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语言由两方面三要素构成它是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相结合的符号系统;就其母系统而言,语音是物质外壳,词汇是建筑材料,语法是结构规律。语义内容包括词汇义和语法义两类,语法义是骨架,词汇义是血肉,且分别有显与潜两层面。语言三要素的变异,形成语音修辞、词汇修辞和语法修辞。语法修辞以语法单位、语法关系和语法层次的变异为核心,实质是语法潜义的显义化。  相似文献   

2.
简论词语修辞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语修辞是修辞的基础。词语修辞的特征,应框限在语言本体范围之内。其中的“语法化”更能反映语言内部的一种规律性,其走向代表了语言发展愈来愈趋于结构形式严密系统化,从而使之具有更严格的规定性;还有“修辞化”现象,首先应注意词类活用,即尽可能多地调动各样的语言单位进入述谓性词语中,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我们目前只能将这种现象称为一种趋势,而不是一种规律。  相似文献   

3.
谈英汉广告中的仿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仿拟是英汉广告中的一种有效修辞手段。文章拟结合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 对英汉广告中的仿拟现象进行分类,并分析其修辞特点,进而探讨仿拟在英汉广告中的修辞效用。  相似文献   

4.
把词汇、句子和文章的分析置于语篇之下,可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语言的不同结构形式、意义和语用的关系,进而达到有效地理解和传递信息的目的。因为,从语篇的角度分析语言的修辞现象,是透过语言形式了解交际者在具体语境中谋篇布局和交际意图的方法,而且语言的修辞现象同样是语言学的重要研究方面,所以,语言的修辞研究和教学应该从语篇的视角展开。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析语义配置修辞在《论语》中的具体运用与作用,主要涉及语义配置修辞方法中同义配置修辞、反义配置修辞、类义配置修辞、异类语义配置修辞在《论语》里的分布与使用情况。探析发现,虽然各类方法的侧重点不同,但总体上都突出了互补、强调、对照、附加等表意功能。同义配置修辞、反义配置修辞、类义配置修辞从消极修辞方面使其语言达到了内容上明确、通顺,形式上平匀、稳密的效果;异类语义配置修辞则从消极修辞方面实现了辞格与辞趣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论量词的合并与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词具有表量和修辞两个方面的功能,而汉语量词的繁多主要是由三种原因所致:第一,是由于相同表量单位的量词在使用习惯上的不同所导致的并列现象;第二,是由于表量单位的模糊所导致的并存现象;第三,是由于表量内容相同而修辞色彩不同所导致的并生现象。这些现象既丰富了汉语的表现能力,又加大了汉语学习难度。为此,有必要通过汉语规范化的手段,发扬其正面价值,减少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是静态、平面的图画.表达方式是文章的形式要素,复合的表达方式是文章的构图技巧.表达方式的复合态、写作技巧的综合运用依靠的是语言工具,复合的表达方式的最高篇章修辞是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8.
半个世纪之前,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认为,在积极修辞里,“现实界所不曾经见的现象也可以出现,逻辑律所未能推定的意境也可以存在”;所以,对于这类修辞,“多不用三段论或什么分析”。(《修辞学发凡》1979年9月新一版)事实上,积极修辞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如同其它思维形式一样,必然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可以作不同层次的逻辑分析,受到相应的逻辑规则的制约。随着形式逻辑在现代的发展,修辞应该而且  相似文献   

9.
修辞现象词汇化指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言语交际中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临时修辞现象经历的偶用-常用-固化-词化这一历时过程,最后固定为词语形式,转化为词汇系统中固定成员的一种现象.文章从修辞现象词汇化内涵解析入手,对其独特性进行分析,并论述了修辞现象词汇化的拓展过程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影响汉语“言外之意”修辞现象可接受性的众多复杂因素中,修辞受体的心理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一大因素。修辞主体在“言外之意”的不同表现形式中,调动了修辞受体不同的心理因素:通过“凸现式”的语言形式,调动修辞受体注意心理;“关涉式”的语言形式,调动修辞受体的联想心理;“逻辑伏笔式”的语言形式,调动修辞受体的判断、推理过程。当然。这些心理因素并不只是在相应的语言形式中才起作用;在很多情况下,“言外之意”的接受都是这些心理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激问句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激问句直接组合而成的一个无疑而问的问句系列.《围城》激问句组有较为丰富的激问标记语,主要有"什么"为什么"怎么"难道"罢"么"呀"不是……么"P不P"格式等,也有一定量的零标记(无特定标记语)形式.在结构形式上有二句句组和三句句组,组合形式多样.《围城》激问句组是钱钟书语言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颇具语用价值.有心理、逻辑、审美等动因的激问句组,是有意违背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语用原则的"美丽的错误",其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助于令人"银笑"(非"铅笑")的讽刺效果的形成.激问句组是交往理性的"围城"的"建筑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2.
渠长根 《南都学坛》2003,23(1):44-48
近代日本政治生活中的恐怖谋杀现象十分普遍 ,原因很复杂 ,既是武士道精神在政治生活中的极端体现 ,又是军国主义与政党政治斗争的产物 ,也是日本狭隘民族性格的一种流露。其结果和影响同样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修辞是人们准确表达生活的必要手段。修辞要适应题旨情境,要根据作者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以达到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思想的需要。修辞方法是题旨情境的表现形式,题旨情境决定修辞方法的运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相似文献   

14.
"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社会与境成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经济社会与境"作为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社会实在"和最具普遍性的"社会存在",包含了现代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经济事实和经济现象,是这些事实和现象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的有机整体.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视域看,伴随科技融入经济系统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功能的同时,形成了由经济社会科技化和科技经济社会化的双向互动所构成的现代"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社会与境.而从系统论角度考察,现代"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社会与境的形成是不同维度的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这些原因主要包括相对独立的现代科技体系结构是其"内在"根据;高度完善的现代科技社会建制是其组织基础和中介保障;现代经济社会对科技的需要以及相应的社会中介是其"外在"动因和社会保障;现代科技与经济的双向互动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现代科技的"大科学"运行与管理模式是其运行机制保障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和相互作用,共同构筑了现代科技融入经济系统形成"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社会与境的复杂原因系统.  相似文献   

15.
汉语表达中的言意差异意域,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及修辞作用,理解言意差异意域的方法有单向排斥、单向补充、双向互补、单向排斥补充、双向排斥补充。  相似文献   

16.
宗白华把意境的创构分为三层。第一层“直观感象的模写”即主体心灵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注重“动象”的表现 ,是主“实”的。第二层“活跃生命的传达”是一个虚实交融的境界 ,更注重虚境所产生的审美价值和功用。在第三层“最高灵境的启示”中 ,他将中国传统意境理论提升到人生的境界 ,这就指归于一个更高层次的“实”了。  相似文献   

17.
对修辞叙事学修辞效果的研究是修辞叙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效果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研究领域,作者通过文本在读者那里达到的效果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因此,这种研究带有某种尝试性。对叙事修辞效果的研究首先是对产生效果的基础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效果的诸种因素,然后,对叙事修辞的各种效果再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新生态城住区居住舒适度评价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摆脱通常大型居住区设计过程中对居民真实需求考虑不足的窘境。居住舒适度就是居住区满足居民各种层次需求的水平以及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它具有矛盾性、芜杂性和模糊性的特点。中新生态城居住舒适度评价体系通过引入多角度评价方法,揭示出居住舒适度各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矛盾;通过采用“无纸化”自动评分表,使芜杂项目的统计处理变得更加高效;通过整合居住区各项建设的参考指标和相应的设计范例,使其成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制定的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体制机制问题是区域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构建的核心,而破解和理顺其中不同行动者之间的边界问题有助于体制机制问题的解决。对此,通过引入边界渗透的概念并借助建构扎根理论,以成德绵地区某产业功能区为案例,构建区域军民融合中边界形成和移动的解释框架。研究发现:由于整个体系处于一种制度复杂性的环境之下,异质行动者基于不同的制度逻辑,呈现出边界强化、边界跨越和边界模糊等不同的边界状态,并形成了流散型结盟、被动式松耦型结盟、主动式松耦型结盟和紧密型结盟等不同的结盟模式,从而影响到军民融合过程中技术、资本和资源等的流动效率和配置效果。  相似文献   

20.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转换,一种交际互动,一种以的语功能为导向的跨文化活动。因此翻译过程具有复杂性,涉及多种选择,而每一次翻译行为及其参与者所做出的各种选择是由诸多层次的目的来决定的。翻译研究应注重翻译过程的交际互动,要根据翻译要求布局谋篇,根据功能选择三大文本实施翻译策略,根据的语文化背景重构文本内容,以有效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