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23年门罗宣言问世后,成为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指导原则。它是美国外文政策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迄今为止,大多数学者比较注意门罗宣言本身及其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影响,很少研究门罗宣言以前美国对拉美政策及其演变.通过历史的考察,可以发现,美国对拉美政策呈现一条缓慢发展的轨迹,它既有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又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诸如政治的、经济的以及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影响等。因此,研究门罗宣言前美国对拉美政策和演变过程及原因,可以对美国在拉美一贯政策形成整体的认识,并将门罗宣言的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门罗宣言”与“睦邻政策”往往被看作是美国拉丁美洲政策中两个性质相同的政策。“睦邻政策”的实施避免了拉美的法西斯化倾向,使拉美免遭法西斯的蹂躏,促使拉美各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睦邻政策”是名符其实的拉美政策。而“门罗宣言”更多的则是美国针对欧洲的政策,对拉美来说,这一政策是理论上的,带有宣传性质的。  相似文献   

3.
论美国拉美政策中美洲体系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体系是美国长期追求的目标,是美国拉美政策的核心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睦邻政策”出台前。美国拉美政策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美洲体系的性质是美国的殖民主义体系;“睦邻政策”出台后美洲体系随着拉美政策的变化有了部分质变,美洲体系正向着美洲一体化方向发展,预示着美洲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门罗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对拉丁美洲独立战争起了什么样的历史影响?长期来,中外历史学界是有争论的。归纳起来有两种论点,持第一种论点的有:福斯特在其名著《美洲政治史纲》中谈到:“这个幼弱的美国,它看到神圣同盟打算向美洲侵犯,当然大为惊骇,认为这是对自己的生存的严重威胁。它也看到了英国的策略对自己极为不利。”因此,在一八二三年十二月,”它就采取单独行动,发表门罗的著名宣言。”①一九五○年苏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关系史上,介于近代维也纳体系和现代雅尔塔体系之间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无疑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一短暂而又特殊的国际关系格局所造成的世界政局变化早已为人所共知,但它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仔细分析中国在这两次国际会议上的外交活动不难发现,中国外交正是在此期间形成了明确的战略,开始从近代双边的“羁縻相安”、“以夷制夷”外交,转变为现代多边的运用国际法原则制约平衡外交。近代中国外交始于19世纪中叶的“信义笼络”、“羁康相安”,“成j’20世纪初的“以夷制夷”、“惟持各国牵制”。…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的转型,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关乎世界近代史与近代国际关系,不仅对中国现当代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也对于世界的发展有广泛影响。因此,研究近代中国外交的转型,不仅能对历史上的外交政策有更清晰的认识,更对当代外交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尽管对于近代中国外交,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大多是对于近代中国外交思想的研究,外交制度或是外交人物的研究,较少有从体系变迁与外交政策变迁的相互影响的角度来研究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并且国内研究大多是以“侵略说”为主,认为近代中国的体系转型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造成的被迫转型,而国外学者,以费正清为代表则认为近代中国的体系转型是“冲击一反应说”,是“欧洲中心主义”的片面观点。该文以一个相对客观的,多角度的研究近代中国体系从“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的转型以及其所带来的外交转型的意义及影响,并希望通过对于这次成功的外交转型的研究,对当代中国的外交能有所启示,以更好地与其他国家开展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7.
论门罗新自然主义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马斯·门罗在反对“思辨美学”的抽象性和“实验美学”的机械性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科学美学”.它从研究艺术作品的角度切入美学,把艺术作为美学的核心和生长点,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美学.但是,门罗对认识论和实证科学的迷恋,使他的美学遗忘了情感这个阿基米德点,结果美学被置换成一种技术学或知识学.这样,门罗的美学不仅没有走向他自己所期望的科学的美学,反而堕入了一种新式的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东亚国际关系从“朝贡体系”向“条约体系”转型过程中,东亚外交话语体系依然奉汉文为尊。《使琉球记》《琉馆笔谈》《燕台再游录》等三种东亚使行录资料,生动而又具体地展现了清朝册封副使李鼎元、琉球文人外交官杨文凤、日本汉学家石冢崔高、朝鲜燕行使柳得恭等人“以笔代舌”的跨国交流与沉默外交,勾勒出空间范围涵盖北京、福建、琉球、台湾、萨摩等地的近代东亚外交生动画卷,廓清了首部中琉辞书《球雅》的来龙去脉。19世纪中后期“汉文”上升为近代条约的外交话语体系,彰显了汉字持久辐射力与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塞缪尔·亚当斯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宣传家。他在发动各殖民地共同反抗英国的斗争发挥了重大作用,被称为美国“真正的革命之父”。他还是美国政治文化中共和主义原则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一生都在为其自由主义的政治信仰而奋斗。尽管生前和死后,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无法否认他为美国独立和政治传统塑造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国家至上”,作为近代欧洲的一种现实主义外交原则,形成于17世纪的法国。它在法国及欧洲的实践,推动了欧洲中世纪大一统国际体系的瓦解和近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并开启了以现实主义原则指导近代欧洲外交的传统。在理论层面,“国家至上”原则对现实主义发展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它标志着民族国家被确立为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分析单元;它为“国家利益”原则的形成提供了早期观念形式;它催生了近代欧洲均势外交的共识,进而有力地促进了均势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谷惠 《中国农村》2007,(11):28-29
众所周知,为了制服卡扎菲,美国曾接连使用了空中轰炸、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等种种手段,甚至动用了联合国安理会等国际机构的制裁,但卡扎菲仍然动作不断:洛克比空难、尼尔日空难,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发。不但美国人恨他,连阿拉伯盟友——埃及前总统萨达特也称他为“利比亚来的疯子”。自1977年卡扎菲《人民权力宣言》取代1969年临时宪法以来,利比亚靠着他的“第三世界”理论又走过了30年。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世界眼光论述了无产阶级解放的国际原则;通过批判维也纳公约以及该公约所建立的国际体系、谴责欧洲列强之间的背信弃义和秘密外交以及揭露欧洲列强的侵略行径,马克思恩格斯表达了对粗暴践踏国际法行径的否定和以国际法维护弱小民族国家合法权益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论所谓中国人发现美洲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问题的新提出早在二百年前,1761年,法国汉学家德经(J.De Guignes)在法国文史学院提出的研究报告:“中国人沿美洲海岸航行及居住亚洲极东部的几个民族的研究”,最先提出了新奇的“中国人最早发现美洲说”。到十九世纪中,曾引起西方汉学家的广泛兴趣和热烈讨论。1831年,德国东方学家克拉卜洛特(H.J.Klaproth)发表《关于中国文献中所载扶桑国被误认为美洲的一部分的说法的研究》,第一个反  相似文献   

14.
自从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就逐渐联为一体,各国之间外交平等。清朝昧于世界形势的变化仍然固守中国传统的朝贡外交。清初来华传教士马国贤在俄国公使伊兹玛依洛夫使华时担任翻译,他亲眼目睹了清朝固守朝贡外交所造成的被动及伊兹玛依洛夫坚持欧洲外交中通行的“对等原则”对中国的朝贡外交和康熙皇帝所带来的冲撞。  相似文献   

15.
汤玛斯·门罗是今天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的教育管理员;多年来他已经成为美国美学界的名人和组织者。本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综述了支配他一生的那些思想。它主要强调的虽则是艺术进化论,但这却是门罗的自然主义哲学的一个结果。门罗在这个见解上从来没有动摇过,并且把这个见解应用到他最感兴趣的领域内,即美学上。这本书证明门罗一生都忠于“科学美学”的思想,但也讨论了艺术的哲学。门罗着手证明“艺术里面曾经发生过一种大规模的递变过程,附带着适应、累积、由简而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奕对近代外交做过一些开创性的实绩 ,但他的意识却未能突破古代“夷夏大防” ,以及在“战抚”之间、“臣夷”与“羁縻”之间选择的思想体系。他的行为与思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是中国近代外交的不自觉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国外交之路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3个阶段,日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风格。其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党的领导、以人为本、为民服务分别是促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源”“基”和“本”。未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构路径和实践方向,必然能够在对外关系和国际事务中呈现新气象、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赢取新成就,进而更好地彰显自身外交特色和大国外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际社会针对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许多努力,其中2005年众多发展行动者共同签署的《关于援助有效性的巴黎宣言》正式提出了援助有效性议题.《巴黎宣言》所强调的所有权、和谐、合作、成果与共同责任5项原则被学界称之为“巴黎原则”.综合巴黎原则、《巴黎宣言》的实施状况以及《巴黎宣言》与其他框架的比较三个方面的相关文献,可以为援助有效性议题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多数学者在对《巴黎宣言》的评价方面关注到了两个问题,即其缺乏对政治以及权力问题的背景关怀与不同受援国的背景.这导致了《巴黎宣言》的实践同文本之间存在着一种间隔.后续的研究可以以援助有效性的话语权为切入点,重点关注不同的发展行动者对《巴黎宣言》内容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美国的“新社会史”?这个问题提出容易,回答却较难。首先难在“新社会史”从来不是一个统一的运动。亨雷塔(J.Henretfa)在70年代末明确地指出了问题的实质,他在谈到“新社会史”时写道:“有许多实干家……但几乎没有理论家或哲学家。它的诞生没有宣言作为标志,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一个“自由党人”的宣言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海叶克教授15年前写过《走向奴隶之路》一本小册子,而现在他编成了巨著来发展同一的论旨:就是,关于自由与不自由和有利于各自制度的宣言。这个宣言分成三编:(1)指出“为什么我们要自由和它的作用如何”;(2)通过历史与法律,讨论西方人自由的保障;(3)把所揭示的原则应用到“今天若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