的干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